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浙江余杭: 構建全方位農業金融服務體系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楊佳儀 字號:【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聚焦“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不斷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鄉村振興投入保障,通過建立完善金融服務“三農”的組織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成功打造全省首個“三農”金融網上超市,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有效滿足“三農”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2019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55.44億元,增長2.8%;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347元,增長9.7%,絕對值躍居全省第一位,增幅連續13年超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5∶1,城鄉差距位于省市最低行列。

  構建一套組織體系

  增強“三農”金融工作系統性

  堅持政府主導,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三農”金融服務工作體系,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余杭區“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財政、農業農村、林水、農合聯、農信擔保、有關銀行及保險公司等單位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區“三農”金融改革工作。

  二是完善隊伍建設。建立“管理到區縣、機構到鎮街、網絡到村組、服務到農戶”的“三農”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其中,區級層面,整合各金融部門力量,成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隊和20個金融專員服務隊。截至目前,共開展金融服務50余場次,服務村社200余個次、農業企業300余家次,解決金融服務問題56個。鎮街層面,設立20個集貸款、擔保、保險功能為一體“三農”金融便民服務點,落實專人負責“三農”金融服務工作。村級層面,探索建立“三農”金融服務協管員隊伍,讓老百姓足不出村便可享受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共有“三農”金融服務協管員300名,涉及村社262個。

  三是突出政府引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強化對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電商、民宿經濟、品牌發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政策扶持。2019年,“三農”領域區級扶持補助資金達9億余元,撬動社會資金250億余元。

  完善一套市場體系

  推進“三農”金融供給多樣化

  深化與銀行、保險、擔保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健全多方聯動、協同高效的市場體系,為鄉村振興引入金融活水。

  一是構建“三農”信貸服務體系。與中國農業銀行余杭支行、余杭農村商業銀行開展戰略合作,明確至2022年末,兩家銀行提供不少于250億元信貸規模支持鄉村振興。截至目前,該區涉農貸款余額達227.66億元。建立余杭區“三農”信貸風險池,實行政府、銀行、擔保公司共同參與,農戶、企業自愿參加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等提供2億元專項信貸支持。截至目前,共收到貸款擔保申請6830萬元,審批通過擔保額5430萬元,發放貸款額度3130萬元。

  二是完善“三農”風險保障體系。聯合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保財險余杭支公司,組建余杭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小共保體”,成立余杭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創新實驗室,圍繞鄉村振興資金融通供給、產業興旺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富民增收保障、創新技術平臺等五大領域開展合作,不斷提升農業主體風險抵御能力。截至目前,共開辦農業險種25個(其中特色險種9個),參保農戶1.1萬戶,為全區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0.05億元,理賠款達1510萬元。

  三是建立鄉村振興投資體系。聚焦農業全產業鏈、農產品保供等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建立總規模達3億元的余杭區鄉村振興投資基金,采用定向基金、非定向基金等子基金,讓利性直接投資等運作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鄉村振興事業,合力打造引領性、標桿性農業農村項目,以點帶面促進全區“三農”高質量發展。

  打造一套產品體系

  提升“三農”金融服務普惠度

  積極推動數字賦能金融發展,依托“禹上金融”大數據管理平臺,打造產品豐富、功能完善的“三農”金融網上超市,不斷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

  一是搭建大數據管理平臺。以農業農村部新農直報平臺為基礎,結合余杭實際,建立“禹上金融”大數據管理平臺,架起金融機構和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的信息橋梁,實現政府實時掌握農業生產經營情況。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平臺上報生產經營信息,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手段劃分農業主體授信等級,為經營主體精準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平臺已入駐銀行5家、保險公司3家,民宿、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等經營主體168家。

  二是推行金融業務在線辦理。在平臺上線各類涉農貸款和保險產品,讓群眾在手機端“點一點”就可對接業務,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推出民宿貸、土地承保經營權抵押貸、種糧貸、股權信用貸、基金池貸等貸款產品和枇杷低溫氣象指數保險、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新型經營主體綜合險、民宿綜合險、土地履約保證保險、鄉村治理綜合險等保險產品,通過平臺線上預約保險業務59筆、貸款業務34筆,涉及貸款余額3000余萬元。

  三是完善平臺功能模塊。在信貸、保險等服務基礎上,持續對平臺進行優化升級,完善“我要服務”“我要買賣”“村集體資產拍賣”等功能,如推出“記賬本”功能,以項目建設和主體評級為抓手,引導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委托有資質第三方會計記賬公司進行線上記賬,推動農業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信用體系建設。同時,加強平臺與相關“三農”金融政策銜接,在線開展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貸款貼息申報工作,有效降低農業主體融資成本。截至目前,貼息涉及貸款余額3.3億元,預計補助資金達300余萬元。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