“ 最美人間四月天,桃花細雨潤綿綿。”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縣領導紛紛化身“賣茶主播”,參與大型公益直播活動;央視“段子手”朱廣權“網紅帶貨一哥”李佳琦同框,在淘寶與微博雙平臺連線,為“恩施玉露”賺足人氣……
眼下,一場場“恩施玉露”營銷活動訂單均以萬千計。疫情難掩恩施春茶香,“暫停”近兩個月的恩施茶企、茶農正開足馬力,滿血復活,助推春茶出山。
歷久彌香,釋放土苗民族茶文化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恩施州,森林覆蓋率高達73%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世衛組織公布的清新空氣相關含量標準的20倍。
恩施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沛,云多寡照,是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之一,被農業農村部和湖北省政府確定為優勢茶葉區域。據史料記載,茶葉在恩施已有3000多年的生產栽培歷史,巴東縣還是神農氏發現茶的地方。
好山好水出好茶。“恩施玉露”起初被稱為“玉綠”,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纖細挺直如針,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經沸水沖泡,芽葉復展如生,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湯色嫩綠明亮,后改名“玉露”。觀其外形,賞心悅目;飲其茶湯,沁人心脾。
“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中國茶經》記載:“‘恩施玉露’于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制。”
上世紀30年代起,“恩施玉露”就已遠銷至武漢、豫西、重慶和上海等地。1973年在廣州商品交易會上,外銷日本。1995年,日本清水技術事務所所長、農學博士、香川大學食品加工學教授清水康夫,就日本蒸青工藝追根溯源到恩施考察后題詞:“恩施玉露,溫古知新。”1998年,恩施利用無性系繁殖技術,大面積推廣玉露優質茶種植,并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少有的蒸青綠茶。
進入21世紀,“恩施玉露”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授予“湖北省第一歷史名茶”“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傳統制作技藝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目錄。
2018年4月28日,“恩施玉露”作為國事活動武漢“東湖茶敘”用茶之一;2019年,躋身武漢軍運會綠茶類獨家供應商,成為“網紅茶”,備受青睞。
富農引擎,彰顯“茶+”活力
恩施州是我國茶樹原產地和“萬里茶道”源頭之一,當地老百姓種茶、制茶、飲茶的熱情從未減退,駝鈴聲聲,馬蹄陣陣,“茶客往來無虛日”的繁盛景象延續至今。
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恩施州借助農業農村部定點幫扶、杭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等機遇,堅定發展茶產業不懈怠,茶葉正在將恩施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態是底色,富硒是特色。恩施擁有全球唯一的獨立硒礦床、世界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被譽為“世界硒都”。據權威機構測算,“恩施玉露”天然含硒豐富,含硒均值達到0.21毫克/千克,最高值達到66.66毫克/千克。
截至目前,恩施州有茶園170萬畝,年產干茶約12萬噸,茶葉基地總規模居湖北首位,在全國市州級產茶區中居第四位,也是全國最大的富硒茶基地。
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鄉的潤邦茶業,是“恩施玉露”的核心企業,今年春茶開采以來,以高出市場20%的價格先后收購芭蕉鄉5000多戶茶農20多萬公斤鮮葉;恩施市屯堡鄉花枝山村,是恩施玉露茶主產區之一,靠著這塊金字招牌,已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同時,圍繞推進全域綠色化生產、促進品牌化營銷、提高組織化程度、開發多元化產品、加快融合化發展、緊抓科技化支撐、堅持共享化發展“七化”發展茶產業,恩施州全面提升茶葉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2019年,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嚴格篩選,確定金果茶業、凱迪克富硒茶業等26家茶企統一使用恩施玉露公用品牌。
如今,恩施州“茶+”理念已深入人心,讓茶產業率先步入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通道,支持企業積極開發茶飲料、茶食品、茶日用品、茶工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茶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推進茶產業與生態文化旅游業融合。
截至目前,恩施已建成與茶有關的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4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9個,每年吸收約10萬農民就業;推進茶產業與信息產業融合,茶葉電商平臺年成交額5億元以上。
茶當“業”務,成就人生事業
茶業是恩施州脫貧攻堅的主打產業。越來越多的恩施人,已將“茶”當主業、職業甚至事業。2018年9月,湖北民族大學科技學院硒茶學院成立,專門培養茶葉專業人才。目前,硒茶學院已招收22名大學本科生。據了解,恩施以特色學院的形式,招收本科“茶”學生在全國首開先河。
同時,硒茶學院常年開展茶業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鑒定”的方式培養茶藝師、評茶員,茶藝培訓進機關等活動,先后培訓2000多人,提升了當地茶業軟實力。
近年來,恩施職業技術學院適應當地茶產業發展的需求,建設了“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基地,開設恩施玉露制作、茶文化、茶藝等課程,為當地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實用型人才。
恩施州茶產業的飛速發展,為全州提供大量工作崗位,既培養了無數優秀茶人、企業家,也成就了一批茶界大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傳承人楊勝偉,因專于茶成為“荊楚楷模”、入圍“中國好人榜”;恩施親稀源硒茶產業發展公司制茶師、高級技師蔣子祥,當選“荊楚工匠”;恩施西特優生態農業公司董事長楊華毅,清華大學碩士畢業返鄉種茶,茶園獲得農業農村部授牌“全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等。
(作者系中共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