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糯、鮮、香、甜,皮薄無渣,適于鮮食。定襄糯玉米是中國雜糧之都山西省忻州小雜糧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2月,被農業農村部登記為地理標志農產品,地域保護范圍為定襄縣晉昌鎮、河邊鎮、季莊鄉、受祿鄉等3鎮6鄉115個行政村。
糯玉米產業初步形成
糯玉米是玉米屬玉米種的一個變種,籽粒外觀堅硬平滑,無光澤,不透明,無論從任何方向用刀片切開,切面都是暗淡蠟質狀,又稱蠟質玉米,因煮熟后籽粒黏軟,富于黏(糯)性,俗稱為黏玉米。
普通玉米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一帶,而糯玉米卻發源于中國。據定襄縣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少平介紹,大約在16世紀,普通玉米經阿拉伯傳入我國,之后在我國西南地區種植的硬粒玉米發生了突變,產生了糯玉米突變體(據有關專家考證,1760年以前,在云南西雙版納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最初形成),由我國農民發現并在一定范圍內栽培,人工選擇保存下來。
糯玉米雖然發源于我國,但真正讓糯玉米傳遍世界的卻是美國。1908年,美國傳教士法南把從中國得到的糯玉米種子帶回美國,后來傳遍了全世界。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當時國內種植糯玉米較少,人們想吃糯玉米需從國外進口。
意識到糯玉米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定襄縣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初引種糯玉米并試種成功。從引種到成功種植,定襄縣并沒有花費太長時間,這與定襄縣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分不開。
定襄縣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東側,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變化在3.4?10.8℃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48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無霜期為160?1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34.6小時,≧10℃有效積溫為3197℃左右。由于種植區域地平水淺、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無工礦污染,這里非常適宜糯玉米種植。
中霍村村民張補年是當地最早種植糯玉米的代表。1991年,他把試種出來的糯玉米青穗拿到市場上去賣,每穗售價0.4?0.5元,按照每畝3000穗來算,當時畝收入就達到1200?1500元。對于像張補年這樣的農戶來說,糯玉米收入不僅比普通玉米要高,而且還有其他方面好處。
糯玉米的收割期一般是七八月份,比普通玉米收割期早兩三個月,既緩解了秋收勞動力的緊張,又可充分利用這兩三個月的空當,多種植一茬白菜或其他蔬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就這樣,當地農民紛紛加入糯玉米的種植隊伍,糯玉米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由本村租地擴展到外村外縣,種植面積由每戶十幾畝擴展到幾十畝幾百畝……糯玉米逐漸成為定襄縣助力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一大特色產業。
產業要想持續發展,種子就要不斷改良。只有不斷培育新品種,改良老品系,才能促進糯玉米的更新換代。
定襄縣先后與北京農科院、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等16個科研院所、重點院校建立了業務聯系,引進優質玉米、特用玉米等品種100多個,重點推廣高產、抗病、優質的玉米品種,擴大了優質品種小雜糧的種植面積,引進推廣新型產業及配套技術3項,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
山西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陳永新、品種資源所孟俊文兩位研究員多年扎根忻定沃土,選育的晉糯20號、晉糯41號以及品糯、彩糯等玉米品種,不僅品質好,而且深受市場歡迎。其中,晉糯20號穗型美觀、黑色特別、生育期短、肉厚皮薄、柔軟細膩、糯中帶甜、口感純正,符合營養學家倡導的“黑色、粗食、天然”三重膳食保健理念,是現代人們倍加青睞的消閑食品。
如今,在定襄縣,8000多農戶加入了糯玉米的種植隊伍中,糯玉米種植面積達2萬畝,總產2.6萬噸,銷售總收入達8540萬元。
一季生產周年供應
糯玉米的食用方式主要以鮮食為主,從地里掰回來的新鮮玉米如果不及時銷售出去,就會出現發霉、腐爛等品質下降問題。種植糯玉米的農戶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如何解決糯玉米的冷藏保鮮和銷路問題是定襄縣必須著手解決的問題。
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山西五臺山種苗有限公司等幾十家單位和個人,利用自身的經濟技術優勢,組織糯玉米加工,通過速凍冷藏和真空包裝等辦法,不僅實現糯玉米的一季生產周年供應,而且解決了糯玉米的銷售問題。
定襄維爾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從2003年開始種植糯玉米。公司建有能夠儲存200萬穗左右玉米的冷庫,但由于收購的玉米量較大,還有一大部分玉米在別的公司冷庫儲存。
“除了公司自有5000畝基地外,公司每年還收購農戶5000畝的糯玉米。” 公司負責人吳學明表示。
“我們為農戶統一提供種子,到成熟季節,統一收購這些糯玉米,農戶基本不用擔心玉米的銷路問題。” 吳學明表示。
糯玉米切實提升了農戶的收入。據吳學明介紹,按照畝產合格穗2800穗,每穗收購價0.6元,二等品400穗,每穗收購價0.25元,再加上糯玉米秸稈每畝80元,整個畝總收入達1860元,大約比普通玉米每畝增收300多塊錢。
公司的效益也提升了。“在剛開始做糯玉米種植的時候,公司每年的收入只有3?5萬,如今,公司的糯玉米收入達到200?300萬元。”吳學明表示。
近年來,定襄縣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讓更多的企業建立冷藏庫,發展糯玉米加工。山西思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50萬元,建設8000m³冷藏庫。定襄維爾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改造升級糯玉米全自動加工生產線1套,投資150萬元,配套建設4600m³倉儲保鮮庫。
除了冷庫儲存的辦法,當地還通過真空包裝的辦法,對玉米進行初級加工。“真空包裝的玉米,一穗能賣1.5元,比單純冷庫儲存的玉米多0.3元。”
山西五臺山種苗有限公司從1994年開始組織糯玉米生產加工,先后研究制定了糯玉米生產技術規程,發布了速凍糯玉米企業標準,并申請了“西山綠”“五臺山”“佛光”等商標和速凍玉米專用條形碼,設計印制了精美的速凍糯玉米包裝袋,每年生產加工速凍糯玉米80?100萬穗。
如今,定襄糯玉米的銷路不成問題。定襄縣全縣有經營不同產品項目、不同層次的各類農村經紀人563人,且每年選拔l0名貢獻突出的經紀人,在全縣的經濟工作會議上進行表彰,授予“優秀經紀人”稱號。“我們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每年收購的玉米都能夠銷售一空。”吳學明表示。
糯玉米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其他方面的收入。通過采取務工就業、產業分紅、生產托管、土地流轉、訂單收購等形式幫扶貧困戶增收。僅僅人工剝皮去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這一項,兩個月用工時間,每人每天100?200元工資不等,平均每人可增收8000元左右。
以品牌化突破發展瓶頸
定襄糯玉米不僅品種豐富,有白糯、黃糯、黑糯、彩糯、紫糯等,而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3.4?4.0%,直鏈淀粉含量1.0?1.4%,粗纖維含量1.7?2.06%。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定襄糯玉米行銷全國,有的還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但是近幾年,定襄糯玉米遇到了發展瓶頸。
“鮮食比不過南方,當然不是品質上比不過,而是價格上比不過。” 吳學明表示。“其他省份的鮮食玉米,10元4穗,2.5元一穗,蔬菜批發門店隨處有售,但是我們加工好的才能賣到1.5元左右。”
“忻州地區種植糯玉米的廠家多,競爭激烈,互相競價,糯玉米價格上不去,利潤低。”吳學明表示。
如何讓定襄糯玉米“土產業”重新煥發新生機?
龍頭興則產業旺。定襄縣通過建基地、扶龍頭、提品質、打品牌、強追溯,給傳統產業帶來新機遇。
2020年,定襄縣政府投資400萬元,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成立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各鄉鎮、各有關單位為成員的定襄縣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組織協調推進;確定專門工作機構,由縣農業服務中心專門負責三品一標認證登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產業要發展,品質是根本。當地建設2個“定襄糯玉米”千畝標準化生產基地,開展以改用“晉”字號品種、改施農家肥或生物有機肥、改施生物農藥為重點的糯玉米“一增五改”新技術示范,每畝增加投入200元,共增加投入40萬元,財政補助40萬元。
同時,當地通過財政補貼,制定“定襄糯玉米”生產、分級、加工、質量等地方農業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2項以上;開展“定襄糯玉米”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及相關管理制度宣貫培訓;開展產品、產地質量安全檢測、產品營養品質鑒定各1個。
品牌化是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的重要方式。定襄縣開展了定襄糯玉米品牌宣傳推介,旨在打造“定襄糯玉米”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膳食纖維的雜糧,成為人們對健康飲食和美好生活的需求。定襄糯玉米正符合這一需求,未來將大有作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