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農產品質量的期待也隨之提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成為不少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與此同時,對于農產品質量的監管也面臨部分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意識仍然淡薄,人為失信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量大面廣,缺少監管手段,難以精準監管;法律制度不健全,傳統的監管懲戒和行政處罰力度較弱,震懾力不足等挑戰。
2014年,農業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拉開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序幕。去年9月舉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健全農安信用管理制度,開展農安信用試點探索,提升農安信用工作信息化水平,開展信用科學評價和推廣應用,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等五項重點任務。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迫切需要。近期以來,各地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創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北京
建立以農業生產主體信用等級評價為核心的信息化監管
為進一步提升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管控,北京市根據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規模、生產類型,設計建立了主體追溯、履歷追溯、全程追溯三種追溯模式,以責任主體管理和流向管理為核心,以追溯碼為載體,整合監管、執法、檢測相關工作數據,形成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模式。實現對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等質量安全關鍵環節的全程可追溯,建立“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管理,確保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同時,北京市還開展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強化對本市農業生產主體信息的收集、分析與應用,實現農產品質量可控、來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以農產品生產主體為基本單元,以過程動態監管控制和產品全程可追溯等監管信息化為基礎,以農業生產主體信用等級評價為核心的信息化監管體系,推進監管工作向個性化服務、差異化管理、精準化打擊、全方位控制的智慧監管轉變,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山東
加強監管 規范信用評價管理
2020年6月,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紅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紅黑名單管理辦法》)、《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信用管理辦法》),旨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督促農產品生產主體和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管理,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
《紅黑名單管理辦法》明確,管理對象包括農產品生產主體和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列入紅名單的守信主體,在紅名單生效期限內,減少產品監督檢查頻次,支持參與農業系統有關表彰獎勵、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實行聯合守信激勵。列入黑名單的失信主體,在黑名單生效期限內,加大產品監督檢查頻次,擴大抽檢范圍;約談法定代表人,責成直接負責人參加安全知識培訓。
《信用管理辦法》提出,對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等農業市場主體開展信用評價。市場主體質量安全信用等級劃分從高到低分為A+、A、B、C、C-、D、D-七級,依據其信用等級分為誠信守法(A+級、A級)、輕微失信(B級)、一般失信(C級、C-級)、嚴重失信(D級、D-級)四類。A+級主體納入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紅名單,D-級主體納入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黑名單。
寧夏
搭建安全追溯平臺 把控農產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寧夏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逐步構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監管、監測、標準化生產等體系,堅持抓源頭、抓標準、抓質量,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在推動智慧監管方面,寧夏注重從源頭上防范安全風險,通過在基地搭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夯實發展基礎,以構建全環節大鏈條保障機制為主線,積極搭建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實現了區、市、縣三級平臺交互運行、互聯互通,形成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張網。不斷強化備案管理,全面推行重點生產基地備案管理制度,探索開展追溯碼+合格證“二合一”,以農產品檢測任務下發、產品檢測結果(合格)共享和主體信用檔案記錄為基礎,以寧夏特色優勢產業和“兩品一標”企業作為試點,建立企業農產品檢驗檢測庫和信用激勵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在加大認證力度方面,寧夏堅持“標準至上、質量第一”的原則,按照“穩定存量、優化增量”的要求,圍繞奶產業、葡萄酒、肉牛、灘羊和瓜菜產業,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發展,充分發揮農業農村系統的產業優勢和體系優勢,積極組織農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申報認證,不斷做大做強寧夏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
河南鄭州
完善監管名錄 全面試行信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為凈化農資市場,有效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管控,鄭州市農委整合執法資源,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綜合執法領導小組,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鄭州市將健全完善監管名錄,把轄區內所有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同時全面試行信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嚴厲打擊虛假開證、冒用他人名義開證等行為。
疫情防控期間,鄭州市加大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加大活禽及野生動物的管控,加大生產基地的檢測力度,充分利用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通過遠程監控,指導農產品的生產者使用生物防護、物理防護等新技術,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督導農業企業對上市的農產品加強自檢,保障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同時,鄭州市還將探索信用體系,健全完善監管名錄,將轄區內所有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引導生產經營者強化主體責任,同時全面試行信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將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執行情況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信用檔案管理,嚴厲打擊虛假開證、冒用他人名義開證等行為。
四川成都
將設“兩個名單”強化監管
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依法落實農產品生產主體責任,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2020年11月,成都市農業農村局起草了《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控名單”和“黑名單”制度(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于近日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修改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違反相關規定和法律法規的從事食用農產品生產的農產品生產者,將被列入“重點監控名單”和“黑名單”,并進行相關處罰。
《征求意見稿》指出,出現“部、省、市、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出違禁物質,或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等7種情形,將被列入“重點監控名單”;出現“偽造或冒用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質量標志”等8種情形,將被列入“黑名單”監控名錄。
對列入“兩個名單”的農產品生產主體,成都市、區(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將加大日常監督管理力度,增加抽檢和檢查頻次,擴大產品抽檢范圍,每季度至少跟蹤抽檢1次或現場檢查2次,并隨時追蹤整改情況。
對列入“黑名單”的農產品生產主體,還將采取“不能列為各級涉農項目、資金、政策扶持對象;不受理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良好農業規范(GAP)等認證申請;不推薦參加各類評優評先、農業展示展銷等活動;農業農村局商請稅務部門取消該生產主體享受的相關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商請發改委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等懲戒措施。
《征求意見稿》還明確,要健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對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農產品的行為進行舉報。
青海西寧
將信用體系建設與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等結合推進
西寧市農業農村局圍繞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業領域特別是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為進一步提高西寧市廣大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穩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消費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是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兩個領域。該局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性質,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將信用體系建設與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標準化項目示范、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等結合起來,進一步落實農產品生產單位的主體責任,不斷夯實信用工作基礎。
此外,該局先后制定印發了《西寧市農業領域信用“紅黑名單”發布信息共享和聯合獎懲機制的實施方案》等,加強信用信息管理,規范信用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并充分利用陽光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等,加大誠信教育力度。引導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樹立企業誠信文化理念,讓誠實守信的意識和觀念深入人心。
江蘇南通
建立健全重點監管對象電子信用檔案
為健全完善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去年4月印發的《2020年南通市農產品質量 安全監管工作要點》明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對照標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對象電子信用檔案,加快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對象信用系統的應用,做到應錄入盡錄。探索開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等級評價辦法,實施生產經營主體黑名單制度,推動建立違法失信主體的正激勵和硬約束機制。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制度,推進社會共治。
全面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制定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工作方案,逐步實現合格證制度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推動生產經營者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全力協調與支持市場監管部門率先在城區市場、商超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準入制度。組織開展合格證制度宣傳培訓,確保每名監管人員、執法人員和相關技術推廣人員至少接受一次專題培訓,開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合格證試行主體培訓。努力提升基層監管服務能力,實施免費為生產者提供速測服務。將開具并出具合格證納入日常巡查監管,強化服務指導。
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一張網”管理。加快追溯平臺推廣應用,認真執行省級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一張網”管理工作要求,加快推動追溯“四個+”(追溯+監管、追溯+合格證、追溯+信用、追溯+風險評估)融合發展。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