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這些樹都有兩三層樓那么高,結的果較少,而且爬樹采摘很危險。現在通過矮化改良,產量高了,采摘也方便了。”農戶賴作金感慨地說。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八角技改矮化換冠品種試點之一的安平鎮治垌村,八角清香彌漫山野,滿山的八角樹上,飽滿的果實壓彎了枝頭,伸手可摘,整個村子浸潤在豐收的喜悅中。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百姓富。對八角進行改良,只是岑溪市對特色農村產業提檔升級的一個例證。近年來,該市按照“強產業、擴規模、壯龍頭、突特色”的發展思路,以優結構、鑄品牌為目標,促進產業振興、農業提效、農民增收,有效推進鄉村振興。
補齊短板 老樹開出新花
八角是岑溪市的傳統主產業之一,目前全市八角種植面積12.8萬畝,產量12.8萬噸,產值17.92億元。因沒有經過技改的八角樹樹干高、結果遲、產量低,雖然種植面積大,但大部分八角種植戶卻沒能走上致富路。
為改變這種現狀,讓“老樹開新花”,岑溪市決定選取安平鎮純塘村、治垌村、三塘村等6個山區作為八角矮化換冠技術改良試點村,組織村干部和種植戶外出考察學習取經后,先行讓村兩委干部和黨員中的八角種植戶嘗試,通過老樹截干嫁接和引進矮化換冠八角品種等方式進行試種。
改良后的矮八角不僅豐產,而且色澤鮮艷、香味濃郁、品質優良,其他村民看到后也紛紛行動起來。在純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唐洪堅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們掀起了八角矮化改良熱潮。
與此同時,岑溪市在純塘村打造了一個每批可培育2萬多株八角新品種的育苗基地,并邀請專家定點指導,聘請脫貧戶在基地務工,帶動就業增收。
岑溪市以育苗基地為基礎,不斷輻射擴大技改矮化八角的種植規模,拓展延伸產業鏈。據介紹,安平鎮現已種植技改矮化換冠八角林2000多畝,去年八角總產值超過1500萬元。今年第一批進行嫁接換冠品改的八角林已滿5年,進入豐產期,平均每株產量達到40-50公斤,產量是普通品種的2倍,大大提升了全鎮八角產業效益。
“下一步,我市將依托傳統八角產業資源優勢,通過嫁接、新苗種植等方式,到2025年逐步完成全市3.15萬畝八角改良,力爭打造萬畝八角新型產業核心示范區,提高八角鮮果和干果的品質,實現八角增產,促進農民增收,以振興八角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岑溪市林業局局長康永坤表示,將繼續因勢利導,認真做好該產業的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大力推廣八角矮化品種種植,讓不起眼的矮八角變成致富樹。
“飛地”發展 抱團實現三贏
近日,在糯垌鎮綠云村火龍果種植基地,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黎觀良看著一個個紫紅色的火龍果被工人們采摘裝箱外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說,該基地是按照“村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與岑溪市安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共投入資金350萬元,種植火龍果面積300畝,今年產值預計達500萬元。
據介紹,平時村民合作社負責流轉土地和協助管理基地,企業負責提供種苗、技術、管理、銷售。農戶以土地入股,實現土地變股份和農民變股東、農民和村集體經濟增收、企業發展的三贏局面。
“我們鎮從去年開始探索聯村異地發展‘飛地經濟’的新模式,依托綠云村鄉村振興示范點的資源稟賦優勢,整合上級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和企業資金,引導塘坡、古河、塘坪、葉倫、平坡5個村異地與綠云村建立經濟聯合體,共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該項目每年可為每個村集體經濟帶來20%的增收,可帶動80多戶農戶發展產業和吸納150多人就業。”糯垌鎮黨委書記楊斯杰說。
提質增效 發展全產業鏈
開發天龍紅茶種植基地和建設新的紅茶加工廠是岑溪市計劃實施強產業、擴規模、延鏈條的項目之一。
針對企業種植園規模小、產量少、原有茶葉加工廠加工能力不足等產業短板,岑溪市迅速制定了該產業擴鏈、補鏈、延鏈發展方案,由國企岑溪市華鼎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天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資1500萬元建設2500平方米的紅茶加工廠房、倉儲、產品展示廳等建筑物,并購置一條日處理茶青1000公斤的全自動化紅茶生產設備,同時計劃在南渡鎮、筋竹鎮、梨木鎮建設1萬畝的紅茶種植園基地,預計年產鮮茶葉600萬公斤。
整個紅茶產業鏈形成并正式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帶動3個鎮7個村300多戶村民參與種植,可吸納群眾到園到廠務工就業800多人。
據介紹,今年以來,該市共投入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6000萬元,不斷提升八角,砂糖橘、澳洲堅果、軟枝油茶、天龍紅茶和古典三黃雞等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厚植富有地方特色的新興產業,開發生態循環利用產業和現代智慧農業、農旅融合的鄉村振興示范點等新業態,延伸擴大古典三黃雞、黃金蜜露甜瓜、天龍紅茶等產業鏈,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二三產業融合、多產聯動”的農村產業格局。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