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已經走過十三個年頭。這個由淘寶開創的新節日,早已演變成全網電商共同參與的消費節,也是全體“剁手族”不折不扣的狂歡節。近年來,隨著各電商巨頭更深度地參與鄉村振興,農產品成為購物節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僅以阿里巴巴來看,2019年“雙11”,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銷售額74億元;2020年“雙11”,阿里巴巴全平臺累計銷售41萬款農產品,成交額達120億元,同比增長22%。
當然,盡管阿里是雙十一的開創者和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但至少在農村電商領域,優秀的玩家絕不只阿里。京東已深耕農業產業鏈多年;快手、抖音三農主播帶貨正酣;在風頭正勁的生鮮社區電商領域,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已搶占淘菜菜身位優勢。前幾天,新東方也要“跨界”,稱未來計劃成立一個大型農業平臺,俞敏洪將和幾百位老師通過直播賣農產品。農產品電商賽道,越來越“卷”了。
當然,“卷”起來的農村電商,終歸為惠農促銷帶來了巨大幫助,把更多的資源、關注引流到廣袤鄉村。電商、科技巨頭的介入,為改造農業產業、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我們樂見這樣的“內卷”。
雖然農村電商市場被巨頭們視作“藍海”,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傳統農業的改造也還在探索中,但當我們把視野放遠,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的經驗值得總結。
近日,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聯合浙江大學撰寫的《數字農業報告: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經驗》(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rom China)正式出版并向全球公開發行。
這是糧農組織歷史上第一份數字農業報告。報告從國際視角,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經驗,除農村物流建設、農民網絡技能培訓等基礎條件外,報告肯定了農村電商領域的政企合作,推介了淘寶村、農產品直播等典型模式與業態。報告還點贊了農村電商對脫貧攻堅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引領全球農業數字化轉型。
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報告序言中指出,農業領域的革新能夠在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改善人們生活,農村電商可以作為這一革新的重要推動力,溝通城鄉、對接產銷。他表示,中國農村電商構建了農村資源整合的新生態,有力推動了農業改革,有效提升了農民收入,為脫貧攻堅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希望通過該報告,進一步喚起國際社會對農村電商的探討,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早日實現。
如報告所言,農村電商創新了農產品交易方式,進一步打破了城鄉要素流動壁壘,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我們認為,農村電商賽道上的“內卷”應該更多地在科技、產業、模式創新上下功夫,而不是在產銷兩端“燒錢”和“跑馬圈地”,擾亂正常經營秩序。希望我國的農村電商能夠實現創新、良性的蓬勃發展,為廣大農民謀福利,為三農事業添動力,也能夠讓我們驕傲地向世界貢獻更多中國經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