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生活中關于合理膳食的各種說法層出不窮,真假難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項杰幫你揭開真假謎團,還有五點建議,千萬不要錯過喔!
高碳水有損健康,因而不吃主食更健康?是真的嗎?
假。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人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能量比為55%,大部分人吃的量并不超標,沒有必要刻意減少或嚴格控制。不吃主食或吃很少的主食與大量吃主食都對健康不利。主食應當粗細搭配,粗雜糧約占主食量的1/3為宜。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然而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不僅僅是主食,精制糖、含糖飲料、各類甜食和高糖水果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此類食物能量密度高而營養素密度低,應當適當限制。
鮮濃的肉湯比肉更營養,是真的嗎?
假。很多老百姓認為“喝湯大補”,肉則干癟寡淡。事實上,煲湯過程中肉類所含的脂肪、水溶性維生素比較容易溶入湯里,肉和骨頭中含有的游離氨基酸也會溶入湯里,產生谷氨酸等物質使其味道鮮香濃郁,但湯的濃郁不代表它含有的營養物質比湯里的肉更濃,能溶入湯中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量都極少,湯水所含蛋白質僅為肉的1%?2%,煲湯的高溫也會破壞肉中的大量維生素,而骨頭中的鐵、鈣、鋅等基本不能夠釋出到湯里,湯水中的大量脂肪、嘌呤物質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可見,鮮濃的肉湯比肉更營養,是錯誤的認識。但湯水也不是一無是處,對于食欲差的病人,適當飲用少油的湯水,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同時補充一定的營養。
豆漿不能和雞蛋一起吃,是真的嗎?
假。有的人認為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以及植物凝集素,會破壞雞蛋中的蛋白質,因而覺得豆漿不能和雞蛋一起吃。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大豆在制作成豆漿后經過充分加熱,其中不利于蛋白質吸收的成分已經被破壞,而大豆及其制品,如豆漿等則是植物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而雞蛋是動物優質蛋白的極佳來源,二者搭配食用,還可以起到一定的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利用度。
越貴的油越好,是真的嗎?
假。市面上的食用油種類越來越多,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亞麻籽油,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價格貴的油不代表更健康,應理性選擇。食用油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各有各的營養價值。飽和脂肪酸提供的飽腹感更強,是大腦脂肪的主要組成,并能幫助骨骼吸收鈣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促免疫作用,有助于降低膽固醇、降低心腦血管風險、改善骨骼健康等。不同食用油中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比例不盡相同,各有所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入的食用油量為25?30克。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油的種類,各種食用油輪換著吃,并把每日用量控制在這個范圍之內,基本就可以保證食用油的科學健康了。值得注意的是,橄欖油、山茶油、亞麻籽油等價格昂貴的油,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不耐高溫煎炒,用于涼拌更能發揮出營養價值。
豬可能比你還瘦,是真的嗎?
單就體脂率來說,是真的!科學家發現豬的體脂肪率僅有15%,而我們人類,正常成年男性體脂率是15%?18%,女性是25%?28%。體脂率是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是衡量體型胖瘦的標準之一,而衡量是否肥胖的標準很多,不可單獨從視覺和體重數字上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可以到營養科,通過專業的人體成分分析儀來幫助判斷。
在全面營養的今天,想要保持健康、預防疾病,快來聽聽營養師的“一二三四五”小建議:
“一”指每天喝一袋約300ml的牛奶,內含至少250毫克鈣,可以有效地提高膳食鈣攝入量。
“二”指每天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于主食6~8兩,個人可依具體情況酌情增減。
“三”指每天進食3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50克;或雞蛋1~2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
“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頓(指在總量控制下,進餐次數多,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飽。
“五”指每天500克蔬菜。深綠色蔬菜占一半,菌藻類、瓜茄類等都要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