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我國芝麻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中國農學會農業監測預警分會 字號:【

  近年來,受機械化程度低、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我國芝麻種植面積與產量有所下降,為滿足消費市場需求,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進口依存度保持高位。預計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芝麻種植面積和產量仍有較大增長潛力;芝麻產品市場發展空間較大,除傳統芝麻產品需求之外,對相關休閑食品及深加工產品的需求也將穩步增加;國內芝麻產量和需求量存在較大缺口,芝麻進口量將穩中有升;隨著芝麻生產技術逐漸成熟,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人工成本逐步降低,預計種植效益將穩步提升。

  芝麻產業發展現狀

  生產 近年來我國芝麻生產環節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種植面積先減后增,波動幅度較大。2014年和2015年,芝麻種植面積穩定在450萬畝,2016年大幅下滑至345萬畝,增速達到-23.58%,2018年增至411萬畝,增速大幅反彈至20.34%;二是單產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2014—2018年,芝麻單產水平由每公頃1.4噸增至1.6噸。2014年—2015年,芝麻產量由43.6萬噸增至45萬噸,2016年下滑至35.2萬噸,2018年逐步回升至43.2萬噸;三是生產分布集中度高。目前,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是我國最主要的芝麻種植區,4省種植面積超過全國總面積的80%,其他各省零星種植。

  消費 消費環節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消費總量呈增長態勢。2014—2018年,我國芝麻消費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波動比較明顯,2014年—2016年,由97.1萬噸增至125.6萬噸,2017年降至104.2萬噸,2018年增至121.8萬噸;二是消費用途以油用食用為主。芝麻消費以油用與食用為主,占消費總量的80%,工業、藥用和飼料等方面消費占20%;三是消費區域以北方為主,消費結構南北方差異較大。北方以芝麻香油為主,南方則以芝麻醬和黑芝麻糊為主。

  加工 加工環節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以初級加工為主,深加工技術不斷創新。芝麻加工最主要產品是芝麻油,各類休閑加工食品也逐步增加。近年來,我國不斷開展芝麻精深加工技術研究,產業鏈逐漸向精細化工、美容和醫藥等方面延伸。二是芝麻加工小作坊廣泛存在,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加工能力逐漸增強。目前,我國芝麻加工企業以個體小作坊為主,規模企業較少,研發力量薄弱。以河南省平輿縣為例,平輿縣加工企業主要以小作坊為主,100多家小作坊遍布全縣,具有一定規模的芝麻加工企業僅20家。

  進出口 對外貿易主要特征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進口增速波動變化顯著,進口依存度保持高位。2014年,我國進口芝麻56.9萬噸,2016年達到歷史峰值為96.1萬噸,2017年大幅下滑至71.2萬噸;2018年增至82.8萬噸。近兩年進口依存度雖略有下降,但依然高達70%左右;二是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呈先減后增態勢。2014年,我國芝麻出口總量為3.5萬噸,出口總額9758.5萬美元;2016年,出口量大幅下降至2.6萬噸,達到近五年的最低值,出口總額4920.6萬美元;2018年,出口量達到4.2萬噸,出口總額為7878.8萬美元;三是進出口市場集中度高,尤其是出口市場韓國獨大。進口國家相對比較集中,其中蘇丹、埃塞俄比亞、尼日爾和多哥四國進口量占比達到80%。出口方面,韓國占比高達85.9%。

  價格變動 進口價格和國內價格均先降后升。2014—2018年,受國際市場供求關系影響,我國芝麻進口價格總體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性強,變化趨勢與國際市場基本一致。2014年,國內芝麻均價每公斤20元,隨后逐年下滑,2018年降至9.9元,2019年,回升至13.2元。

  成本收益 目前,國內芝麻種植成本呈現增長趨勢,化肥和農藥價格穩步上升,人工成本也逐年增加,但是芝麻單產水平穩步提升,芝麻種植成本收益率較以往明顯提高,合作社種植規模效應明顯,收益率更高。如果考慮農戶自己種植和土地流轉機會成本,農戶和合作社每畝芝麻種植成本分別為671.3元和670元,凈利潤分別為504.7元和872元。如果考慮農戶自己種植土地流轉機會成本的話,農戶和合作社種植成本比較接近,但是從綜合效益來看合作社每畝收益高出150元左右。

  產業前景分析

  芝麻產量將穩步提升。未來五年,我國芝麻產量將會逐漸增加。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特色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預計芝麻產量將持續增加。

  種植面積潛力較大。當前,我國正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期和機遇期,部分大宗作物的生產過剩與芝麻等特色品種生產供給不足形成鮮明反差。受市場價格、國內市場強勁需求及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影響,農戶種植積極性逐漸被調動起來,再加上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的帶動,芝麻生產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將會大幅提高。預計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芝麻種植面積仍將存在較大的增長潛力。

  消費數量需求增加,國內市場缺口將有所下降。隨著消費者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越來越注重健康、綠色、多元化,對芝麻加工的休閑食品需求將會攀升。目前,我國芝麻產需缺口基本穩定在80萬噸左右,從中長期來看,隨著芝麻產量穩步增長,市場缺口將會有所減小。

  加工行業品牌化趨勢明顯。近年來,我國加強芝麻加工技術創新,開拓精深加工領域,取得一定的突破。2018年,內蒙古通遼成功研發“芝麻素提取分離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我國芝麻加工企業很多,但是享譽全球或者享譽國內的大品牌比較缺乏。目前,國內芝麻加工企業品牌意識逐漸增強,著力打造具有區域乃至全國性的知名品牌。比如,河南省平輿縣結合芝麻產業優勢,打造芝麻食品科技創新產業園,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致力打造地理標志產品,提升芝麻產業品牌價值。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

  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芝麻產業主要面臨以下五個突出問題:高產穩產品種不足,集約程度不夠。芝麻單產普遍偏低,尤其在江西,平均每畝79.23千克,約為全國平均單產的78.2%。芝麻種植相對分散,傳統的家庭型、小規模粗放型生產方式占相當比例。機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較高。生產過程中,播種、間苗、收獲和籽粒干燥仍以手工操作為主,人工成本占總成本75%左右。加工技術落后,加工規模相對較小。芝麻加工小作坊普遍存在,規模化加工企業較少,規模小、產品單一,對芝麻加工產品研發不夠。知名品牌較少,產業鏈未能有效銜接。全國專業生產芝麻油或加工品的知名企業較少,知名品牌缺乏。尚未形成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加銷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經營格局。芝麻對外依存度高,定價權逐漸喪失。我國芝麻進口量穩步增加,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較大,但逐漸失去對芝麻的定價權,國內市場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

  風險分析 芝麻產業發展過程中各個環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三。生產環節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和病蟲害風險。加工環節存在管理不到位、技術不過關、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導致產品質量不安全風險。流通環節面臨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帶來的價格風險,直接關系到生產經營主體的利潤水平;另一方面是不能及時捕捉到消費需求的變化,導致生產者決策失誤的風險。

  案例分析

  河南省平輿縣是全國夏芝麻的集中產區,聞名全國的“中原芝麻之鄉”,獨特的物候條件,涵養了平輿白芝麻的優良品質,因其歷史久、種植廣和品質優,享有“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之美稱,先后被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原產地域保護品種和地理標志品種。

  平輿縣的成功經驗主要是:

  接一連三,龍頭企業引領全產業鏈。平輿縣當地最大的芝麻加工企業——平輿康博匯鑫油脂有限公司采取“龍頭企業+扶貧基地+種植合作社+農戶”的幫扶模式,農民土地入股分紅,企業與種植戶簽訂合同,卓有成效地開展產業扶貧帶貧工作。

  跨界融合,探索農業新型業態。平輿縣東皇街道辦事處大王寨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白芝麻產業發展為特色,建設藍天·芝麻小鎮項目。目前已列為國家第四批專項建設基金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河南省第二批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

  平輿縣的案例給我們以啟示:

  培育龍頭企業。采取政府扶持、企業引領、科技帶動、金融參與、農民協作等方式,圍繞芝麻生產加工產業建設,形成多方參與的推進機制,積極打造國際交易平臺,進一步激活龍頭企業發展活力。

  探索與地區資源稟賦匹配的發展模式。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加工專用芝麻生產基地。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芝麻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索芝麻產業多業態復合型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建設一批現代農業項目,如芝麻產業園、芝麻旅游小鎮等,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工業旅游、農業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芝麻產業有機融合。

  穩步推進芝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政府層面

  加強領導,建立健全芝麻產業發展組織機構。各地區應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特色產業發展的領導。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平輿縣專門成立白芝麻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從政策、財政資金、技術等方面為保障芝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出臺政策,加大對芝麻產業發展的扶持。構建配套的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包括補貼政策、獎勵政策等,提升經營主體生產積極性。除了國家和省扶持以外,地區應結合資源稟賦和實際進行配套。

  集中優勢,推動芝麻產業集聚發展。優先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以農產品深加工推動地域特色農產品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及規模優勢。

  強化政府引導,形成電商扶貧強勁態勢。將電商扶貧列入鄉鎮、部門年終考核內容。平輿縣設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每年安排電商扶貧專項發展資金予以支持。探索電商與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相融合的造血式扶貧模式。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府部門應出臺配套措施,積極鼓勵農民參與生產技能培訓,提升農民農業生產經營水平,將較新的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中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農戶和其他新型經營主體緊密聯系,開展多元化的合作,帶動產業發展。

  企業主體層面

  強化精深加工。加強芝麻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加大芝麻系列高端產品的開發,研發具有特殊營養和保健功能的芝麻加工新產品,拉長芝麻產業鏈條。重點培育芝麻加工龍頭企業和區域知名企業,提升加工企業知名度與影響力。

  堅持生態化、品牌化路線。芝麻加工必須堅持質量優先,以市場為導向生產生態高品質的芝麻產品。各地區應結合地區特點,著力打造地理標志產品,塑造具有地方影響力的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優勢,強化芝麻產業發展動能。

  科研主體層面

  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通過雜交選育、輻射誘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技術實現高產基因的轉移與聚合,高效篩選芝麻高產新品種。引進和推廣優質高產、抗倒伏、抗病耐漬、適合機收的新品種,以適應規模化和產業化種植。推廣芝麻播種、收獲和烘干等機械設備,推廣芝麻栽培新技術,提高芝麻機械化生產水平。

  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推動芝麻產業監測預警。探索農業大數據融合發展路徑,建立集現代農業自然資源、生產、市場、農業管理等數據資源于一體的芝麻產業大數據綜合平臺,統一芝麻產業大數據行業標準,推動形成芝麻產業大數據共享機制。

  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助推芝麻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扶持農業科研單位、農業科技推廣單位、農業企業等自主研發優良品種、先進農業裝備,依靠科技創新激發芝麻產業發展新活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體系,精確獲取衡量農產品質量安全、優質、營養和健康等要素的數據信息,奠定質量安全評價的技術性基礎。#FormatImgID_0#

  (報告撰寫人:王來剛,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 主任 ;研究小組成員:鄭國清,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所長;楊春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衛雙玲,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員;裴新涌,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副主任;關浩杰,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副教授)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運行調控處供稿)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