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湖州,182家信用評價良好的農業經營主體,獲得貸款利率優惠。在陜西安康,所有種植業生產經營主體全部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管理,信用情況與年度考核緊密結合。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則建立了農藥行業生產經營主體信用管理系統,連續五年評出農安信用A級以上農藥生產經營單位200 多家……自2014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來,各地各部門在農安信用建設上的探索實踐,為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破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題,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農產品是食品的源頭,其質量安全備受社會關注。在過去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中,普遍存在著信用缺失的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不僅是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規范市場秩序、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無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可以說,我們只有打造好“農安信用”這張名片,讓誠信成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基石,才能真正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美國紐約每年有2.5萬起投訴違法改建出租的案子,是極大的火災隱患,但也因為數量太多,市政應接不暇。最后,一個只有5個年輕人的精干團隊,用大數據的辦法,把90萬棟樓宇與19個行政部門的數據打通,定時排出災難發生概率的序列,然后集中處理前5%的案子,結果大幅減少火災。紐約的例子,看似與農安信用體系建設無關,卻具有借鑒意義。
當前,數字化進程突發猛進,憑借“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農安信用建設在立信、評信、示信、用信各個環節,可以有效整合各類信用信息,建立風險預判預警機制,及早發現和防范苗頭性,甚至跨行業跨區域的風險,最后把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上。
事實上,基于準確的信用檔案,分級分類精準監管,正是信用監管最突出的特點。根據不同生產經營主體的不同信用狀況實行差異化監管措施,能夠大幅提升監管效能,降低監管和市場交易成本。對信用狀況好、風險小的生產經營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以減少對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對信用狀況一般的生產經營主體,則執行常規的抽查比例和頻次;對存在失信行為、風險高的生產經營主體,則提高抽查比例和監管頻次。
當然,農安信用建設的進一步推進,還有賴于各類信用體系的有效對接。只有社會各類信用體系形成統一協調的機制,凝聚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才能真正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才能讓農產品憑借綠色優質、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口碑、贏得市場。
我們一定要打造好“農安信用”這張名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