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育了400畝黃芪苗子,長勢很好,想借12316平臺好好宣傳一下……”,“我的馬鈴薯最近有了晚疫病,用藥的效果不太好,能不能來看一下……”。近日,受甘肅省渭源縣雙聯益農病蟲害防治專業合作社和祥寶紅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邀請,甘肅12316專家組一行來到渭源縣,對當前馬鈴薯、中藥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田間技術指導和培訓。
據了解,兩家合作社以馬鈴薯和中藥材種植為主。甘肅12316馬鈴薯專家、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鄭果表示,馬鈴薯種植最重要的是選用抗病品種,其次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地域,施肥有所差異,今年由于干旱,不適合晚疫病的流行,近期早疫病零星發生,總體看來,馬鈴薯的長勢還是很不錯的。
祥寶紅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陳翔說:“跟著專家學到了知識和技術,在專家的指導下,洋芋長勢好、產量高,我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社員除了土地流轉費,在合作社務工每天還有80?100元的工資。”雙聯益農病蟲害防治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趙永吉說:“以前種洋芋不鋪地膜,化學農藥撒地里,種出來的洋芋產量低、質量差、爛薯多、價格低,通過12316和專家對接后,專家對其跟蹤培訓、現場指導,種出來的洋芋質量好、品相好,去年一畝地能收獲洋芋8000斤。”說到興奮處,趙永吉說,往年因為蠶豆象為害造成蠶豆減產、失去商品價值,今年在鄭果專家的指導下,蠶豆開花期就進行預防,沒有發生蠶豆象蟲害,種的400畝蠶豆喜獲豐收,畝產高達800斤,已全部被云南的客商以每斤6元的價格預訂,僅此一項,今年可收入30多萬元。
甘肅12316植保專家、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李繼平講到,種苗是當歸種植最核心的問題,通過對種苗的處理,打出“組合拳”,對當歸麻口病、根腐病、水爛病、根蚜、地下害蟲有很好的防控作用。黃芪、黨參和當歸一樣,都是用根入藥的藥材,都有育苗、移栽的過程,通過藥劑浸泡種苗,是防治病害的最佳時期。通過對兩家合作社和周邊農戶中藥材地塊的實地察看,李繼平說:“當歸田表面看沒問題,仔細看有水爛病、褐斑病和紅蜘蛛的為害,紅蜘蛛可防可控,褐斑病打兩次藥就可防。”從挖出的黃芪苗、黨參苗來看,苗子筆直且白凈,兩家合作社的負責人表示,在專家的指導下,他們的藥材苗種的好,收入能翻一番。
在五竹馬鈴薯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看著大棚里生機勃勃、長勢良好的馬鈴薯種薯,合作社理事長劉永紅說,從種苗、原原種的生產到病蟲害防治上,12316專家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短短兩天時間,12316專家深入農業生產一線,走訪了2個鎮4個村5個合作社10余戶農戶,查苗情,看病害,現場“問診開方”,將科技送到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確保穩產增收。近年來,甘肅12316專家通過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現場教學,幫助農戶解決農業生產中實際問題的同時,培養了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趙永吉在12316專家十多年悉心指導下,種植規模和范圍、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今年種植面積已擴大到1000余畝,還在鎮上辦起了農資經銷部,如今,談起病蟲害也頭頭是道,被12316專家組聘請為“土專家”。
12316開通以來,專家走進田間地頭、場棚圈舍已成常態,特別是全省實施脫貧攻堅行動和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圍繞甘肅省六大主導產業和當地特色產業,以農戶需求為導向,12316加大了出現場、送技術下鄉活動的力度,把階段性的“三下鄉”變成了貫穿全年、覆蓋四季的“常下鄉、常在鄉”,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大普及、大推廣,已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