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肥東縣長臨河鎮多舉措幫助退捕漁民實現轉產就業,在通過培訓提高退捕漁民就業技能的同時,還在退捕漁民居住集中點設立就業車間,讓漁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確保退得出、穩得住、過得好。目前,該鎮411名退捕漁民全部有了新生計,實現100%轉產就業。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推動的“國之大者”。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做好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工作,對提高漁民群眾福祉、維護漁區社會穩定意義重大。
前不久,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聯合指導,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上饒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培訓“暖心行動”啟動會在江西省鄱陽縣召開。會議旨在深入踐行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徹落實國務院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工作。
瞄準“急難愁盼” 為漁民辦實事
啟動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強調:“沿江各地要將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工作納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密切結合實際情況,切實聚焦漁民‘急難愁盼’,把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實事辦好,辦到退捕漁民心坎上。”
“組織實施就業幫扶‘暖心行動’培訓,就是要讓退捕漁民切身了解國家的好政策和好措施,讓每個退捕漁民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樣才能讓長江‘十年禁漁’得到廣大漁民的擁護并自覺自愿響應。”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說。
會議指出,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是“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領域的重點工作。要明確就業幫扶重點,開展招聘,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漁民當前收入;組織開展好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培訓“暖心行動”,提升漁民就業技能,增加本領,保障長遠生計。
會議還強調,將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重點對象,做好就業創業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能培訓,有助于提升就業技術技能,更好地融入鄉村振興偉大事業。長江流域各省農業農村廳科教部門要與漁業漁政部門密切配合,安排好培訓班次,落實好培訓經費,強化過程管理,做好宣傳總結,確保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培訓取得實效。
當天上午,筆者在位于鄱陽縣饒州飯店旁的會議中心看到,偌大的禮堂已經成為一間傳知識、授技能的課堂。230多名長江退捕漁民在這里參加由鄱陽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為期15天的就業幫扶培訓。本次培訓通過集中授課、示范實習等方式,開展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經濟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
“暖心行動”培訓 出路寬、崗位多
據介紹,此次“暖心行動”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開展農漁業就業創業培訓。為提高沿江退捕漁民再就業能力,將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未就業退捕漁民納入“暖心行動”,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重點對象。用好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采取集中培訓、在線學習、實地實習等方式,針對有意愿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池塘養殖、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的退捕漁民,開展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等實用技術培訓,提升其產業發展能力。二是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培訓。面向參與資源養護的退捕漁民,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培訓,提升其從業能力。面向務工就業的退捕漁民,結合當地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增設部分手工技藝等農村實用技能課程,提升其就業能力。三是廣泛開展政策宣傳。借助培訓班向漁民宣傳長江禁漁政策,動員更多退捕漁民參加“暖心行動”培訓,了解就業幫扶政策,引導全社會形成共同關心關愛退捕漁民的良好氛圍。
作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西省對長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陽湖實施全面禁捕,退捕漁船2.14萬艘、安置建檔立卡退捕漁民6.82萬人,分別占長江全流域的25%和37%,在江西省召開長江退捕漁民就業幫扶“暖心行動”開班儀式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筆者了解到,此次活動的主會場江西鄱陽縣,共有建檔立卡漁民4742戶、14790人,這一數字占到全省退捕漁民總數的1/5;所涉及的11個鄉鎮(街道)、69個村中,專業漁村13個,專業漁民超過8900人,堪稱“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目前,經多方努力,全縣已有1.1萬人實現轉產安置,超過7000人在本縣外得到就業。
“全國退捕任務最重、退捕漁民最多的省份是江西省,而江西退捕任務最重、退捕漁民最多的縣是鄱陽。退捕漁民能否穩定就業、安居樂業,事關民生福祉、社會穩定。本次活動,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安排了水產養殖加工、經濟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為廣大漁民送來了轉產就業的實用技術;組織了水產養殖、漁業捕撈、水產品加工流通以及鄱陽縣本地招工就業的近100家企業、提供1000余個就業崗位,讓廣大漁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找到合適的謀生之路。”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宋雷鳴說。
企業誠心拋“橄欖枝” 漁民渴望長遠發展
當天上午的啟動會后,由中國遠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漁業協會等單位組織的50多家漁業及相關行業企業在鄱陽縣人民政府前的廣場上開展現場招聘活動,鄱陽縣當地多家企業也參與了招聘。
筆者在現場看到,近百家用工企業的負責人在烈日下,悉心向漁民講解用工需求,拋出“橄欖枝”。
在榮成華東漁業有限公司的招聘展位前,聚集了不少前來求職的漁民。該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山東省漁業企業20強”,擁有專業遠洋漁船12艘,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1艘,遠洋輔助運輸船2艘,近海捕撈船10艘,燈光圍網漁船2艘。此次招聘活動,該公司帶來了“船長”“輪機長”“大副”“水手”等十幾種近百個職位。
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前來咨詢的很多漁民還是愿意從事和漁業、捕撈相關的工作,不少人都在咨詢“水手”的情況。企業也愿意招聘他們,只要肯吃苦,就能賺到錢。試用期滿合格后會為漁民繳納五險一金,還將提供食宿、發放冬季取暖補貼、過節福利、互助基金等。
筆者在現場見到了鄱陽縣退捕漁民王亮,退捕前他有4艘漁船,從事捕撈近20年。如今,他打算找一份水產養殖方面的工作,通過學習養殖技能,了解市場趨勢,將來自己開辦養殖企業。在中洋漁業發展(廣東)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工作人員向王亮介紹公司的生產情況,并歡迎他加入公司,無論是成為養殖工人從事生產管理,還是通過合作模式孵化創辦養殖基地,公司都能夠為他提供幫助。這讓王亮感到非常欣喜。
“要積極發展農漁業產業,為退捕漁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退捕漁民之前一直從事捕撈業,對農漁業領域工作相對熟悉,在這些領域實現再就業會更加適應。沿江各地要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業,因地制宜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池塘養殖以及畜禽養殖、蔬菜水果種植、園林花卉培育等鄉村產業,為退捕漁民就業創造更多的崗位。鼓勵有條件的湖區庫區按照‘一湖一策’等方式,積極發展生態漁業及增殖漁業,吸納退捕漁民參與資源養護與利用,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產業發展與就業安置共促進、同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鄉村休閑旅游、休閑漁業,增強發展能力的同時提高吸納退捕漁民就業能力。”劉新中說。
在同招工企業代表交談時,劉新中還特意叮囑企業,應努力為漁民提供長期“正式工”,而不僅是短期“臨時工”,要盡可能地照顧退捕漁民的現狀,安置崗位時要考慮退捕漁民在某些領域存在的弱勢,逐漸為他們提供高層次、高素質的就業機會。截至當天中午,已有124名退捕漁民在招聘現場達成了初步就業意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