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海南創建國家農安縣 守護百姓舌尖安全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崔建玲 字號:【

  冬日的海南,溫暖舒適,瓜果飄香。2020年12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行海南站系列活動走進海南澄邁縣、瓊海市等地。

  近年來,海南省積極按照農業農村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要求,瓊海市、澄邁縣成為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下簡稱農安縣),東方市、陵水縣為第二批農安縣,目前,正在積極開展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海口市瓊山區、三亞市崖州區)創建工作。

  從源頭嚴控生產風險

  2020年夏天,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太儒村的400畝農田,通過無人機盤旋播撒有機肥等多種技術集成,達到了改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的目的。

  農產品質量安全首先是“產出來”的。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物質條件,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口。

  海南省根據國務院“土十條”工作要求,通過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等工作,將技術模式特點和耕地污染特征相匹配,通過優化施肥、土壤酸性調節、葉面阻控、原位鈍化等措施搭配組合,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截至目前,已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各項任務目標。

  實現耕地土壤安全是基礎,投入品管理也很關鍵。

  作為第一批國家農安縣的瓊海市,近年來,依托中央、省市級資金,基本每年度都實施耕地改良與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以及病蟲害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等項目。2016年項目資金高達300萬元。2020年,瓊海實施耕地改良與質量提升項目,范圍涵蓋核心區600畝,輻射區約1萬畝,涉及作物有菠蘿、地瓜、水稻以及常年瓜菜。與此同時,開展水稻無人機統防統治面積約1.6萬畝次。

  “我們采取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模式開展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實施綠色防控技術。從2015年開始,我們瓊海市針對水稻等作物的統防統治面積累計超過7萬畝次。”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徐衛清表示。

  瓊海忠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位于中原鎮新華洋的水稻種植基地便采用了無人機統防統治的方式。“通過無人機噴藥,不僅可以節約農藥和水的使用量,而且由于成片噴灑,防治效果更好。通過無人機統防統治,水稻病蟲害發生基本控制在了5%以內,糧食收獲更有保障。” 瓊海忠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忠表示。

  同時,公司還逐漸采取了水旱輪作的方式從事農業生產。“冬季種植冬瓜和辣椒等北運瓜菜,滿足北方市場需求,夏季種植水稻,解決自己的口糧問題,通過水旱輪作不僅可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效益,而且還可巧妙減少蟲害發生。”公司負責人李忠解釋道,這是因為辣椒怕積水,種植過程中土壤中會殘存土傳病蟲害蟲卵及病原,長期連作的話,病蟲害會大量滋生,產量難以保證。夏季種植水稻后,土壤經過水浸泡,土傳病蟲害病原及蟲卵會大大減少,進而減少用藥量,形成良性循環。

  在土壤有機質提升化肥減量增效行動中,瓊海市通過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由實施單位根據下達的目標任務招標購置有機質、土壤調節劑、改良劑,生石灰等,調節改善土壤耕地質量。“通過調節,核心區土壤有機質平均提升3.1g/kg左右,pH值平均提升約0.63。” 徐衛清表示。

  澄邁縣2020年重點開展限用農藥退市。“從4月開始,通過科學論證、政府引導、行業自律、主體承諾、技術培訓和執法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我們于2020年10月份實現了限用農藥退市,全縣域沒有批發和零售任何限用農藥,為冬季瓜菜用藥安全夯實了基礎。”澄邁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表示。

  2020年,海南全省投入病蟲害統防統治資金2000萬元,建立36個綠色防控示范區,示范面積10.6萬畝次,全年開展統防統治26萬畝次,綠色防控面積達到120萬畝次。實施“優質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示范面積共3萬畝,項目實施后化肥減量5%;全省推廣秸稈還田技術面積286萬畝次,示范推廣有機肥面積500萬畝次。全省累計組織農民開展農藥化肥減量技術培訓班210期,培訓人數達到3萬多人次。

  同時,一些地方還通過引進推廣抗性強、品質優的優新品種,進行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和推廣,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

  水稻生產中,瓊海市將機械育秧、機械插秧、無人機+生物農藥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集成應用。瓜菜生產中,將塑盤育苗、膜下水肥一體化、綠色植保等技術集成應用,全市瓜菜生產已基本實現技術集成應用的全覆蓋。

  “同傳統生產方式對比,技術集成應用模式既可有效減少農作物田間濕度,從而減輕病蟲害發生程度,又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節本增效提質目的。”瓊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表示。

  此外,海南省還開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建立10個水產養殖用藥減量模式推廣點,開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在畜禽養殖方面,以整頓畜產品養殖場(戶)主體為抓手,嚴格執行安全用藥各項制度,做好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等。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范,打擊非法使用獸用生物制品等違法行為。

  農產品雙證出島

  12月2日一大早,海南省澄邁縣蔬菜種植戶李林嬌和幾十名工人開始在茄子基地采摘茄子,從早上7點到下午5點,共采摘18噸茄子,這批茄子將要銷往湖南長沙海吉星市場。

  跟往常一樣,采摘完后,李林嬌拿著幾斤茄子樣品到澄邁縣福山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檢測這些茄子的農殘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鄉鎮監管站將為其出具農殘檢測報告單,指導其自行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我們都是當天發貨,當天檢測。檢測員對茄子檢測合格后,開具打印海南省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報告單,將報告單上傳至海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然后我在手機頁面打開‘海南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微信小程序,錄入合格證信息,自主打印合格證。”李林嬌表示。具備檢測報告單和合格證,這批茄子才被允許出島發往湖南長沙市海吉星市場。

  “有了合格證,客戶更認可我們的農產品,我們的農產品不只在海南省內銷售,還銷往湖南等全國其他省份!” 李林嬌表示。

  作為解決我國農產品生產點多面廣、分散上市,監管力量有限的問題的合格證制度,不僅有生產者的合格承諾,壓實生產者責任,還能夠讓消費者看到具體生產信息,放心消費,同時提升客戶對生產者的認可度。

  李林嬌只是海南省開具合格證銷售農產品的萬千種植戶中的一員。自2019年12月27日合格證制度在全國試行開始,海南省所有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高的生產主體、甚至部分散戶,均開始試行合格證制度。海南省規定,食用農產品只有附帶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報告單和合格證,才能出島進入市場。

  “海南省將合格證開具納入日常巡查檢查內容,所有出海或進入市場的農產品必須100%持有檢測報告單,2020年開始合格證也成為出島農產品的硬性要求,將農產品檢測與合格證開具齊頭并進。”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相關人員表示。

  推行合格證,完善硬件是基礎。為鼓勵規模主體和小農戶參與合格證制度,海南省專門采購了一批合格證打印設備配發至基層200多個鄉鎮檢測站,免費為生產主體提供便民服務。生產經營主體可以到各個市縣鄉鎮檢測站通過微信小程序或電腦網頁端開具合格證。

  “我們合格證打印是在所屬鄉鎮檢測站免費打印的,沒有什么成本,我們非常樂意參與到合格證的工作中。”李林嬌表示。“每張合格證的成本只有幾毛錢,不管是對于規模主體,還是散戶而言,他們都能夠承受。”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員表示。

  同時,海南省設有3年試行期(2020—2022年),利用碼頭、機場的檢測查驗點,配備合格證打印設備,為生產經營者提供補打合格證服務,推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落實。

  軟件需與硬件同時推進。海南省開發了微信小程序和合格證管理系統,與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實現全省統一格式、統一登錄入口、統一管理,從而完成生產主體信息采集和追溯管理。

  截至2020年11月30日,海南全省共開具合格證24.13萬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394.48萬噸。

  如今,海南省所有出島瓜菜水果、畜禽產品及養殖水產品的車輛,在碼頭、機場辦理過海、航運手續時必須提供 “雙證”才能出島,并且走綠色通道并享受省燃油補貼政策,由碼頭、機場檢測站負責核查放行。

  健全監管機制

  “以往,我們的農產品都是拿到福山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進行檢測,現在公司購置了專門的農殘檢測設備,除了出島農產品需到鎮上檢測外,銷往省內市場的農產品只需在公司自己的農殘檢測室檢測就可以了。”海南澄邁原真生態休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農殘檢測員宋豐告訴記者。

  近年來,海南省建立健全以省級檢驗檢測機構為骨干,市縣、鄉鎮檢驗檢測機構為基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提升定量檢測能力,力爭80%的市縣級檢測機構能開展定量檢測。

  為加強檢測機構認證,提升檢測能力,海南省對三亞、陵水、東方、瓊海、萬寧、樂東、澄邁、臨高、屯昌等13個市縣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幫扶,提升市縣級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2020年以來,海口海關技術中心、海南省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海南威爾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通過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復評審,東方市、瓊海市農檢站首次通過CATL考核認證,陵水縣農檢站力爭年底前提交申請,萬寧、樂東、臨高、屯昌等市縣檢測機構能力工作正在推進之中,海南省各市縣檢測能力普遍得到提升。

  海南省還針對種植業、水產品及畜禽產品等主要食用農產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尤其是加強秀英港、南港、新海港出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禁未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檢測報告單的農產品出島。海南按照1批次/千人樣本量的要求, 2020年,當地農產品監測數量1萬余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針對監測發現的問題,進行問題農產品追根溯源,堅決做到發現一起處置一起。

  檢打聯動,遏制違法行為。海南強化組織開展春耕備耕農資打假“春雷”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利劍”行動、農藥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等,對農資生產批發企業執法檢查,農業聯合執法檢查行動等,督查督辦重點案件和違法線索,強化執法工作督查和指導。截至2020年10月,海南省共查辦農產品質量案件135件,其中移交司法機關案件3起。

  此外,基層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難點。海南省按照有機構、有職能、有人員、有辦公場所、有檢測設備、有工作經費“六有”要求,在行政村一級配備(或兼職)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負責巡查并及時向農業農村部門報告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依托村“兩委”推動建立村級網格監管員隊伍,加強對投入品采購、標準化生產、安全用藥、規范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宣傳指導和基地抽樣快檢,逐步推行網格化管理。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