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素稱嶺南古邑,又稱英州,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南嶺山脈東南部。這里山清水秀,云霧繚繞,仿若人間仙境,生長著中國三大紅茶之一的英德紅茶。據史料記載,英德市種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現代紅茶業則始于1955年,試種國內著名茶樹良種云南大葉種茶成功;1959年用云南大葉種茶成功試制英德紅茶。英德紅茶外形顆粒緊結重實,色澤油潤,細嫩勻整,金毫顯露,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滋味濃厚甜潤,湯色紅艷明亮,金圈明顯,葉底柔軟紅亮,特別是加奶后茶湯棕紅瑰麗,味濃厚清爽,色香味俱全。其中英紅九號是英德紅茶中的極品,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引進的多個高香型茶樹品種中篩選培育出的高香型紅茶品種,用其鮮葉加工的紅茶品質上乘,滋味醇滑甜爽、鮮香持久。
近日,筆者一行走訪到清遠市英德市紅茶產業園,探索這座充滿傳統氣息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并與積慶里、英九莊園、盈德營、英州紅等園區內企業暢談。據了解,英德市紅茶產業園自2018年入圍廣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以來,充分發揮“產業園+”模式的輻射作用,有力促進了英德紅茶產業的實現高質量發展。
政府引領
科學規劃產業布局
英德市政府對英德紅茶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立足當地環境、資源、人文等方面,統籌規劃布局,按照“補短板、強弱項”的建設原則,大力投入、積極建設英德市紅茶產業園。“我們制定了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委書記做總指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振宇同志負責宣傳,并兼任辦公室主任,積極推動這項工作落實。清遠市委市政府和英德市委市政府也把這項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層層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英德市農業農村局藍志堅副局長說。據了解,英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斷吸引外來資本投入茶產業,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通過不斷優化種植結構,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2018年底,英德市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2.3萬畝,干茶產量8300噸,其中紅茶產量7700噸。全市茶產業綜合產值36億元,涉茶企業超過274家,帶動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預計2019年底全市茶葉種植面積將超14萬畝,干茶產量1.1萬噸,綜合產值46億元。
產業園+科技
升級英德紅茶全產業鏈
云霧繚繞、綿延不絕的茶山,滿目凈是蒼綠,生活在這里的人,想必愜意自如,寧靜致遠……在積慶里茶園,工作人員介紹,“我們采用的是‘科技+產業園’的模式,用科技支撐英德紅茶的全產業鏈。尤其在種植生產環節,一方面,我們在園區內試點安裝生物信息對抗站,引進先進的遙感監測技術,對茶樹病蟲害實行監控預防,構建產業園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對茶園實現可視化、動態監測管理;另一方面,由華南農業大學作為實施主體對野生茶樹資源進行普查和開發利用,積極開展英德紅茶品種的選育和培植,擴大英德紅茶優勢特色茶樹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推動紅茶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及品種示范推廣。”“英德紅茶制定的生產標準比國家標準還要高。”藍志堅說,“這新鮮的茶葉入口略澀,但過后確是甘味縈繞舌尖。”針對蟲害防治方面,英九莊園的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公司采用的智能蟲害防治系統是軍用聲光信息對抗裝備技術在農業植保領域跨界應用,軍民融合的一個科技創新成果。系統用獨創的‘生物信息對抗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將‘聲光物理防控+生物天敵+生物制劑+生態調控’集聚為多維一體的整體綠色防控方案,實現對蟲害具有針對性,且對人、畜、益蟲、作物等無害的有效防控。”藍志堅說:“在加工方面,我們現在已由機械化向全自動智能化加工制茶轉型升級。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為英紅九號研發出一套全自動智能化生產設備,目前已建成兩個,還有一個在建。英德紅茶區域化加工(中央智能化)中心建設這個項目實施,實現了全產業鏈數字化加工。此外我們還委托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中心,構建一個紅茶期貨類交易的大數據平臺。”對此,盈德營公司經理補充道:“目前,新建的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已投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紅茶產業智能化、集約化生產效率。盈德營公司一直在探索深加工產品,往機械化生產,茶葉種植、茶葉生產智能化方向走,因為我們這邊屬于丘陵地帶,對于機械的運用要靈活性很大,目前我們也在研制一個采茶機器人,按照人工采茶一芽兩葉的標準制定。用機械代替人工勞動,減輕茶葉生產的成本。”
產業園+扶貧
實現單戶貧困戶年增收1116元
英州紅茶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我們是政府‘百企扶百村’行動其中一個企業,也是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扶貧農業龍頭企業。我們在英德成立了茶葉合作社,每年給村民分紅。在就業方面,提供當地農民工作崗位,每人工資28000元一年。在銷售上,我們跟英德扶貧辦地方政府簽訂協議,在我們的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上每賣出一份紅茶,就有2塊錢拿出來專門用作殘疾人扶貧費用。分紅加上工資,一個村民每年就有兩份收入。”英州紅董事長說。據當地農業農村局人員介紹,英德市的財政扶貧開發資金按“保本+保底分紅”(年收益保底分紅不低于8%)方式入股園區內茶產業項目,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脫貧,共享產業園建設紅利。自開展扶貧資金入股茶園項目以來,全市累計超過8600萬元的扶貧資金入股到英德市茶產業中。據統計,2018年全市扶貧資金入股茶企、茶園的項目超過16個,帶動有勞動能力扶困戶6991戶,年均增加收入1116元/戶,在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帶動農戶增收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其中,英德積慶里茶業有限公司、英德市英州紅茶業有限公司、英德市石門山茶園等園區內企業都積極參與產業扶貧,并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不斷探索構建聯農帶農機制。“英德市約有13萬人從事茶葉行業,我們優先解決農村富余的勞動力,促使一個茶園工一天收益最高可達250元,每個月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
產業園+品牌
多渠道提升英德紅茶品牌價值
英德產茶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發展,政府和企業都清晰地認識到,要實現茶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英德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走品牌化發展之路。為打響“英德紅茶”品牌,英德市委市政府以產業園為推手,積極通過舉辦茶事活動、辦英德紅茶英石旅游文化節,以及組織茶企參展、在戶外媒體投放宣傳片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推廣。據了解,2017年,英德紅茶被農業部評為“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自2008年起,英德市先后獲“中國紅茶之鄉”“中國茶葉產業發展示范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業品牌影響力全國十強縣(市)”“中國茶業百強縣”等殊榮,并連續8年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在“2018中國茶葉縣域生產競爭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九。2019年,英德紅茶品牌價值達到23.63億元。“2019年3月28—29日,我們舉辦了首屆中國英德紅茶頭采節活動,并邀請了著名茶學家陳宗懋院士來英德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的影響力非常大。我們籌備的第十五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是廣東省首次舉辦這樣的盛會。除此之外,英德紅茶還冠名了恒大的一個女子足球隊。”藍志堅驕傲地說。為培養品牌營銷方面的人才,在市政府推動下,2019年7月12日專門開設了英德紅茶品牌戰略管理培訓第1期首席品牌官CBO培訓班,由廣東工業大學的教授授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