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豐收年。”河南省濟源市沁北家庭農場負責人楊東勝說,今年農場總收入預計超過300萬元,他的信心來自農擔的政策性擔保。據了解,河南省農擔公司豫西第三辦事處僅在濟源地區,就為2000多戶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提供融資擔保支持超過5.6億元。
5年來,全國農擔體系積極撬動銀行信貸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支持農業農村發展,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農業農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正逐步緩解。截至2021年10月末,33家省級農擔公司累計擔保項目198萬個,累計擔保金額6370億元,與目前注冊資本金648.5億元相比,政策效能放大了9.8倍。
克服災情影響,“救災貸”送來“及時雨”
2021年自然災害較為頻繁,糧食主產省河南的災情牽動著國人的心。為助力打贏防汛救災硬仗,河南農擔公司緊急推出“豫農擔·救災貸”政策性擔保產品,采取信用擔保方式,免收擔保費,協調銀行下調貸款利率至年化4.25%,爭取省財政貼息補助(年化2%),將借款主體的綜合融資成本下降至年化2.25%。截至目前,“救災貸”業務已實現放款1686筆、5.88億元。
受極端暴雨天氣影響,焦作市溫縣黃莊村黃磊磊的家庭農場蒙受了不小損失。他家承包了1100畝土地種植小麥、玉米,接連數天的大雨影響了玉米收成,原本畝產1200斤后來減少到1000斤,而且被水泡的玉米不能作為糧食出售,不得不做青貯飼料,收入大幅減少。“我在河南農擔辦理貸款擔保好幾年了,今年又貸了40萬元,利息降了還不要抵押物,而且農擔辦事效率也很高。”黃磊磊說。
同樣收到農擔送來“及時雨”的還有溫縣呂村的趙俊濤,他種植的200畝山藥受暴雨影響減產嚴重。山藥往年收獲期都在11月至12月,由于雨水把地泡了,山藥容易腐爛變質,為減少損失只能提前收獲。“現在申請貸款擔??梢跃€上操作,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手續簡單,不到兩天就到賬了。”趙俊濤滿意地說。
“保秋糧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一仗,也是我們農擔必須保障好的政治責任。”河南農擔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除了“豫農擔·救災貸”,公司還出臺六大救災減災舉措,做好受災在??蛻襞挪椤㈤_辟擔保服務“綠色通道”、做好受災客戶續保支持、減免受災客戶擔保費等。
河南農擔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直通車”的支持,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線上項目申報、簽署合同、掃碼繳費等“一鍵觸達”和“24小時在線”服務。同時,河南農擔還開展助農“春風行動”,對還款意愿良好但因遭受自然災害暫時無力還款客戶,通過“一對一”協商方案、調解服務等方式,幫助其恢復生產經營。
秋糧大量上市后,河南農擔把擔保支持秋糧收購擺在突出位置,確保農民“糧出手、錢到手”。同時,全國農擔體系還實施金融保險聯動,將農業保險與防災減災進行銜接,有效提升了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
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通車”帶動共富
為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21年5月開始,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由全國農擔體系提供擔保服務,對接銀行發放貸款,通過數據共享增信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有效支持秋糧生產。
江蘇揚州中月米業公司總經理葛忠奎是一名返鄉創業人員,2021年正是靠著信貸直通車的支持成功貸款300萬元,繼而擴大種植規模。截至12月中旬,江蘇農擔信貸直通車受理項目3330筆,已經擔保項目2812筆,放款金額20.34億元,授信率達到84.44%。
近年來,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鄉村振興中成為組織農民發展生產、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的主力軍。各地農擔公司堅持專注服務農業、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確保農擔貼農、為農、惠農,不脫農,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快速擔保,帶動鄉親實現共富。
2021年6月下旬,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新樓村福萬加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的稻田里,4000畝水稻即將進入孕穗拔節期,沒想到現金流卻出現了缺口。農場主熊小蘭通過廣安區農業農村局、四川農擔廣安分公司聯合開展的農擔政策宣講會了解到信貸直通車活動,可以網上申請貸款金融機構上門服務。四川農擔公司和廣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花橋支行獲得申貸請求后即刻響應,13天后,30萬元擔保貸款就到了熊小蘭手里。今年熊小蘭經營的家庭農場稻谷產量達到130余萬斤,經營收入達到175.5萬元。“搭上信貸直通車,方便快捷還省事。這下我更有信心安心搞農業了,我還要再流轉1500畝土地繼續種稻。”熊小蘭說。
據了解,2021年5月以來,四川農擔公司通過“新農直報系統”受理“新農直通貸”項目1993筆,涉及金額16億元,響應筆數1973筆,響應率99%。據悉,自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以來,全國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行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熱烈響應,各相關金融機構大力支持。截至12月15 日,已完成授信15345筆,授信金額突破 108億元。
創新金融產品,“杠桿”撬動產業升級
在種糧大省山東,山東省農擔公司菏澤管理中心深入各縣區推廣“魯擔惠農貸”,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秋收、秋種”問題,得到群眾積極響應。
“對50萬元以下農耕貸業務實施純信用模式受理,在借款人夫妻雙方作為共同借款人的前提下,不額外追加反擔保措施,并且通過線上方式辦理,銀擔系統打通直連,實現秒批秒貸。”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山東農擔菏澤管理中心批量提取70畝以上的種植戶數和種植畝數等相關數據,結合當地本年度糧食種植業務新增、在保、在審、解保等情況,確定“保秋收,促秋種”糧食種植業務攻堅任務。
在西北農業大省甘肅,這里按照“風險共擔、利率優惠、不繳存保證金”的銀擔合作原則,甘肅農擔牽手省內13家金融機構,創新推出了“百社互助”“隴原農擔貸”“惠農E貸擔保貸”“農擔加油貸”“惠農擔保貸款”“農擔貸”“郵擔貸”“農擔直通車”等融資擔保產品,形成了具有甘肅特色的農業融資擔保產品體系。
曹桂生是甘肅省渭源縣新城村人。幾年來,他的桂生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生意越做越大,2019年,因無擔保人貸不了款,中藥材收購工作一拖再拖。當時信用社為他推薦了甘肅農擔,公司立即派人來調查,很快曹桂生得到180萬元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同時,甘肅以信用村、示范村為重點,以產業鏈金融為切入點,農擔在產業集群發展的“點、線、面”上著力,創新推廣“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培育一批養殖和種植示范基地產業集群,推動特色產業向規?;I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