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創新提出建設“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即建立1個全產業鏈數據平臺,組建采購商和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大市場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
在“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指導下,各地積極推進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和品牌打造工作,助力“粵字號”品牌走向全球,探索出一條鄉村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廣東路徑。三年來,徐聞菠蘿成為“明星果”,梅州柚變身“金柚”,廣東荔枝暢銷全球,翁源蘭花、遂溪火龍果、澄海獅頭鵝、惠來鮑魚等特色農產品成功“出圈”。
以創新實現突破:生產與市場“兩手抓、兩手硬”,發力市場拓展農產品銷路
堅持高位推動,探索廣東模式。廣東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銷售市場體系建設,李希書記、馬興瑞省長多次深入各地考察調研,作出指示批示。全省農業農村部門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著力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出臺系列文件,促進特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系統謀劃,強化全局思維。依托產業發展優勢,積極探索推進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發軔于廣東菠蘿營銷實踐的“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在指導農產品營銷實踐中發揮著“綱舉目張”的作用。
提高產業價值,助農增收致富。2021年徐聞菠蘿田間收購價創近30年歷史新高,從2018年低于0.5元/斤飆升至2021年春節期間超過3.0元/斤;年產值實現翻番,從2018年的9.8億元逐年攀升至2021年超22億元。
以創新協調發展:實現“產業、市場、科技、文化”有機聯動,做優做強鄉村產業
強產區拓銷區,打開農產品銷路。2021年廣東開展菠蘿甜蜜中國行活動走過11個中心城市,廣東菠蘿大篷車發往全國核心批發市場,5大“廣東菠蘿廣場”落地,越來越多優質采購商直達田間地頭,農民有了更多話語權。“徐聞菠蘿”高鐵專列開通,依托徐蘭線、京廣線和商合杭線輻射全國。
以數字農業為核心,增添產業發展動能。開展“數字銷售-數字供應鏈服務-數字生產”實踐探索。創新云直播、云發布、云簽約、云采購、云消費、云旅游等數字營銷模式,實現銷售主動化、自動化、精準化。2021年徐聞菠蘿通過一系列線上營銷成為“爆款”,相關話題屢上熱搜,全網閱讀量超30億。徐聞菠蘿流通大數據系統自2019年上線后不斷完善,將供應信息上云,簽約全國數千個檔口,建立市場行情大數據,定期發布菠蘿市場價格指數和采購商指數。高州利用區塊鏈推出“溯源保”模式。
“四張牌”有機聯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持續推進優質農產品市場營銷行動,挖掘廣東農業文化價值,講好廣東農業故事,加快推進“粵字號”品牌強農。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試點,重點加強田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創建一批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農產品低溫配送和處理中心。
以創新擴大效應:探索菠蘿荔枝可復制推廣經驗,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示范引領,推動“12221”廣泛應用。從徐聞菠蘿開始,廣東不斷推進各地特色產業“小切口”實現“大變化”,通過一個單品一個品牌影響一個產業一個區域。“12221”的做法在多個產業中復制推廣,包括廣東荔枝、梅州柚、澄海獅頭鵝、惠來鮑魚、化橘紅、陽西程村蠔等,均取得明顯成效。
省市縣聯動,組建工作組落地做實。省層面組建徐聞菠蘿專項工作組,多家單位密切配合,形成常態化、組織化、長效化工作機制。三年來,徐聞菠蘿工作組扎根一線,譜寫了唯實唯先、善作善成“三部曲”:2019年發力產銷對接,破解滯銷困局;2020年插上互聯網翅膀,與疫情搶市場;2021年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實現了逐個部分謀劃、逐個階段推動、逐個環節攻克。
搭建平臺,形成系統化開放化合作機制。以開放合作的理念,引導各類社會主體積極參與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圍繞廣東特色優勢農業品牌運營工作,打通全產業鏈,鏈接媒體、電商、采購商、服務商等,形成強大合力。發揮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的平臺作用,打造廣東荔枝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品牌創建模式,實現產業提質、市場引領、科技支撐、文化賦能。
(稿件來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