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5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在京組織召開金融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座談會,與19家金融機構共商金融支農舉措,推動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會上,部分金融機構負責人做了交流發言,現予以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董事長 錢文輝
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發行逐步形成4個方面的品牌優勢:一是打造了“糧食銀行”品牌,支持的主要糧食品種收購量占市場份額60%左右。二是打造了“扶貧銀行”品牌,扶貧貸款投放額和余額均居金融同業首位。三是打造了“水利銀行”品牌,水利設施貸款余額居金融機構首位。四是打造了“農地銀行”品牌,農村土地類貸款余額突破2000億元。從具體工作重點來看,主要集中在“五個全力”:即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市場穩定、全力支持脫貧攻堅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支持解決種子和耕地核心問題、全力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支持農業產業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邁上更高水平。
下一步,農發行將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把“服務鄉村振興的銀行”戰略定位納入總體戰略,把“全力服務鄉村振興”納入“十四五”時期發展戰略,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短板弱項,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支持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鄉村建設行動,在金融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好骨干和主力作用。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 張青松
中國農業銀行圍繞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持面向“三農”戰略定位,持續加大貸款投放和金融服務力度。截至2020年末,全行涉農貸款余額4.29萬億元,比年初新增5420億元,增速14.46%。近年來,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推進金融服務糧食安全專項行動,創新農村土地整治貸款、糧食收購貸款,重點支持良種繁育、生產種植、科技創新、精深加工、流通收儲等糧食產業發展,以及市場主體投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二是持續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和生豬生產金融服務。圍繞農產品穩產保供,出臺12條專項政策,重點支持涉農企業、農戶恢復生產。圍繞生豬生產,出臺19條專項政策,創新生豬活體抵押、養殖圈舍抵押等產品。三是積極支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實施金融服務農村產業融合行動,創新鄉村振興園區貸、鄉村振興工業貸、農家樂貸款等產品。四是大力支持縣城城鎮化和鄉村建設行動。實施金融服務美麗宜居鄉村和“三農”綠色發展行動,支持農村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五是做好農村改革配套金融服務。實施金融服務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行動,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等產品。六是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農業銀行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服務鄉村振興,打“造惠農e貸”“惠農e付”“惠農e商”三大品牌。
下一步,中國農業銀行將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數字鄉村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行業、糧食主產區、農產品冷鏈設施建設、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提高金融服務輸出能力。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周清玉
2020年,國家開發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高度重視支持“三農”領域發展,服務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截至2020年末,鄉村振興貸款累計發放3.42萬億元,貸款余額1.82萬億元,占全行14.6%。重點支持四大領域:
一是農業產業領域,重點支持糧棉油糖膠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累計發放貸款449億元。二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糧棉油倉儲物流體系提檔升級等項目建設。“十三五”累計發放農村基礎設施貸款3953億元。三是支持農業“走出去”,不斷加大對農業“走出去”項目支持力度,累計發放對外合作貸款226.6億美元,貸款余額40.2億美元。四是春耕備耕專項貸款,發放100億元春耕備耕專項流動資金貸款,全力支持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生產流通,切實服務春季農業生產。
下一步,國家開發銀行將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制定國開行“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調動和整合鄉村振興各方面要素和資源,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農業現代化、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三大領域,明確12個重點支持方向,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預計“十四五”期間支持鄉村振興每年投放3000億元左右,累計投放約1.5萬億元。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 王浩
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積極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截至2020年末,建行涉農貸款余額2萬億元,比年初新增2806億元,增速近16%,均創歷史新高。一是強化組織保障。2019年11月,建行黨委在總行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各分行陸續跟進,構建了專業專注開展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機構隊伍。二是助力農業現代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充分發揮基礎設施領域傳統優勢,加大對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各類縣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末,建行在縣域的基礎設施貸款余額8508億元,較年初新增1424億元,增速16.74%。三是助力鄉村產業升級。以綜合化金融服務為切入點,多措并舉助力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各地鄉村特色產業和資源稟賦,圍繞產業集群和特色農業開展產業鏈金融服務。四是助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致力于以金融科技和數字化手段,推動金融資源擴面下沉。依托“裕農通”實現服務重心向下扎根,依托“數字化”賦能線上信貸服務,依托金融科技探索助推鄉村治理新路徑,建設“建行大學·裕農學堂”1381家,助力提升農民金融意識和獲取金融能力。
下一步,建行作為國家金融重器,將站在“三農”工作重心發生歷史性轉移的起點上,積極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投身鄉村建設行動,保障糧食安全底線,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支持農村改革重點,切實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市場、農民客群提供有溫度、有情懷的金融服務。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總裁 王廷科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作為國有金融保險企業,始終堅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助推脫貧攻堅大局,立足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功能,有力支持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重點在以下方面開展積極探索。
一是全力保障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人保迅速開發蔬菜、生豬、雞蛋等的災害保險、價格/收入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專項農險產品,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二是持續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大力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2020年共推出農險產品3500多個,承保三大糧食作物4.3億畝,承保生豬1.7億頭,幫助農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三是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涵蓋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全流程風險保障服務,打造“農業保險+農業風險管理”服務模式,減輕農業災害損失。四是助力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開發扶貧專屬產品385個,提供扶貧保險風險保障9.2萬億元。探索“保險+產業”“保險+健康”“保險+民生”“保險+融資”等扶貧做法。積極推動保險服務下沉,解決保險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及性。
下一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各項決策部署,保障好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創新特色農險,圍繞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創新產品服務,積極參與農村社會治理,更好地發揮保險機制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作用。
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董事長 徐斌
中華保險前身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是全國第一家農險專業公司,目前農險規模位居國內市場第二位、國際市場第五位。近年來,中華保險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作了一些積極探索。
一是強化產品供給,著力提升服務“三農”和脫貧攻堅水平。通過開展農業保險、涉農保險、助貸類保險等,累計為970萬戶次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保險金額達4758億元的風險保障,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二是探索模式創新,著力構建農業產業鏈保障機制。創新養殖業“保處聯動”模式,實現養殖業賠款當天到戶。探索“生豬抵押+保險保單+銀行授信”活體抵押貸款模式,降低養殖戶融資成本,保障生豬有效供給。三是加強科技創新,著力提升保險服務的“數字化”水平。探索利用種植業“空天地”3S多遙感協同采集平臺等智能科技,實現農業保險的實務信息化、管理數據化和決策智能化,將承保理賠服務效率提升30%以上。四是發展普惠金融,著力破解農民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積極探索普惠金融路徑,通過農業信貸、擔保等與農業保險的結合機制,串聯政府、銀行、保險公司三方合作,為農民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的純信用貸款服務。五是深化產學研合作,著力提高農業風險管理能力。與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開展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國家農業農村保險研究中心”,在政策研究、風險管理、創新驅動等領域加強合作,加強對農業風險規律的認識,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下一步,中華保險將聚焦保障糧食安全,豐富制(繁)種保險等“卡脖子”產品供給;聚焦暢通“雙循環”以及農業現代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建設行動等重點領域,創新產品服務;聚焦抗災減災,強化對重點地區的旱、澇、凍等極端天氣農業保障,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與農村社會穩定。
中信集團總經理 奚國華
“十三五”期間,中信集團高度重視農業發展,著力加強“三農”金融服務支持,在農業相關領域進行業務布局。
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信集團農業板塊主要聚焦現代農業中的生物育種、耕地保護及土壤改良。“十三五”期間,投資合計約78億元。在農作物育種方面,投資30.5億元成為種業龍頭隆平高科第一大股東,并聯合隆平高科等投資16.5億元全資收購陶氏巴西玉米育種業務。在農業產業金融投資平臺方面,投資10億元設立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專門從事農業產業相關領域項目投資。在生物育種科技及創新方面,投資1.4億元華智生物,搭建生物技術關鍵共性科技平臺;投資1億元聯合湖南省政府共同組建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二、加強金融對農業領域支持。中信集團下屬金融機構積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將涉農工作深度融入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推進農村金融與農業、農村及農民的共贏發展,強化金融與科技有機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契合監管要求,貼近客戶需求,富有中信特色的產品服務之路。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涉農貸款余額約3.388億元。
“十四五”期間,中信集團將繼續發揮產融結合的綜合經營優勢,繼續加強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農業板塊將充分發揮農業育種資源儲備及領先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種質資源引進改良能力,推動實現育種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領先,創制一批突破性新品種,全力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 祁斌
近年來,中投公司不斷完善對外投資方式,秉持符合自身特點和優勢的全產業鏈投資策略,積極打造海外農業跨境投資生態圈,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不斷完善對外投資方式。中投公司對外直投形成了“行業+區域”投資矩陣模式,專注農業、消費、高科技、工業、醫療、基礎設施、能源、金融八大行業,以及美國、歐洲、日韓、新興市場四大區域,與當地優秀投資機構及行業伙伴開展合作投資,并利用中投公司的中國市場價值創造能力,與境外合作伙伴互利共贏。
二、積極打造海外農業直投業務平臺。中投公司受托管理中國海外農業投資開發基金,聚焦重點行業,助力中國大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下一步,中投公司將充分發揮中投公司植根中國、遍布全球的跨境投資伙伴網絡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充分發掘和聚焦重點行業,在積極打造專業化海外農業直投業務平臺和產業布局上取得進一步突破。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