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全國功能農業暨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發言摘登
時間:2022-02-25 02:39:19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編者按:9月26日,第六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硒區圓桌會議——全國功能農業暨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行。全國各地硒專家齊聚一堂,共謀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將部分發言摘登刊發。

  讓世界硒業看中國,中國硒業看恩施

  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長 王磊

  “十三五”期間,恩施州硒產業總產值從2015年的331.34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637.17億元,增長近一倍,年均增速達13.97%。硒產業成為州域經濟強大支撐,走在全國硒產業發展前列。恩施硒產業發展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重點建設富硒農業生產基地總面積1200萬畝,5個州級硒種植標準化示范區驗收完成,硒食品精深加工企業達2864家。

  二是產業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目前,恩施州擁有國內數量最多、覆蓋最齊全的硒研發創新平臺,硒與人體健康關系的研究已取得新的階段性成果。

  三是產業支撐體系逐步完善。恩施州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硒標準體系,經農業農村部認證的“三品一標”產品總數達到460個,建立了食品安全質量追溯系統,引導企業實現產品質量追溯全覆蓋。

  為聚集國內同行的智慧和力量,有效規劃全國硒產業發展,實現硒產業發展區域間有序競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向硒產業匯聚,共同承擔起把硒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建議編制發布“中國硒產業發展恩施指數”。

  當前,我們正在制定硒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謀劃推進100個以上重點投資項目,確保到2025年恩施州硒產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以上,真正實現“讓世界硒業看中國,中國硒業看恩施”。

  破局解困 以“硒”作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趙其國

  功能農業是農業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的第三個發展階段,是生態高值的新型農業。10多年的發展表明,功能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大趨勢,當前是發展好時機,也是新風口。

  硒產業是我國功能農業中最先發展、當前體量最大、影響面最寬的一個領域。目前,我國富硒土地面積已達1.21億畝,各地政府十分希望能將寶貴的硒資源轉化為硒產業,硒產業發展有著廣闊前景。

  作為功能農業提出者,10多年來,我與尹雪斌教授一直在觀察、探索,與富硒區一道,深入探索我國硒產業的重點、難點和發展策略,希望努力破解標準制定與標準化、富硒降鎘的綠色化發展和全過程溯源培植消費者信任等問題。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目前已初步形成解決方案和思路。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真誠希望我國功能農業和硒產業“十四五”期間能發展成為連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康中國戰略的橋梁,成為連接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橋梁、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橋梁。

  對幾個涉硒問題的討論

  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程水源

  為進一步推動硒產業高效、健康發展,有必要對硒資源和硒產業進行深入了解,以下幾個涉硒重大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

  一是認清硒的重要性。相較其他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硒具有特殊性,可服務于多項國家戰略需求,很少有元素像硒一樣受到國家高層與科學家的高度關注與認可。

  二是明確硒元素與重金屬并不存在伴生問題。降低重金屬含量是一個長久的課題,重金屬含量更多取決于土壤或巖土本身或作物吸收選擇性等影響,隨著科學發展,降鎘技術的運用,重金屬超標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正確使用硒產品。硒的形態更多的是生物有機硒,其毒性小、利用率高,要辯證看待硒中毒問題。

  四是拓寬對天然富硒的認知。天然富硒具有成本低、生態天然、吸收率高、毒性小的優勢,要大力提倡生物有機硒的概念。

  五是找準硒科研重點。多做創新性研究,少做驗證性研究;多用有機硒做科研、少用無機硒作研究;多研究硒產業中關鍵核心技術,少在種類、品目中簡單添加;多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的硒產品,少在低端產品研發上作無序重復;多研究制定有技術含量的標準規程,少為純粹制定標準而研究。

  硒資源變硒產業的重點、難點和發展路徑

  國際硒研究學會副主席、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 尹雪斌

  硒產業發展與功能農業發展密不可分,硒產業發展方向從生產更多產品逐步走向生產更好商品。

  目前,全國有72%的地區缺硒,已發現的富硒土地只有1.21億畝,僅占我國耕地面積的6.72%。要圍繞“巖石-土壤-植物-動物-食品-人體”正向傳輸規律與逆向調控技術,打造功能農業創新鏈。

  當下,發展功能農業恰逢好時機、新風口。功能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新趨勢,過去12年,功能農業已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未來即將進入從1到100的跨越發展,應加快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加快建設國家平臺,組建“國家隊”。

  我國在實現硒資源變硒產業的過程中,面臨“產品的標準與標準化缺失、產業鏈延伸不夠導致品類單一、缺乏‘單品冠軍’產品、創新鏈斷鏈現象普遍、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服務鏈尚未有效形成”六大難題。

  為解決困難,硒產業發展應重點遵循“打造精品、做高質量”的發展思路,從科技維度、品牌維度、市場維度上思考,實現從硒資源到硒產業的標準化、食品化、智慧化、循環化、品牌化和樣板化。

  營養導向型農業發展技術路徑與進展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后勤服務中心黨委書記 孫君茂

  推進農業食物營養轉型發展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法規標準為保障,以科技為支撐,做到“兩個堅持”、遵循“三個規律”、把握“五個著力推進”。

  堅持“大食物、大營養、大健康”理念,堅持“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理念。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促進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循環;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贏。著力推進營養導向型技術創新和營養標準建設、著力推進食物營養和健康知識全面普及、著力推進食物營養監測工作有效落地、著力推進食養理念普及和食藥同源產品開發、著力推進食物營養政策法規的健全實施。

  新一部《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1—2035年)》的編制工作于2019年8月29日正式啟動,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承擔新綱要編制工作,愿積極與各單位、機構緊密合作,加強交流,在新綱要中進一步體現和闡述食物營養產業轉型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關于硒與健康的五條建議

  西安交通大學衛健委微量元素重點實驗室主任、二級教授 王治倫

  硒產業要健康發展,要可持續發展,衛生部門必須加強硒和健康研究工作。對此我有五點建議。

  一是衛生部門應當與硒產業緊密聯系。根據硒與地方病圖集顯示,硒元素含量與病癥頻率呈現一定的關聯性,硒與國民健康息息相關。

  二是衛生部門要加大對涉硒疾病的系統研究。隨著科研不斷深入,已發現的與缺硒引發的病癥數量正不斷上升。若疾病和硒的關系沒有系統完整的資料,對硒產品相關開發和應用有較大影響。

  三是標準體系還要進一步細化。針對硒元素攝入的每一項指標,要明細到每一類疾病需要補多少,才有利于富硒產品的普及。

  四是加快硒在人體內的安全范圍研究。近年來,市面上硒片的硒含量變動不定;無機硒與有機硒存在很大差別,二者的安全范圍又分別是多少?這些問題都亟待解答。

  五是科普工作與科創工作要同等重視。許多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缺少真正懂科學的服務隊伍,盡管硒產業蓬勃發展,硒產品層出不窮,市場反響卻達不到預期效果,應當把科普當作經營中重要的一環。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