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大力發展現代飼草產業 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 趙恩澤 單麗燕 字號:【

  擴大“基本盤” 做強“潛力股”

  為統籌謀劃“十四五”時期飼草產業發展,滿足新時期草食畜牧業發展需要,按照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的要求,全國畜牧總站組成調研組于3月中下旬赴山東省濱州市和東營市、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開展飼草種植情況調研。通過聽取省、市、縣三級管理部門匯報,現場走訪種植戶、養殖戶和飼草料加工企業等方式,深入了解兩省飼草種植情況。

  飼草產業發展情況

  (一)山東省基本情況

  山東屬于黃淮海糧食主產區,飼草產業依托土地資源稟賦和牛羊生產需求,主要分布在黃河三角洲及牛羊規模化生產集中區域。2020年,全省人工種草面積約274萬畝,生產各類飼草超過700萬噸。2025年,山東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欄量預計將分別達到260萬頭、1800萬只和92萬頭,按照目前飼草產量的增速測算,優質飼草料缺口約為560萬噸,占全部飼草需求總量的43%。

  (二)湖北省基本情況

  湖北省擁有豐富的草山草坡資源,天然草地面積9528.3萬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4%,有紅三葉、狗牙根等豐富的飼草資源。2020年,全省種植青貯玉米30萬畝,飼料油菜5萬畝,優質紫花苜蓿2萬畝,飼草總產量255.31萬噸。2025年,湖北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欄量預計將分別達到170萬頭、602萬只和5.6萬頭,按目前飼草產量的增速測算,優質飼草料缺口約為690萬噸,占全部飼草需求總量的72.6%。

  (三)兩省“十四五規劃”情況

  山東省制定了《牛羊肉區域布局和生產供給方案》(2020-2030),湖北省尚未出臺草食畜牧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目前兩省飼草種植的產業化程度較低,飼草產業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故均未制定專門的飼草產業發展規劃或方案。

  發展飼草產業的主要經驗做法

  山東省作為傳統畜牧大省,擁有良好的飼草產業發展基礎,是我國中部地區發展草食畜牧業和飼草產業的“基本盤”。近年來,通過開發鹽堿地、農閑田等待利用土地,在進一步做大做強規模化種養結合等方面開展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湖北省的國土面積80%為山地、丘陵,當地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可利用秸稈等飼草料資源豐富,同樣擁有較大面積的農閑田,可稱為我國南方地區發展草食畜牧業和飼草產業的“潛力股”。近年來,湖北省結合區域特色打造出“種養加旅”全產業鏈新模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我國南方地區發展草食畜牧業和飼草產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示范推廣,農閑田種草效益初步顯現

  山東省有450萬畝冬春農閑田,湖北省有冬閑稻田430余萬畝,通過多年多區域試驗示范,兩省均摸索出較好的輪作連坐模式。山東省的“棉花+小黑麥”和“水稻+燕麥”輪作模式,畝產小黑麥干草300多公斤、燕麥干草800公斤左右,畝增經濟效益100?200元。經過幾年的示范推廣,燕麥和小黑麥種植面積近2萬畝,提高了水稻和棉花冬春閑田飼草種植產量和效益;湖北省的“水稻+多花黑麥草”草田輪作模式和“飼料油菜+玉米+玉米”三季連作模式,畝產鮮草5?10噸,有效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

  (二)探索創新,鹽堿地草業發展取得新進展

  山東省是受土壤鹽堿化危害較重的省區之一,總面積近6000萬畝,約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8%。近年來,山東省一方面加快優質品種選育,篩選出了中苜1號等多個耐鹽堿苜蓿品種,另一方面,積極引導企業流轉鹽堿地種植飼草,在節約土地成本的同時改良土地鹽堿度,抓生產的同時改善了生態環境。東營澳亞集團4個萬頭牧場在周邊鹽堿地塊種植甜高粱,面積常年穩定在4萬畝以上,牧場糞污處理后產生的27萬立方米沼液沼渣通過還田管道一體化輸送到田間地頭,為甜高粱的生長提供了充足肥料,實現形成了“牛—沼—肥—草”種養結合有機循環。

  (三)牧旅融合,走出草牧業扶貧新思路

  湖北百里荒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依托百里荒萬畝草場資源,開發出騎馬、露營、燒烤等主題活動,將農產品變為旅游商品,實現了綠色畜牧、休閑農業、度假旅游融合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周邊貧困戶種植1.2萬畝飼草,每畝收入1600元,戶均年增收8000元,讓“三畝草,五只羊,脫貧不再是夢想;五畝草,十只羊,全家致富奔小康;十畝草,二十只羊,開上汽車住樓房”的口號變為現實。同時,公司為防止牛羊破壞天然草場生態環境,開辟了專供放牧的萬畝改良草場實施劃區輪牧,發展產業的同時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

  (四)龍頭帶動,推動全產業鏈貫通延伸

  湖北豐聯佳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夷陵黃牛資源,以肉牛養殖產業園為核心,以放牧草場升級改造為基礎,打造了“牛郎山”肉牛主題文化休閑觀光小鎮。以肉牛養殖為核心,產業鏈向前向后拓展,形成了“牧草種植+牧草加工銷售+肉牛養殖+肉牛屠宰+生鮮牛肉銷售+餐飲門店”的產業鏈,實現了“以一為主,接二連三”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現代飼草產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近十多年來,我國城鄉居民對牛羊肉和奶類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但國內生產發展相對滯后,自給率逐年下降,優質飼草供給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牛羊肉和奶類自給率分別保持在85%和70%以上,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任務艱巨,補齊飼草產業這塊短板仍面臨諸多問題。

  (一)各方在認識上對發展現代飼草產業存在偏差。作為地方政府,對現代飼草產業促進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調整種植業三元結構、保障飼料糧安全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種植戶方面,受傳統種養觀念影響,加之收獲加工機械制約、飼草銷售渠道單一以及近年來勞動力缺乏帶來的人工成本提升等影響,導致種草預期收益低,一些農戶使用鹽堿地等低產田或者冬春閑田種植優質飼草的積極性不高。養殖戶方面,部分養殖企業對使用優質飼草料在提升牛羊養殖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仍不到位,部分肉牛肉羊養殖場戶在肉牛肉羊育肥上仍采用“秸稈+精料”的傳統飼喂模式,生產效率低下。

  (二)發展現代飼草產業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一是國家對飼草種植的優惠政策協調性不夠。飼草種植沒有類似生豬養殖用地的優惠政策。二是現有政策尚不能滿足我國現代飼草產業發展的差異化要求。如有的項目在農區牧區效果顯著,但到了南方山區就顯得“水土不服”。湖北同志反映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當地發揮作用有限,“一噸秸稈利用就補50元,還田20元,刺激秸稈利用的效果不很明顯”,相對于遠高于北方的人工成本,用起來“沒意思”;還有的項目比如“糧改飼”反響良好,但大家一致反映項目資金額度太少,實施范圍也小。湖北省枝江市因地制宜自行開展了“糧改飼”項目,畝增效益850元,當地反映“如果中央將湖北納入糧改飼項目實施范圍,效益還會更好!”。三是財政、金融政策沒有惠及飼草產業。與傳統農作物相比,飼草沒有普惠性的種植補貼,也沒有類似生豬、肉牛養殖保險等保險惠農政策。調研中了解到,近些年來南北方均有受極端氣候影響致使種草農戶損失慘重的情況,受災農戶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飼草種植的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

  (三)技術上對飼草種植支撐作用明顯不足。一是我國飼草良繁體系不健全,優質飼草種質資源匱乏,培育出的新品種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適宜黃河三角洲地區鹽堿地種植的飼草品種還很少,冬春閑田種草的草種也比較單一,南方地區亟需適合當地特殊氣候條件的高產優質飼草品種。二是基層科技支撐薄弱,優質飼草高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尚待破解。地方基層飼草科技體系不健全,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廣大農戶和企業難以及時得到技術幫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優質飼草在使用上的比較優勢,影響了地方飼草產業發展;湖北省部分地區草山草坡利用率不足10%,秸稈利用率不足20%,部分肉牛養殖場青貯質量不高,技術工藝不到位,甚至未經加工處理就直接飼喂飼草。三是飼草收獲加工機械發展滯后與國內產業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當前國內飼草生產加工機械的發展較為滯后,適合山地丘陵等特殊地形條件的飼草收獲、加工機械嚴重不足;部分飼草收獲和加工機械不配套,致使苜蓿等優質飼草的收割和打捆不及時,嚴重影響了干草品質。

  對發展現代飼草產業的幾點建議

  發展現代飼草產業既是我國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更是擺脫當前重要優質飼草料產品被國際市場“卡脖子”、保障我國口糧和飼料糧安全的根本途徑。只有“統籌全國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全國可用于飼草種植土地的整體利用率和各地特色飼草料的開發利用率,保障我國草食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一)著眼未來,加強頂層設計,協調多部門共同發力,助推現代飼草產業發展。從調研情況看,發展好現代飼草產業,涉及到土地流轉、生態保護、財政金融等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建議制定國家和地方層級的飼草產業發展規劃,開展新一輪草地資源普查,摸清天然草原和可利用飼草種植用地底數,在全面深入開展建設我國現代飼草產業和國家相關支農惠農政策研究基礎上,由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林草局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出臺促進我國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實現多部門聯合發力,加強政策協調性,建立現代飼草產業發展資金,切實落實重大項目。

  (二)提高認識,精準分區施策,明確飼草產業發展方向和定位。一般耕地種植飼草既可以培肥土壤,又改良土壤生態環境,實現“藏糧于地”,而且在反芻飼料中增加優質飼草可以直接或間接減少糧食消耗,節約飼料糧用地,變相增加了糧食用地,不會影響糧食安全。黃三角地區土地鹽堿化嚴重,種草經濟效益高于種糧,建議將黃三角地區作為山東省飼草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重點,充分利用黃三角地區的草種資源和土地資源,保持該地區的畜牧業“基本盤”優勢,同時,進一步拓展種草用地,著力將山東省打造成為“黃淮海地區飼草儲備庫”,保障本省和周邊地區飼草料均衡供給,增強抵御災害能力。

  湖北省現有待開發利用秸稈、特色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種養加旅”特色畜牧業初見成效,“全產業鏈”經營發展模式對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帶動飼草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建議繼續深挖該地區飼草產業“潛力股”空間,在盡力保障本省飼草料供給的基礎上與周邊地區實現良性互補互助,從“北草南運”逐漸轉為“北羊南養”的區域性、全國性飼草產業和草食畜牧業的良性循環。

  (三)因地制宜,加強技術保障,解決飼草種植的技術困境與痛點。種源優則產業強,飼草產業發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飼草良種的篩選。建議加大飼草良種篩選支持力度,出臺飼草品種繁育相關政策,在山東省選育優質耐鹽、高產高抗的飼草品種;加大對湖北本地飼草品種良種的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充分發揮地方飼草良種優勢。適當調整農機購置補貼結構,以質優高效、綠色環保為導向,向丘陵山區等地區和畜牧業等領域農機適度傾斜,將青貯飼草料收獲、加工機械納入補貼范圍。

  (四)立足當下,用好現有政策,扶持兩省種草養畜產業。目前山東、湖北草食畜牧業發展迅猛,均出臺了“十四五”期間發展規劃或方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牛羊產業要發展,離不開飼草產業的保駕護航。建議加大現有政策的資金額度和補貼范圍,盡快讓地方產業相關主體得到實惠。

  一是建議擴大“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投資額度及范圍,將山東、湖北的地方特色草、畜品種納入項目儲備庫。二是建議擴大“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等項目的補貼資金額度和補貼范圍,加大對兩省優質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的支持力度。三是建議擴大“糧改飼”項目的實施范圍,提升補貼標準。增加山東省“糧改飼”項目的補貼資金和任務數,將湖北省納入“糧改飼”項目。四是建議創設新的人工草地相關政策或繼續實施曾經實施過且效果良好的有關政策,加大對人工種植草地的補貼、扶持政策。

  (作者單位:全國畜牧總站)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