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我國香蕉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字號:【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產國和消費國,僅次于印度。香蕉是全球貿易量最大且涉及貿易國家和地區最廣泛的熱帶水果。全球有130多個國家種植香蕉,亞洲是全球最大香蕉生產和消費區域。拉丁美洲是全球主要香蕉出口區域,出口量占全球的3/4左右。

  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也有香蕉種植,如四川省涼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等,但因當地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缺乏相關產業數據信息。為摸清“三區三州”香蕉產業發展情況,研究團隊于2019年11月赴涼山州開展了香蕉產業情況調研。經調研,2019年涼山州香蕉種植面積為5萬畝,產量為4萬噸,主要分布在會東、寧南、布拖、金陽等金沙江流域低河谷沿岸,會東是涼山州最大香蕉產區,約1萬畝,布拖和金陽是香蕉產區中的貧困縣,各約3000畝,總體上涼山州香蕉種植規模較小,呈零星分布狀態,主栽品種為粉蕉(當地人稱“小米蕉”或“米香蕉”)。

  香蕉產業發展現狀

  2009—2019年,我國香蕉收獲面積多在500萬畝以上,自2015年以來香蕉收獲面積和產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受臺風影響,主產區收獲面積減少88萬畝,香蕉供不應求,刺激了蕉農擴種熱情,2015年收獲面積和產量達到了近10年最高值614萬畝和1247萬噸。

  我國香蕉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福建、臺灣等省(區)。2009—2018年,我國香蕉五大主產區產量,廣東位居第一,廣西多數保持第二,云南多數保持第三,海南從2009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福建一直位居第五位。

  我國香蕉五大產區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8年占比為99%,五大產區產量全國占比依次為廣東(31.3%)、廣西(27.3%)、云南(22.2%)、海南(10.5%)、福建(8.6%)。

  各主產區主栽品種趨同,形成不同季節優勢產區。隨著香蕉的產業化發展,除福建產區主栽當地特色的天寶蕉外,各大產區主栽品類和品種趨同,近幾年主要栽培品類為香(芽)蕉和大蕉,香(芽)蕉主栽品種為巴西、南天黃、桂蕉1號、粵優抗1號等,大蕉主栽品種為粉蕉。經過香蕉產業不斷調整,形成了以廣西和福建為主的秋季優勢產區,以云南為主的冬季優勢產區,以及海南和廣東為主的夏季優勢產區。

  香蕉是僅次于蘋果、柑橘、梨的我國第四大宗水果。消費受生產影響,周年上市,以鮮食為主,年消費量在900萬噸以上,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為2015年的1283萬噸和2014年的909萬噸,消費量一般隨當年產量浮動。

  近10年,我國每年人均香蕉消費量在6.50千克以上,其中最高值為2015年的9.34千克,最低值為2014年的6.65千克。

  目前我國尚未形成香蕉精深加工產業體系,90%以上香蕉直接鮮食,深加工率非常低,加工大部分為香蕉干。我國香蕉深加工行業發展不快,但前景巨大。香蕉集多重營養功能于一身,可做成香蕉片、果汁、果醋、果酒,經特殊加工可獲得香蕉天然抗性淀粉,富含低聚糖、果膠、膳食纖維、高鉀高鈣高鎂、維生素、氨基酸和多酚等功能物質。

  香蕉整體流通運行勢態良好,但流通環節較多。由于我國香蕉生產呈現小而散的生產格局,缺少自主品牌,除極少數較大香蕉種植企業直接供貨給大型水果經銷商、連鎖超市等外,多數種植戶主要供貨給代辦點(經銷商委托當地代理收購),不僅增加了流通環節,收購價格也往往被壓得較低,蕉農利潤空間被壓縮。

  進口香蕉以高品質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占據了我國中高端消費市場。2019年國產蕉貨源緊張,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進口蕉市場。進口來源國排名前三依次為菲律賓、厄瓜多爾和越南,進口量分別為103.3萬噸(占比53.3%)、45.9萬噸(占比23.7%)、27.8萬噸(占比14.3%)。

  國產香蕉以滿足國內消費為主,同時因其生產成本高、品質整體不高等因素導致出口量不大,香蕉出口主要面向我國港澳地區和周邊幾個國家。2019年我國香蕉主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為中國香港、朝鮮、蒙古、中國澳門、俄羅斯等。

  2015—2019年我國香蕉產地月度收購價格總體處于不斷波動調整中,近兩年因各主產區形成了不同的錯峰上市時間,避開集中上市造成價格下跌,2019年我國香蕉市場行情整體較好,產地收購價均在成本線以上。主產區香蕉均價在1元/斤以上。年度最高價為8月底的2.13元/斤,最低價為7月底的1.08元/斤。

  市場批發行情向好,但價格波動較大。2016—2019年,主要香蕉批發市場批發價格在3?6元/千克,年均批發價分別為4.44元/千克、4.23元/千克、5.1元/千克、5.2元/千克。

  貧困地區發展香蕉產業情況

  多數貧困地區地勢偏僻,交通運輸困難,過去這些地區蕉農種植的香蕉多數自己食用和賣到附近鄉鎮上,經濟效益不明顯。現在因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需求旺盛以及網絡普及、物流便利等因素,原生態種植農產品供不應求,促進了當地香蕉產業發展。

  從地區來看,有貴州的“冊亨模式”、廣西的“金穗模式”、四川的“涼山模式”、海南的“臨高模式”等;從生產組織形式上來看,有“政府+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政府+龍頭企業+農戶”“電商平臺+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示范園+農戶”等主要模式。

  科技支撐大幅提高了產量,科技給貧困地區香蕉生產注入了強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障,大大提升了農戶標準化種植技術水平。企業等社會資本的注入為貧困地區香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同時企業加工生產線的建設又延伸了香蕉的產業鏈,提升了香蕉的附加值。

  利用發達的互聯網銷售平臺和便利的物流服務拓寬香蕉的銷售渠道,使貧困地區的香蕉銷售克服了過去因交通偏遠而賣不出和賣不上價的情況,網絡銷售擴大了對貧困地區原生態優質香蕉的宣傳,大幅提升了香蕉的經濟效益。

  政策措施建議

  協同解決連作障礙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菲律賓和拉美國家等解決了連作障礙問題,采用多代種植,不僅降低了生產和管理成本,同時有利于土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值得我國借鑒。

  借鑒菲律賓和拉美國家的先進經驗,建立高效工業化產業體系,從育苗、品種選擇、綠色技術、無傷采摘、即時冷鏈儲藏、催熟、營銷等各個環節進行科學設計和運作,產業向精細化發展。培育并加強龍頭企業引領發展。

  除了在科研方面研發抗性品種和解決連作障礙問題,最關鍵還是要扭轉長期以來大量使用化肥生產模式,鼓勵農戶施用高效有機菌肥改善和修復土壤,減少土傳病害發生,從根本上解決枯萎病問題。

  從目前國內外農產品發展趨勢來看,優質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香蕉已進入以質論價時代,倒逼生產環節轉型升級,積極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向中高端市場延伸。引導和支持地區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培育和搭建成熟穩定的產供銷渠道,增強蕉農抗市場風險、議價能力,解決“賣不上好價格”的問題。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延長產業鏈,減少中間流通環節,促進產品價值實現。加大對香蕉種植的保險保障,尤其加大對風災、寒害等自然災害的保險力度,簡化理賠程序,減少香蕉種植企業或蕉農的從業風險,穩定產業發展。

  (報告撰寫人:徐小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恩平,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員)

  香蕉整體流通運行勢態良好,但流通環節較多。由于我國香蕉生產呈現小而散的生產格局,缺少自主品牌,除極少數較大香蕉種植企業直接供貨給大型水果經銷商、連鎖超市等外,多數種植戶主要供貨給代辦點(經銷商委托當地代理收購),不僅增加了流通環節,收購價格也往往被壓得較低,蕉農利潤空間被壓縮。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