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貨架上的食用油種類繁多,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色拉油……它們是否讓您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呢?
這些食用油,各有各的秘密,不同食用油各有各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大豆油
大豆油是一種從大豆中壓榨提取出來的油,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大豆油中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D以及豐富的卵磷脂。
用法:不適合高溫煎炸。
注意:1.大豆油反復受熱后易氧化聚合,從而危害健康。2.大豆油容易酸敗變質,因此購買時一定要選出廠不久的大豆油,并盡可能趁“新鮮”食用。
花生油
花生油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其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此外,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堿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可以防止皮膚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記憶力。
用法:適合日常炒菜,但不適合煎炸。
注意:1.花生容易被黃曲霉污染,產生極強的致癌物黃曲霉毒素,因此要選擇高質量的花生油,且不宜生吃。2.胃潰瘍、慢性胃炎等患者不宜多食。
橄欖油
橄欖油是由新鮮的油橄欖果實直接冷榨而成的,保留了天然營養成分,含有大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增加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的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水平,有助于降低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用法:適合燒、烤、煎、炸、涼拌。
注意:橄欖油適用于大部分人群,菌痢患者、急性腸胃炎患者以及胃腸功能紊亂者不宜多食。
菜籽油
菜籽油俗稱菜油,它所含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很好地被機體吸收,具有一定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功效。
用法:適合清炒,不宜爆炒、油炸和涼拌。
注意:1.急性腸胃炎患者和腹瀉者忌食。2.菜籽油芥酸含量高,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盡量少吃。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中90%左右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占66%左右,還含有維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葵花籽油有降血脂、預防高血壓的作用。
葵花籽油中還含有比較多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有預防癌癥、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用法:適合清炒,不宜爆炒和油炸。
注意:肝炎和肝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宜多食。
色拉油
色拉油又稱調和油,由脂肪酸比例不同的植物油脂搭配而成,除作為烹調用油外,還可以作為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黃醬及各種調味油的原料油。
色拉油富含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類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低血脂的作用。
用法:適合煎、炒、炸、涼拌。
注意:1.要避免反復用高溫加熱。2.色拉油放置時間不可以太長,不然易變質。
豬油
豬油主要是由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與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組成的,其中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含量更高。
與植物油相比,動物油的油脂有特殊香味,可以增進人們的食欲。豬油在人體的消化吸收率較高,可達95%以上,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用油。
用法:不宜涼拌和油炸。
注意:動物油熱量高、膽固醇高,老年人、肥胖人群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食用。一般人食用動物油也不要過量。寒冷地區的人群更適合食用動物油。
使用食用油,還要注意這兩點:
1.不要長期食用某一種油
長期食用某一種食用油,會導致體內脂肪酸代謝不平衡或某些脂肪酸缺乏,引起免疫力下降或導致疾病。不同種類的植物油應合理搭配,適量攝入。
2.將食用油放入冰箱保存
食用油有“四怕”:一怕陽光直射,二怕高溫,三怕不密封,四怕進水。因此初榨油開封后,宜放入冰箱保存,并要盡快吃完。#FormatImgID_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