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辣椒不僅是飲食中重要的調味品,也是我國部分地區農業支柱產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8月,中國農學會農業監測預警分會組織專家對干辣椒市場和產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
近年來,我國干辣椒原料種植面積和產量穩步增長、產區相對集中;辣椒加工產品需求量快速攀升,深加工企業有所增多,火鍋等餐飲與休閑食品加工業成為帶動干辣椒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干辣椒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涵蓋原料育種、種植、加工、貿易、餐飲等的完整產業鏈條。預計未來幾年干辣椒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消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進出口均保持上升趨勢。
干辣椒產業發展現狀
主產區逐漸向西北等地區轉移。2010—2018年,我國干辣椒原料收獲面積、產量呈穩定增長態勢。2018年收獲面積71.63萬畝,比2010年增長11.05%,總產量32.12萬噸,比2010年增長21.21%;單產每畝448.62公斤,比2010年增長9.14%。據國家辣椒產業體系調研與相關文獻資料,目前我國有24個省區生產干辣椒原料。近年來,由于部分傳統產區受病蟲害、天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干辣椒生產向西北等地區轉移,目前西北地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67%、65%。
消費以調味品為主,工業消費占比較低。我國干辣椒以加工為辣椒粉、辣椒醬、火鍋底料等形態為主,作為居民餐飲調味品和休閑食品輔料。部分作為精深加工品,如辣椒色素、辣椒堿產品的原料。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陜西等嗜辣區。目前我國大部分嗜辣省區的干辣椒產量無法滿足市場消費需求,湖南、江西、湖北、重慶、四川、陜西均需調入大量干辣椒。
流通渠道呈多樣化格局。我國干辣椒主要通過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電商、超市等進行銷售,其中,約90%通過批發市場集散。近年來,電子商務營銷量逐步增長,老干媽、海底撈等企業均開設了網絡店鋪進行輔助營銷。
干辣椒進出口呈穩定增長趨勢。2018年干辣椒進口量額分別為4.0萬噸、0.76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875.6%和744.4%;出口量額分別為24.95萬噸、5.84億美元,較2014年分別增長33.8%和37.4%,進口增長率顯著高于出口增長率。進口主要來源國為印度,出口市場集中在歐洲和亞洲。2014—2019年,我國從印度進口的干辣椒占比維持在95%以上;我國出口到歐洲、亞洲的占比分別維持在45%、20%以上,出口到北美洲的占比由2014年的2%上升到2018年的29%,北美洲是中國出口干辣椒的潛在地之一。
市場價格總體呈上漲趨勢。2017、2018年價格指數相對平穩,2019年價格指數波動較大,上半年上升較快,下半年逐漸回落,平均價格指數較2018年、2017年分別上升37.55%、36.42%。
主產區種植成本和凈利潤呈上升趨勢。2011—2017年河南、貴州、云南、山東、新疆5大產區種植成本呈上升趨勢,其中人工成本占比最高,基本保持在50%以上。除山東外,其他省辣椒凈利潤總體呈上升趨勢。各地區凈利潤差異顯著,其中云南、山東明顯偏低。
收種植益低于其他茄果類蔬菜,合作社收益高于一般散戶。通過5省干辣椒與同季節種植的糧菜收益對比,辣椒的成本收益遠高于玉米,但是與西紅柿、黃瓜、茄子等茄果類蔬菜相比,產值與利潤并不具備較大優勢(除新疆外)。合作社利潤普遍是一般散戶2倍左右,主要原因是合作社的辣椒產量和售價均高于散戶,也與政府補貼、設備利用率高和穩定的銷售渠道有關。
干辣椒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干辣椒原料種植收益較高,為增加農民收入,多地政府提出了增加辣椒種植的決策;但部分產區機械化種植水平提高有限,使得辣椒的種植面積將保持相對穩定。目前辣椒醬在國內市場上的消費量和貿易量都在不斷上升,2017年我國辣椒醬市場規模已達320億。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貿易推動作用的增強,將進一步帶動我國辣椒產品的出口創匯。
干辣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風險
主要問題是種植成本上升,勞動力緊缺,基地規模化難以實現。隨著人工、土地流轉成本上漲,辣椒種植成本也逐年攀升;辣椒產地大多在偏遠貧困農村,難以使用農田機械降低勞動成本,隨著農村青壯勞力大量涌入城鎮,勞動力不足已成為辣椒規模化發展的障礙。
全產業鏈深度開發不夠,產品科技含量低。目前我國干辣椒制品仍處于初加工階段,深加工企業少。干辣椒加工制品企業與科研院所的聯系不緊密,研發創新能力不足,不能緊跟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
產業底數不清,影響生產決策。我國未將干辣椒作為一個獨立的品類進行單獨統計,以至于種植面積、產量、消費量等產業底數不清,各地生產者主要根據當地市場價格決定,影響生產決策的科學性。
風險分析
干辣椒價格變動幅度較大。一是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游資炒作等情況導致干辣椒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二是由于冷庫基礎設施較少、干辣椒不耐儲等特殊性,價格易大幅波動。
國際貿易形勢嚴峻,印度辣椒對我國沖擊較大。由于印度進口到中國的商品可以享受最惠國稅率20%等優惠的關稅待遇,加上泰國、印度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發展辣椒產業潛力大,特別是印度椒相較我國辣椒而言辣度高、價格低,未來對我國的辣椒市場沖擊可能較大。
政策措施建議
完善辣椒市場調控機制,穩定生產者收入預期。一是加強政府對辣椒產區的支持與扶植;二是加強干辣椒信息監測平臺建設;三是做好市場淡旺季的供需調整,合理調整淡旺季供給差異;四是合理控制干辣椒的進出口規模。
加大科技投入,強化品種選育。一是加大對辣椒新品種選育,豐富辣椒種質資源;二是抓好名優地方特色辣椒品種的提純復壯;三是加強對高色素、高抗性等辣椒種質資源的引進,對中國辣椒品種進行改良。
提高干辣椒精深加工能力。一是加大高新技術在辣椒綜合深加工中的應用;二是建立辣椒原料及深加工產品的統一評價體系,提高辣椒及深加工產品的檢測水平,確保內銷產品與國際貿易產品的質量標準相一致,逐步加大國內深加工產品的競爭力。
加強龍頭企業培養,提高產業化水平。一是培育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辣椒深加工龍頭企業;二是實行強強聯合或資產重組,減少重復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抗風險能力強的中大型深加工企業集團;三是逐步培育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深加工拳頭產品,打造名牌產品或名牌企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