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貴州最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之一。
近年來,貴州辣椒產銷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辣椒產業朝著集群式發展穩步推進。著力做強“辣” 產業,做好“辣”文章,貴州持續推動朝天椒優勢集群建設高質量發展,將“小辣椒”打造成帶動貴州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和保障。
據了解,貴州全省有 285 萬人參與辣椒產業發展,2020 年全省辣椒產業取得較大突破,種植面積達545 萬畝,產量 724 萬噸,種植產值242 億元、加工產值突破 135 億元,已帶動 22 萬戶90 余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多措并舉產出好辣椒
坊間傳聞“在貴州,有一萬種辣椒吃法等你來。”這得益于貴州的辣椒品種品質優、品類多。
近年來,貴州大力推廣良種工程,解決“品種多、亂、雜”問題,不斷提升和穩定貴椒品質,圍繞重點產區開展大規模換種,通過“公司 + 合作社 + 農戶”組織方式,主推“遵椒”“遵辣”“黔辣”“湘研”等特色優勢品種。
去年累計完成換種 60 萬畝,基地良種覆蓋率提高到 90% 以上,重點產區主推品種的占比達 80% 以上,進一步提升加工型辣椒種植比例。在黔北、黔中重點發展 300 萬畝,比2019年增加 20% 以上,其中朝天椒種植 260 萬畝,滿足黔北、黔中、黔東南等加工集群原料需求,同時,圍繞市場需求,加強新品種的引進鑒選工作,重點篩選一批適用于加工、鮮食的特色辣椒品種,加大種子技術儲備。去年共引進辣椒新品種 700余個,評選出適優新品種 20 個,推廣應用 100余萬畝。
為規范統一品種、提升種植水平、做好茬口銜接,2020年貴州重點關注集中育苗這個關鍵環節,在全省共建設集中育苗點達 1400 余個,推動集中育苗率從 2019 年的 20% 提高到 60% 以上,基地良種覆蓋率提高到 90% 以上,提升集約化育苗率,確保產業發展有優質苗,為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技術指導服務全覆蓋
“產業集群”這條船駛得行不行,還需要“技術服務”來掌舵。
貴州通過加大集群建設項目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聯合貴州農科院、貴州大學成立了種加銷全產鏈的專家指導組,對集群建設一對一地開展“菜單式” 指導服務,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遇到的技術難題,穩步推進建設項目。開展產學研技術研發,支持科研院所建設貴州省辣椒種質資源庫及提純復壯本地優良品種和開展辣椒加工技術工藝難題攻關,為項目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空中課堂、新時代大講堂、現場培訓……這些創新性的培訓方式對貴州辣椒產業相關項目縣和企業負責人幫助極大。通過辣椒標準化種植、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辣椒加工、企業融資、企業標準化建設、企業品牌建設、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培訓,貴州辣椒產業發展得如魚得水。同時,開通集群建設項目、貴州辣椒產業協會微信群,及時發布一些技術指導視頻和技術指導方法,做到了科技人員到地、工作措施到點、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實現辣椒產業技術服務全覆蓋。
產業鏈條延伸又提效
做好產業延鏈文章,貴州辣椒產業集群通過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以二產為突破口,穩定一產,帶動三產,實現“提質增效”。
貴州通過支持省內 3 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0 家國有企業、8 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市州級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擴能轉型升級、新工藝和新食品研發,完善了倉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制修訂辣椒加工系列標準10余項,完善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打造適應高端市場的高質量辣椒產品。
辣椒產業發展還要龍頭帶。貴州也不斷培育壯大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形成以老干媽為龍頭引領,貴三紅、明洋、茯瑩、苗姑娘、鄉下妹等緊隨的雁陣辣椒加工集群,形成了貴州北部辣椒調味品加工產業中心、黔中辣椒食品加工產業中心和黔東南酸湯系列辣椒加工產業中心三大加工中心“雛形”,提升產業鏈附加值,推進加工轉型升級。
此外,貴州積極建設國家遵義辣椒市場建設,升級改造中國辣椒城,發布和運行中國干辣椒系列(遵義朝天椒、三櫻椒、印度椒)價格指數,發揮產業發展“風向標”、價格波動“晴雨表”、風險防范“避雷針”的作用。建設辣椒期貨交割庫,以標準化、規范化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進數據服務平臺、產品檢驗中心建設和交易中心升級改造。創建“貴州朝天椒”“湄江明珠”“大方皺椒”區域公共品牌,通過國家和省級媒體全方位宣傳,提升辣椒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未來,貴州將繼續推進辣椒產業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提升加工水平、加大市場開拓、解決融資難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三位一體發展,實現貴州從“辣椒大省”向“辣椒強省”的跨越。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