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投資,堅持財政支農、金融助農、保險護農和資本強農,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高質量促進農業農村發展,高水平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省。“十三五”期間,全省農業投資1093.50億元,比“十二五”增長3.36%。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服產值2253億元、增長1.6%,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5元,增長5.8%。
強化財政支農引導作用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構建完善財政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制體制和政策體系,做大盤子,做優結構,做強績效,切實有效爭取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要求,整合設立百億鄉村振興績效提升獎補資金,全面推行和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績效管理”模式,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推動全面實施支農資金績效管理和建立全過程監管機制。“十三五”期間,中央和省兩級財政扶持資金總量達398億元,其中省級資金208.15億元,中央資金189.85億元。積極鼓勵各地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農業農村建設,2020年全省發行用于農業農村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達97.38億元。
著力構建農銀合作機制
協同運用融資擔保、基金投資、抵押貸款等金融手段,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投入鄉村振興。聯合人行出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20條措施,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專項考核,指導省級31家金融機構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支持力度。聯合省農信聯社,在采集農戶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戶籍地址、戶號等5項基本身份性信息的基礎上,推行“無感授信、按需增信、隨時用信”,全面開展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實現農村普惠授信全覆蓋。截至2020年11月末,全省普惠授信服務農戶908.22萬戶、授信總額1.43萬億元,每戶農戶享有至少3萬元的授信基礎額度;已用信農戶299.07萬戶,占授信戶數的32.9%,總用信額度5895.91億元。深化開展與省建行、省農行、省農信聯社等金融支農戰略合作,協同加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力度,總體授信8000多億元。積極優化金融服務,大力推進產品創新,努力打通農業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支持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擴面增貸提質和主體信用信息化體系建設,開發并組織實施“糧農貸”、鄉村振興金融新產品“E農貸”等專屬產品,提供政策性融資增信擔保。截至2020年11月底,省農業擔保融資公司在保余額53.53億元,在保項目近1.98萬個,其中政策性業務占99.8%。
深化推進農險政策保障
優化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機制,深化拓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和創新農險經營機制。堅持傳統險種和創新險種統籌推進,建立健全考核激勵體系,重點推進全省普適性險種,積極鼓勵各地開辦特色險種,努力擴大農險覆蓋面、受惠面,并將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列入市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指標,發揮了農業生產“安全網”和農民增收“穩定器”作用。“十三五”期間,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達43億元以上,提供風險保障2003億元,受益農戶65萬戶。創新“銀行信貸+保險保障+政策補貼”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活體抵押等新型抵質押貸款創新,盤活生豬等活體資產融資價值。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轄內共發放生豬活體抵押貸款112筆,貸款余額1.21億元。
撬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深入實施“兩進兩回”行動(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充分發揮支農政策的導向帶動、財政資金的杠桿引導和百億鄉村振興基金的引領撬動作用,吸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資源要素參與投入農業農村建設,投資鄉村振興。如溫州市通過集中實施一批農業重大項目,帶動農業有效投資85.4億元;臺州市去年共謀劃150多個農業招商引資項目,擬投資總額達150多億元;湖州市南潯區專門成立了農業“大好高”項目推進組,對農業“大好高”項目實行“一企一策”給予支持。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