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壽光的“金字招牌”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毛緒強 字號:【

  山東省壽光市是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產業是壽光的支柱產業,自1989年開始發展蔬菜大棚以來,全市共有日光溫室14.6萬個、拱棚2.7萬個,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蔬菜已經成為壽光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

  今年4月,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戰略發布會在山東壽光舉行,開啟壽光蔬菜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從買“洋種子”到打造種業“硅谷”

  作為農業的“芯片”,種子曾經是中國蔬菜高質高效發展的痛點。以往,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優良品種,中國蔬菜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

  2011年前的十年間,壽光的蔬菜發展也存在著被“卡脖子”的風險。上世紀末,全球頂尖的種子公司紛紛進駐壽光,因為產量高、效益好,進口種子迅速取代了國產種子。

  壽光人深知種子的力量。

  近年來,壽光市以打造“全國蔬菜種業硅谷”為目標,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為抓住種子話語權,壽光自2012年開始相繼出臺蔬菜種業發展扶持政策,拿出專項資金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目前,壽光本地育種研發主體日益多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紛紛涌現。

  在壽光博收種業公司的育種大棚里,記者現場摘下一枚甜椒,將汁水滴進甜度計,數字顯示含糖度高達9.3。據介紹,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拳頭產品“星云”水果椒,不僅甜度高,同等質量下其維C含量可與獼猴桃媲美。此外,公司的拳頭產品還有“輝騰”“旗艦”“圣宴”等番茄系列。這得益于公司堅持走獨立知識產權新育種之路,就在去年,公司還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包含現代分子標記實驗室等在內的一整套設施,進一步縮短育種周期,提高了育種效率。

  為突出企業在蔬菜種業研發中心的主體地位。2012年、2014年和2017年,壽光市政府連續出臺3項蔬菜種業發展扶持政策,拿出專項資金進行重點推動。2020年3月,壽光市又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快蔬菜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蔬菜種業創新發展,扶持企業繁育加工推廣,吸引蔬菜種業企業落戶。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讓壽光的育種企業猶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開始集中發力自主育種技術。

  年近60的劉樹森是山東壽光種苗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打破國外壟斷局面。2010年起,劉樹森和技術團隊全心投入到新品種研發。目前,企業主推的番茄、辣椒、西瓜、甜瓜等品種,具有高產、高抗等特點。2020年,企業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品種有35個。

  出政策還要引智力!

  為保證育種產業高質量發展,壽光市建成投用了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0多家國家級科研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中國農科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壽光研發中心等相繼落戶。目前,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7個課題組在壽光開展工作,累計開展8830個蔬菜品種、新組合的試驗示范與展示觀摩工作,11項國家級課題落戶壽光,育成蔬菜新品種13個,其中3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證書。

  據了解,從新世紀以來的自主探索到2010年之后的系統推進,壽光先后實施了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程、種業科技創新工程、種業品牌工程以及現代種業人才培養工程等,讓設施蔬菜產業有了一個強勁有力的“中國芯”。目前,全市已帶動發展從事種子生產經營企業74家,研發企業19家,培育新品種140個,年育苗能力達17億株以上,種子交易額19億元以上。國產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已由2010年之前的54%提升到現在的80%。

  從種蔬菜到定標準

  黃色的粘蟲板、正艷的番茄花、授粉的小熊蜂……山東省壽光市金投田柳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內,工作人員正忙著吊蔓、打叉。“你看這番茄棵子長得多壯,葉片發黑,也沒什么病蟲害,這都是按照標準化種植帶來的好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我們工作時還分不清灰霉病和灰葉斑,之后技術專家下來指導,我們很快弄懂了這些病蟲害,種植技術又提高了一大截,這讓我們的西紅柿口感好、顏色正、營養價值高、精品果多,質量過硬,價格上來了,品牌也提升了。”

  標準是質量興農的基石,是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政府簽署省部共建合作備忘錄,共同在壽光建設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目前,中心已經完成了蔬菜質量標準數據庫建設,收集梳理相關標準2369條,先后編制了涉及37種蔬菜的日光溫室建設、實用技術、產品安全等54項生產技術規范,啟動了2項國家標準、12項行業標準和102項地方標準編制工作,日光溫室番茄、黃瓜2項全產業鏈行業標準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在中心推動下,由67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和企業組成的國家蔬菜質量標準化創新聯盟也于2019年7月成立。

  “在相關蔬菜標準起草和制定過程中,我們向大量菜農、種植企業、基層技術人員征求意見。通過廣泛收集數據,統計和修正,再次征求種植戶意見,再經過專家審核審定,逐漸形成各方認可的行業標準。”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標準起草負責人胡永軍說。

  此外,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還建成了國內唯一的蔬菜品質感官評價與分析實驗室。該實驗室累計完成18種番茄和13種黃瓜感官評價試驗和指標測定。“實驗室是讓消費者從色、香、味、形、觸多個維度對蔬菜品質進行感官評價,篩選出消費者喜愛的品質指標參數,再借助儀器對這些指標成分一一分析檢測,從而把抽象的蔬菜品質指標用數字表達出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認證科負責人高玨曉說。

  目前壽光市常年有8000多名技術人員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建設大型蔬菜生產基地或指導蔬菜生產,標準化蔬菜示范基地已經遍布全國,全國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可以說,壽光在蔬菜種植技術推廣上從不“藏著掖著”,而是積極向全國分享先進種植經驗。

  從設施農業到智慧農業

  壽光是我國暖冬式大棚的發祥地,從第一代大棚到如今的第七代大棚,壽光農業早已從之前簡單的設施大棚發展到了“云”上智慧農業。

  從最初的“土棚子”到嫁接互聯網的第七代大棚——“云棚”,壽光蔬菜種植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現在,當地農民只要點開手機APP,就能隨時看到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等數據,能用手機遙控卷簾、放風、澆水等,在家喝著茶、哄著孩子就能辦了。

  “云棚”的出現,讓壽光蔬菜生產從設施農業邁向了“智慧農業”。一方面是勞動強度的降低,菜農們挺直了腰板。另一方面是實現了對光、溫、水、氣、肥等生產要素的精準調節,蔬菜無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壽光8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了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等物聯網技術,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貢獻率達70%。以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的集成推廣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除了蔬菜大棚更新換代之外,壽光還探索建起了中國(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規劃設計,應用了120多項專利技術,比“荷蘭模式”降低耗能一半以上,精準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氣象、智能調控、智能工廠、多功能機器人等尖端設備一應俱全。

  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為全國蔬菜生產豎起了全新的“風向標”。智慧種菜的高效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回鄉發展。

  “這兩個大棚是我2019年底新建的,每個都長260米,寬45米,總占地35畝。”在洛城街道,30多歲的年輕菜農李吉祥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新大棚安裝了物聯網管理、水肥一體化、溫濕度自動控制、軌道運輸等新設備、新技術,現在手機是最主要的農具。”

  談及為何選擇返鄉種大棚?李吉祥告訴記者,一是在外打工不如父母在家種大棚收入高;二是壽光近年來推動新型大棚建設,新大棚棚體高大,機械化、智能化水平高,勞動強度大幅降低;三是壽光農村條件大幅改善,蔬菜產業勢頭強勁,生活方便,收入有保障。“新建的兩個大棚建棚投入在120萬元左右,到現在生產了還不到一季,俺已經凈掙了29萬元。你看,回村當個‘棚二代’,這條路子走對了。”李吉祥自豪地說。

  如今,壽光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年輕人選擇返鄉成為“棚二代”,近年來,壽光市新建智能化大棚80萬平方米。

  一個新建大棚,就是一個標準化、智能化的生產車間。壽光通過推廣新大棚,在三個方面聚焦發力,大幅提升了設施蔬菜生產智慧化水平。同時,壽光全面實行蔬菜質量安全全域網格化監管,對全市所有蔬菜大棚和市場經營主體全天候、無縫隙監管,建成了覆蓋生產、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全流程可追溯體系。

  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戰略發布會上,壽光市發布了壽光區域公用品牌的宣傳口號“健康中國菜籃子”,這與黨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國、全民健康的理念高度匹配,彰顯出“壽光蔬菜”的品質和品牌價值。在打造“種業硅谷”、推動標準制訂、發展智慧農業等方面持續發力的山東壽光,應該配得上“健康中國菜籃子”這一口號!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