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發展“互聯網+易貨” 提升農業產業鏈韌性
時間:2022-03-10 01:13:16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劉堅 字號:【

  針對當前農業農村新業態發展中出現的新型易貨交易形式,調研組于2021年9月中旬深入山東濰坊實地考察了愛巴特國際易貨平臺,走訪了濰坊市臨朐縣鄉村易站服務站點,并召開了有基層干部、農民代表、一線從事易貨貿易業務的有關同志參加的座談會。有關調研情況如下:

  鄉村易站的發起和案例

  農業由于受自然市場的雙重制約,階段性、季節性農產品相對過剩現象是常態。由此催生了“新鄉村易貨”這一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貨幣貿易必要的重要補充。

  案例一:生產物資供應鏈易貨

  滴灌帶是水肥一體化和高標準農田的標配產品,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乎農作物的產量,滴灌帶的氧化誘導時間是確保滴灌帶產品質量的根本保障。

  鄉村易站山東臨朐縣縣級運營中心、山東領冠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國家輕工業塑料研究所,推出新一代抗氧化母料(這種母料能給企業節省30%的原材料成本)。2020年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舉行了滴灌帶企業論壇,討論并實施了易貨解決方案,即:抗氧化母料公司用抗氧化材料換取滴灌帶生產企業的滴灌帶產品,再將滴灌帶送至合作社,農民用農產品易貨滴灌帶,農產品或農副產品實物則作為抗氧化母料的銷售回款,然后通過超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銷售農產品變現。農產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頻率是抗料抗氧化母料的幾十倍,因此,抗老化母料的市場很快被打開。企業投產當年度即實現了十噸的銷售數量。

  案例二:解決滯銷的農產品易貨

  2021年7月底,山東臨朐縣南部山區有一位山區水果園主王總,種植面積達30多畝,專業種植老品種毛桃。毛桃口感軟糯清甜,可輕松剝皮,但由于不斷有新品種推出,導致老毛桃銷售困難,且掛果期比較短,成熟期間多雨。眼看著成熟的桃子爛掉很多,這時,鄉村易貨服務人員發現王總的困難后立刻上門了解情況,建議王總以高于地頭價,低于批發價的價格進入易貨平臺銷售,換取等值易貨額,再用易貨額購買需要的產品。僅僅一天就達成預付款訂單200多單,3天時間幫助王總把成熟桃子全部易出,王總通過易貨解決了銷售困難,后來還通過易貨額采購了平臺上的酒水,用易貨額支付了小外孫的幼兒園學費。

  案例三:化肥換五常大米 用滯銷貨換熱銷貨的易貨

  小河里島是五常大米的發源地,位于黑龍江省五常市,大米種植面積約9000畝。

  小河里島作為農業種植區,有大量的氮磷鉀肥、有機肥和葉面肥的采購需求,農民在種植過程中普遍存在賒賬購買農資的情況,于是肥料生產經營企業存在嚴重的資金壓力。企業通過鄉村易站平臺,小河里島合作社購買肥料提供給當地農民,進行大米的種植,把收成的大米作為購買肥料的費用。

  此方案對農民而言,大米一方面作為易貨產品,通過鄉村易站轉化為“易貨額度”,可以用來購買農資,保障了肥料的供應。另一方面作為剛需商品進入現金市場獲取了正常的現金收入。對企業而言,鄉村易站平臺拓展了銷售渠道,而獲取的“易貨額度”,還能夠用大米這類的剛需品,進入現金市場進行變現。此方案解決了多方資源的流通問題,降低了現金流壓力。

  案例四:通過易貨模式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

  山東濰坊永繼興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濰坊市濰城區,主要生產梨膏、山楂膏等產品,因疫情原因銷售渠道受限,且因梨膏不含添加劑,保質期短,庫存積壓導致企業出現嚴重的經營危機。2021年7月,該公司經研究決定采用鄉村易站提供的易貨服務,在達成合作后,產品一個多月的時間交易額突破200萬。通過鄉村易站平臺,永繼興科技有限公司不僅解決了銷售的問題,提高了產品的流通能力。同時也通過廣告宣傳,提升了企業品牌影響力,并且用庫存的產品易貨其他種類產品以變現、搭配銷售的方式解決了庫存危機。

  案例五:通過易貨解決企業債權債務問題

  山東安丘縣馬仁軍有一家農藥生產企業,因為經營不善,企業出現大量債務問題。此企業試圖以物抵債,可債權人因為農藥的特殊性,不愿意接受。企業了解到“鄉村易站”的易貨貿易模式可以解決企業的債權債務問題后,積極加入平臺,把農藥易貨給合作社,換取易貨額作為結算工具,用易貨額支付應付賬款,企業和債權人都可以在平臺用易貨額進行消費和采購實物,即解決了債務問題又不用花現金采購了自己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以上案例說明“互聯網+易貨”這種新型易貨貿易形式“有需求、有潛力、有生命力”,是暢通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村消費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對促進鄉村振興有積極作用。

  新易貨貿易的本質與優勢

  新易貨是利用區塊鏈、5G、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平臺優勢,引入特定系統結算體系,運用易貨額度來記錄交易和結算,通過專業易貨貿易師的組織撮合,突破傳統易貨時空限制,在企業之間不動用現金而實現了商品或服務的自由等價交換。

  新易貨具有區別于傳統易貨的三大主要特征:

  交易全球化。新易貨基于Internet上的易貨交易平臺優勢,突破傳統易貨時空限制,實現易貨渠道全球日夜暢通。

  交易多邊化。新易貨引進電子交易媒介——易貨額度,發揮其等同于貨幣的交易功能,打破“點對點”簡單交互模式,實現“點對面”“多對多”的多邊交易。

  交易產品多樣化。新易貨交易內容更為廣泛,其交易產品不再局限于實物,更囊括非實物領域,如服務、閑置生產力、產權等無形資產。

  新易貨實質是用易貨額流通,來彌補后備流通不足,從而部分解決階段性、季節性的物資滯銷和積壓,促進供需雙方、生產和消費雙方的流通。

  新易貨貿易可以促進二手貨流通,二手家具、二手農機、二手家電等物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推進綠色健康生活,減少碳排放。

  新易貨貿易使用區塊鏈系統,既可以完善追溯系統,又可以增加生產方收入,減少消費方負擔。

  農業受自然和市場雙重制約,階段性和季節性農產品滯銷,往往出現機率比較高,更需要新易貨貿易來增加供應鏈的韌性。

  新鄉村易貨貿易模式建立的鄉村易站,是最基層易貨組織。由于鄉村易站是依托鄉村基層組織建立的,既保證易貨商品質量,又增加了基層組織工作新抓手。

  新易貨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1.世界新易貨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從 20 世紀 80 年代起,現代易貨交易公司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興起,成為這些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也成為企業消化庫存商品、剩余生產能力和無形資產的有效方式,也是在遭遇資金瓶頸時的重要選項。

  目前易貨行業已經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2019年世界易貨貿易額已達到4.2萬億美元,占到世界貿易額的 27%?30%。從企業來看,世界 500 強企業 80%已建立了易貨部,僅在美國,就有 47 萬家公司從事易貨行業,每年易貨銷售額達1.26萬億美元,占全球易貨貿易總額30%。現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65%的公司都在使用易貨方式增加銷售渠道,減少庫存產品,采購原材物料,以及進行債務置換,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行。

  2.中國新易貨貿易發展現狀與趨勢。

  2020年8月30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中強調要加強新型易貨平臺建設。商務部等9部門于2021年8月6日發布了《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文件中強調推進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更大范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系起來,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其中重點任務是“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商貿物流新業態新模式”。這給新易貨貿易發展提供了政策導向支持。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地方易貨社會組織共有16家,分布于全國13個省(市、區)。根據中國易貨貿易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易貨企業共有73.6 萬家,其中,浙江自貿區杭州片區錢塘江區塊,浙江金華市,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山東青島、濰坊和安徽蕪湖都有好的典范。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近 1500 萬人從事易貨貿易工作。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際易貨交易額達8972.863億元。根據中國易貨貿易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國內易貨交易額達7600億元。但是相對于歐美國家我們新易貨貿易發展嚴重滯后,這與我國經濟體量、貿易規模不相匹配,因此我國新易貨貿易具有巨大發展空間,市場前景廣闊。

  3.涉農新易貨貿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新鄉村易貨在實踐中有效緩解了農產品滯銷、停銷的社會難題,探索出了農用產品非現金購買的新渠道,創新了鄉村居民生活用品不用現金購買的新模式。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我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道路村村通、網絡村村通、物流村村通,物聯網、5G、區塊鏈、數字經濟、數字貨幣等科技創新、智能創新,為新鄉村易貨服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各種模式不斷出現,企業如雨后春筍,新鄉村易貨業態發展迅猛。

  (作者系調研組組長,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原農業部副部長;調研組成員:宋民、栗鐵申、王東輝、李同斌、張燕京、崔金華、李宏德)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