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與夏天最配?空調、wifi、大西瓜。
作為國人首選的消暑水果,往年每到盛夏季節,也是西瓜價格相對便宜的時候。然而今年情況有所不同,不少消費者發現,雖然此時正值西瓜供應高峰期,但西瓜價格卻有點貴。如今,西瓜價格已經連續多個月保持高位運行,過去常見的1元瓜幾乎沒有,就連北京市面最常見的地雷瓜也保持在每斤1.5?2元之間的高位,而近年來銷路不錯的麒麟瓜價格甚至高達5元/斤,消費者如果想買一整個可能得花50元錢。昂貴的瓜價甚至引來網友吐槽:今年當“吃瓜群眾”有點貴。
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產國和消費國,僅在2018年就消費了超過7000萬噸西瓜。如果不考慮運輸與銷售中的損耗情況,平均每人每年消費超100斤西瓜。
今年西瓜售價為何居高不下?難道西瓜不夠吃了嗎?
西瓜漲價超50%
這個夏天,“吃瓜群眾”可能不太淡定,因為今年的西瓜貴的不止一星半點。潘孝海是北京新發地的“西瓜大王”,每年要賣出至少10萬噸西瓜,北京不少商超都從他這里拿貨。通常來說西瓜的價格走勢呈U型曲線變化,即4月底剛開始供應時價格較高,到了6、7月集中上市后價格開始回落,等到8、9月快下市時價格又逐步上升。潘孝海表示“往年西瓜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能降到八九毛錢,但今年的西瓜價格幾乎就沒降過,始終維持在2元左右的高位運行。”農業農村部7月30日的監測數據也顯示,當周全國西瓜平均批發價格為3.17元/公斤,同比上漲56.9%。
批發價格如此,市場零售終端只會更貴。在專營水果蔬鮮的果多美超市,最便宜的地雷瓜一斤價格為1.99元,而品質較好的硒砂瓜則要賣到2.99元,麒麟瓜則賣4.99元,北京本地知名的龐各莊御瓜賣5.99元,而最貴的甘美西瓜甚至能賣到6.99元。
“師傅,來一個麒麟瓜,什么?要50塊錢!”一位消費者本來想買一個麒麟瓜,上稱后一算價格要近50元,連忙讓工作人員切開只買一半。
而在物美等商超綜合體,不少西瓜都要按個賣。如冰糖麒麟瓜,一個要25.8元,重量只有3-4斤,折算下來每斤價格高達近8元。
“最近十年都沒見過這樣的西瓜行情。”河南豫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志坤表示,往年西瓜也會階段性漲價,但像今年這樣長時間、大范圍的漲價情況并不多見。
為什么今年的西瓜這么貴?
“從供給角度看,今年西瓜貴的根本原因還是供求關系,產量較往年下降所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秘書長陳磊表示,過去的一年里,西瓜行情不景氣,瓜農信心不足,導致種植面積不斷減少。“另外價格出現分化,好品種、好品質的西瓜,優質優價,品質一般的,價格上漲的空間和動力都不足”。
據趙志坤介紹,過去老百姓種一畝地西瓜能賺三千塊錢就很不容易了,更多時候是一兩千塊錢,如果算上人工成本很可能就不賺錢了。
一位瓜農表示,去年新冠疫情導致西瓜一路滯銷,之后隨著時令水果的大量上市,西瓜價格遭遇斷崖式下跌,價格低至5毛錢/斤,甚至爛到地里也無人問津。
潘孝海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在內蒙古和寧夏有20余萬畝的西瓜種植基地,但考慮到疫情因素,去年以來主動減少種植面積達50%。
此外,西瓜是喜光喜旱的品種,天氣對產量和品質影響也很大。
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楊路明表示,以河南為例,西瓜主要分為設施西瓜和露地西瓜。其中頭茬設施西瓜在4月底5月初上市,但今年3、4月份,持續了近1個月的連陰天氣,不利于西瓜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長,影響了西瓜的坐果和品質。而前不久連續的暴雨,又恰逢露地西瓜上市,一方面容易導致西瓜發生澇害和疫病等病害,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產量和口感。
多重因素導致今年成為西瓜產量小年,使得價格居高不下,供不應求。北京老宋瓜王總經理唐小杰表示,自家的西瓜今年銷量同比增長30%至4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西瓜銷路都好,依舊有西瓜滯銷情況出現。
在北京一家二級批發市場,個別攤販售賣的西瓜只要9毛錢一斤,但這些西瓜品相往往不好,個頭較大,紋路模糊。有消費者表示,這類西瓜吃起來有澀味,籽特別多,口感不好。
果多美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近些年真正賣得好的瓜大多是品牌瓜,如麒麟瓜、硒砂瓜。“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愿意為了品質買單。”
唐小杰也表示,無論是從國內行業發展的階段特征,還是參照一些發達國家的市場結構,西瓜乃至我國果業的品牌化都可說是大勢所趨。
趙志坤表示,今年的情況肯定會提升農戶種瓜的積極性,明年的產量肯定會增加,對于消費者來說,“西瓜自由”或許更容易實現,但對于瓜農來說,競爭或許會更加激烈。“未來西瓜想要跳出低端競爭,就要從打造品牌著手。”
果蔬行業機械化仍有不足
在陳磊看來,品牌的基礎是品質,消費者對于品質以及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倒逼農戶調整和改進生產方式,提升品質。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設施西瓜種植面積占比就已經超過西瓜總體種植面積的一半。
趙志坤進一步解釋道,設施培植的好處有很多,一是能夠搶在價格高點提前上市,二是環境可控,有利于品質的一致性。此外,設施西瓜一年能夠種兩茬,而露地西瓜往往只有一茬,因此轉型設施西瓜種植能為瓜農帶來更多收益。
目前,我國水果蔬菜種植現代化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從機械化的角度看,還有不足。
楊路明指出,相比國內主要糧食作物大多已經實現機械化,而大部分水果蔬菜生產卻仍要依靠人工,用工密集和勞力成本較高。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0年小麥、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5%、85%、90%。但另有報告指出,我國有近1.7億畝的果園面積,平均機械化程度卻不足30%,僅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人工成本占了水果生產成本的一半以上。
不過目前在水果蔬菜種植領域推廣機械化面臨多個難題。一是價格不菲,我國農戶依舊以個體戶為主,高度分散,資金實力不強,而機械動輒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據唐小杰介紹,老宋瓜王擁有西瓜行業少見的選果機,效率高出人工很多倍,但價格不菲。“這臺機器是公司向農研所訂制的,價格接近30萬元。”
二是我國地勢復雜,種植模式多樣,農機適應性差。“和別的國家相比,我們國家最大的特點是物產豐富、種類繁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長季節要求都不同”,楊路明指出。
中國農業大學吳衛華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實現機械化的重要條件是種植規模化、專業化。如發達國家露地種植面積一般在200畝以上,連棟溫室在30畝以上。土地成片后,才能提高機械化耕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一塊地或一座溫室,只種植一種蔬菜,進行專業化生產,這樣農民容易掌握生產技術,作物易于管理,環境也容易控制,可大大降低蔬菜生產成本。
在楊路明看來,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而隨著我國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機械化也是未來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
“如果西瓜能實現機械化和輕簡化種植,那么產量和價格將會帶來可喜的變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