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二季度豬肉供需形勢進入非洲豬瘟以來的拐點,由2019年三季度開始的階段性供給偏緊進入供給寬松狀態,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國慶后豬價觸底短期反彈。受6月份豬價快速跌至低位、行業進入全面虧損影響,7月份開始能繁母豬產能開始調減,但降幅較溫和。前三季度豬肉產量顯著增長,四季度豬肉產量仍將慣性增加。能繁母豬存欄保持較高水平預示未來10個月商品豬供給仍將保持明顯增加趨勢,豬肉供給將比較充裕。盡管元旦和春節將會帶動豬價季節性上漲,但豬價低迷狀態或將持續至2022年上半年。
生豬和豬肉價格跌速和跌幅超以往周期
前三季度生豬和豬肉價格均顯著下跌。2021年生豬價格下跌走勢與2019年三季度生豬價格上漲走勢類似,呈現漲快跌快的特征。生豬和豬肉價格2019年四季度一直到2021年一季度均保持高位價格水平,2月份開始回落,二季度跌速加快,6月底和10月初連創2019年下半年以來豬價低位。2021年前三季度生豬均價22元/公斤,同比跌37%,豬肉均價35.60元,同比跌33.7%。其中,生豬價格從1月份35.80元/公斤跌至9月份13.46元/公斤,豬肉價格從53.63元/公斤跌至23.24元/公斤,部分地區生豬價格在9月底10月初甚至跌破10元/公斤,豬肉價格在6月底和10月初跌破20元/公斤,甚至僅16元/公斤上下。9月份以后豬價快速下跌創年內新低,加之仔豬供給量明顯增長,部分養殖戶仔豬補欄積極性三季度中后期明顯下降,仔豬月均價從1月份89.19元/公斤跌至9月份30.47元/公斤,9月部分地區仔豬市場出現爛市現象,出現超低價出售、棄養等現象,部分仔豬用于烤乳豬,仔豬價格僅50?100元/頭。從前三季度生豬養殖盈利水平來看,自繁自養平均盈利仍然有500元上下的盈利,外購仔豬養殖戶虧損在700元左右。6月份自繁自養開始虧損代表整個生豬養殖業進入全面虧損,9月份自繁自養120公斤肥豬虧損達到每頭600元上下,虧損速度和幅度超過以往周期。二季度中后期開始部分養殖企業出現較大虧損,出現毀約以及限貸、抽貸等情況。
6月底和10月初生豬和豬肉價格觸底反彈且回升幅度較大。6月底豬價跌至13.76元/公斤后觸底反彈,7月第4周反彈至15.93元/公斤后再次持續回落,10月第1周生豬和豬肉價格分別降至11.54元/公斤和21.05元/公斤的低位后開始反彈,10月第3周漲至13.40元/公斤,豬肉價格回升至22.58元/公斤,同比分別下跌57.7%和55.3%。豬價回升主要原因一是豬價跌至低位后市場具有反彈需求。國慶后豬價跌至低位,部分地區跌至10元/公斤以下,在市場機制下豬價具有一定的反彈需求;二是凍豬肉收儲提振。10月10日收儲3萬噸中央儲備肉,同時多地也開始地方凍豬肉收儲,對市場心理預期和豬價起到了明顯的提振作用;三是豬價較低刺激消費回暖。北方豬肉消費增加明顯,南方四川、湖北等地灌臘腸現象增多,市場大肥豬需求旺盛帶動大豬價格高于標豬。9月底大豬存欄已經明顯下降,導致大豬供應有限,大豬價格高于標豬1元/公斤上下,主要原因是臘肉制作提升了大豬的需求;四是豬價回暖再次帶動養殖戶壓欄。受豬價加快上漲影響,養殖端看漲后期惜售情緒濃厚,生豬出欄積極性下降,導致短時間內市場供應收緊。多因素疊加助推豬價持續上漲。兩次豬價反彈共同點分別是豬價超跌、凍豬肉收儲提振以及短期消費支撐和提振,不同點是國慶后消費提振空間高于6月底、大豬存欄比重明顯下降,因此第二次豬價反彈速度和時間均高于上次,后期消費的短期變動將影響反彈時間和空間。
供給顯著增加以及消費低迷是豬價下跌的主因
豬肉產量顯著增加是生豬價格下跌的主因。根據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豬肉產量增長38%。生豬出欄達到49193萬頭,同比增長35.9%。生豬存欄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4459萬頭,增長16.7%,較6月份的4564萬頭下降105萬頭。從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來看,1—9月份累計同比增加60.7%,其中5月份開始屠宰量均高于1月份,6月份開始均在2100萬頭以上,8月份和9月份同比增幅均超過95%。
節日提振效應偏弱導致消費不及預期,進口和國產凍肉高庫存加大跌幅。受上年四季度至今年2月份凍品流通受阻影響,大量凍品3月份開始出庫沖擊鮮品市場,上年四季度積壓凍品預計在100萬噸左右。2021年1?9月份豬肉進口314萬噸,同比僅下降4.3%,盡管從4月份開始豬肉月進口量開始環比下降,但直到8月份才降至30萬噸以下。同時,二季度部分屠宰企業趁低價鮮轉凍。三季度一般都是凍品出庫的高峰期,但豬價未出現季節性上漲反而一直走跌,8月底開始凍品市場出現崩盤現象,加重了豬肉供給階段性過剩的局面。同時,由于禽肉消費替代以及禽肉價格下跌等因素,也替代一部分豬肉消費。三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淡旺季間過渡不明顯,重大節日消費提振效應未明顯顯現,前三季度豬肉消費整體呈現疲軟狀態。
生豬出欄活重明顯增加。前三季度生豬出欄活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平均超過133公斤,6月份達到136公斤以上,創歷史最高水平,7月份開始逐漸下降。但由于仍然有部分養殖戶對后期市場存在期望以及豬價越低越推遲出欄等因素影響,壓欄大豬直到9月底才逐漸被市場消化。
四季度豬肉供給依然充裕,豬價或低位震蕩
生豬產能慣性增加,四季度生豬出欄量預計創全年最高水平。根據統計局公布數據,一至三季度生豬出欄量分別同比增加30.6%、38.6%和39.4%,預計四季度出欄量將高于前三季度的季度出欄量;一至二季度豬肉產量分別增加31.9%、40.2%和43.1%,全年豬肉產量預計在5400萬噸以上。從豬肉進口來看,四季度預計月進口量維持在20萬噸上下,全年豬肉進口或在360萬噸左右。從豬肉供給量來看,一至三季度分別同比增加31%、36%和34%,四季度豬價仍然存在明顯的供給壓力。四季度新生仔豬供應量呈現高位仍將會保持一段時間,預計出欄量增長趨勢將會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
能繁母豬產能將會繼續調整。從7月份開始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個月下降,且環比降幅呈現增大趨勢。7月份后備母豬轉商品豬以及母豬淘汰量增多,淘汰的主要是三元雜母豬以及落后產能的二元母豬,三元雜母豬占能繁母豬存欄比重或已經降至10%?20%。北方地區母豬淘汰力度高于南方地區,東北地區淘汰力度較大,同時中小、散戶高于規模養殖企業,規模養殖企業上半年仍處于產能釋放階段,在產能調減速度和規模上要小于散戶和小型養殖戶。一般情況下,虧損3個月以上后母豬淘汰力度會加大,預計4季度母豬淘汰率會增大,母豬存欄量仍有再降空間。
提質增效以穩產保供
為防止生豬生產和供應出現大的起落,在抓好生豬產能調減的同時,養殖戶應該在政府主管部門生產和市場監測信息引導下,加快淘汰低產母豬,提升能繁豬效率,保障高效母豬產能,做好生產管理,降低生產成本,順勢出欄肥豬。同時,冬季屬于重大動物疫病風險較高的時期,應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風險,保障生產經營的穩定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