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青岡的黏玉米真好吃!不管是蒸煮還是燉菜,都非常美味。”黑龍江省青岡縣居民程百娟告訴筆者,家里老人小孩都愛吃鮮食玉米,她經常到超市購買黏玉米。
綏化市民李麗也經常購買鮮食玉米:“這黏玉米好吃又健康,當減肥餐最合適了。”
黑龍江綏化鮮食玉米是我國第一個以“鮮食玉米”命名的地理標志品牌產品,也是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網紅食品。“綏化鮮食玉米色澤鮮亮、顆粒飽滿、香甜軟糯、營養豐富,很受消費者喜愛,銷售十分火爆。”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洪祥說。在線上,綏化鮮食玉米成為抖音等網絡平臺的網紅暢銷食品,訂單量破萬的商家比比皆是;在線下,各地客商慕名而來,趕在玉米收獲時節抓緊訂貨。
“我們今年生產了5000萬穗玉米,根本滿足不了旺盛的市場需求,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簽完了所有銷售訂單。”黑龍江大董黑土地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德才說。
“綏化鮮食玉米產業起步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市場供不應求。”郭洪祥說,綏化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從2016年的17.6萬畝發展到今年的101萬畝,相當于每年遞增17萬畝。
綏化鮮食玉米產業為何能快速發展?這與國內消費市場變化有密切關系。當前,我國鮮食玉米人均消費量約每月3公斤,而發達國家人均月消費10公斤。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膳食結構的變化,國內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即便按發展到人均月消費5公斤計算,未來全國鮮食玉米總需求量約280億穗,鮮食玉米消費市場仍有140億穗增量空間。鮮食玉米產業已成為我國種植業中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
玉米是綏化的主要種植作物。綏化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和世界黃金玉米生產帶,寒地黑土資源稟賦突出。面對玉米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等問題,綏化把發展鮮食玉米產業作為推進“糧頭食尾”,實現產業升級的重點方向。聚焦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建設了省級“互聯網+農業”鮮食玉米高標準綠色生產示范基地19個,為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注入了綠色、營養、健康的“優勢基因”。
“目前,綏化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黑龍江省的三分之一以上,逐步形成了‘全國鮮食玉米看龍江、龍江鮮食玉米看綏化’的局面。”郭洪祥說。
青岡是全國鮮食玉米新品種示范基地,今年全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種植品種超過15個,預計可產玉米3.3億穗。
“青岡種植鮮食玉米較早、規模較大,建立區域品牌的意識強烈。”青岡縣蔬菜(鮮食玉米)協會會長高文祥告訴筆者,為拓寬銷路,青岡構筑“公用品牌+自有品牌”雙品牌市場營銷策略,打造了全國第一個鮮食玉米區域公用品牌——“青岡玉米糯又甜”。當地一批品牌產品成功進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市場,提升了寒地黑土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青岡玉米糯又甜”品牌越叫越響亮。
“玉米從原先的按斤賣變為按穗賣,附加值增加不少。”高文祥說,每畝地能產出合格玉米2500穗,企業加工后每穗速凍玉米市場價在1.5元左右,真空玉米價格在3元左右,有機玉米價格高達10元。
如何保證鮮食玉米的品質?這離不開標準化、規范化種植生產和持續的品牌建設。“從選種、種植、田間管理,到加工生產,我們都執行嚴格標準。在種植環節,嚴控化肥農藥使用量,并施用有機肥,保證玉米品質和口感。在加工環節,嚴格把控技術和時間,在6小時之內及時‘鎖鮮’。”尹德才相信,只有讓消費者吃上口感香甜的新鮮玉米,讓他們吃了還想吃,品牌才能真正成為金字招牌。
常年在深圳工作的綏化人王磊,從小就愛吃玉米。他說:“離家在外,一直想著家鄉的黏玉米。”王磊說,今年國慶假期回老家探親,他就買了不少鮮食玉米,不僅自己過足了“嘴癮”,也為同事們帶了不少。
目前,綏化鮮食玉米綠色種植和有機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鮮食玉米大中型加工企業發展到56家,總加工冷凍儲藏能力超過20億穗。
綏化鮮食玉米產業該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業內人士表示,要大力挖掘鮮食玉米新產品潛力、拓展市場空間。讓消費者認識其營養價值,充分挖掘其市場潛力;借助科技手段和綏化鮮食玉米地理標志品牌優勢,引領鮮食玉米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讓鮮食玉米從“網紅”產品變為“長紅”產品。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