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整合存量資源 發展鄉村民宿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徐紅霞 字號:【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利用村民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民宿,建立了發展與利用、生態與保護的鄉村民宿共融發展模式。利用閑置農房改建民宿項目,既使存量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又保護了原有村莊風貌,走出了一條節約、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新形勢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了范本。

  基本成效

  黃尖鎮位于鹽城市區東部,系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和主陣地,也是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省級鹽城沿海濕地旅游度假區所在地。全鎮區域面積259.1 平方公里,下轄4個社區、6個行政村、一個國有林場、2個國有養殖公司,戶籍人口5.1萬人。近年來,黃尖鎮充分發揮世界自然遺產的金字招牌和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加快全域旅游發展步伐,全力打造中國丹頂鶴小鎮,建設世界自然遺產旅游服務中樞。在發展全域旅游過程中,黃尖鎮注重盤活存量資源,發展民宿又成為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目前全鎮鄉村民宿已達13家,擁有高品質民宿客房355間,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

  高端民宿紛紛入駐。北京大地鄉居集團、浙江開元酒店集團、上海龍元集團慧眼獨具,看中黃尖生態資源品牌,分別利用黃尖居委會、涵洞村、新洋港居委會閑置農舍和存量資產打造特色精品民宿。北京大地鄉居集團投資8000萬元對16棟居民房進行設計改造,建成11個度假庭院,48間客房;丹頂鶴小鎮投資有限公司利用閑置資產牡丹村打造的開元芳草地溫泉民宿酒店總面積1.6萬平方米,建有“五星級”客房251間;上海龍元集團利用新洋港臨水農居打造的鶴汀云棲民宿項目占地38054平方米,建有野奢民宿30間,配套婚禮堂、帳篷營地、親子樂園、課程教室、多功能廳等,成為“網紅民宿”;大地鄉居鶴影里精品民宿榮獲“全國民宿新星獎”,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旅游體驗。

  鄉村民宿競相發展。鎮黨委、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扶貧鄉村民宿發展的意見》,鼓勵黨員干部創辦鄉村民宿,先后創辦了“龍王塘生態農莊”“霏菲莊園”“花之戀”農家樂等鄉村民宿,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農耕文化、農家生活體驗系列服務,進一步豐富了全域旅游業態。

  特色民宿綻放異彩。黃尖鎮注重利用特色資源發展特色民宿。利用珍禽自然保護區的資源打造了觀鳥民宿酒店,每年全國各地的鳥類愛好者入住觀鳥民宿酒店,觀鳥拍鳥,親近自然。利用臨海資源,打造了漁港特色民宿一條街,利用新洋港漁罾魚籪資源建成了“第一罾生態園”,成為游客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主要做法

  明晰定位,致力引領綠色發展。黃尖鎮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兩山”理論,全面融入“后申遺時代”沿海產業新布局,進一步完善提升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以建設中國丹頂鶴小鎮、建強沿海濕地旅游度假區、建成“世界自然遺產旅游服務中樞”為總目標,突出打造東部世遺體驗區、中部生態度假區、西部綜合接待區三大功能板塊,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方位需求,創建國家級生態旅游度假區。

  因地制宜,合理改造閑置農房。隨著城鎮化發展,大量農村人口進城,部分村(居)空巢化、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嚴重,出現大量閑置農房。黃尖鎮積極探索盤活用好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的辦法,本著“慎砍樹、不填河、少拆房”的原則,深度挖掘丹頂鶴文化與新洋港特色漁港文化,盡可能在保持原有閑置農房形態、不改變村莊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建設高端化、特色化、原生態的民宿項目,為游客提供具有黃尖人文特色的休閑度假環境。

  創塑品牌,全力改善人居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是鄉村旅游和民宿發展的良好基礎。黃尖鎮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制度為抓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督查“家家到”“月月評”,活動,打造全域靚麗環境。結合農房改善,加大沿線和主干道破舊房屋拆除力度,對主干道兩側十米范圍內的土地統一流轉植綠補綠,同時加大沿線人文環境提升力度,聘請專業公司設計沿線節點特色形象標識,增強人文內涵,創塑“水綠濕地、鶴鄉黃尖”品牌,為發展民宿產業奠定基礎。

  理順機制,合力推動配套服務。借鑒蘇南等民宿產業相對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建立民宿產業發展協調例會制度,定期協商解決鄉村民宿在發展中遇到的辦證難、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經營管理缺乏專業化運作、配套不完善等難題。加大對民宿發展區域的旅游交通、便民設施、生活設施等建設資金的投入,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加快推進中國丹頂鶴小鎮、袁家尖旅游島、新洋港特色漁港等旅游項目的建設,使鄉村民宿和旅游項目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良好發展局面。

  幾點啟示

  一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是鄉村民宿發展的“生命之源”。鄉村民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要充分釋放閑置農房的巨大潛力和市場,始終放在“鄉村振興”和“三農”戰略的大背景下謀劃,否則就喪失了生命力。在發展鄉村民宿過程中必須樹立與村集體、村民共融共生的發展意識,最終與村集體之間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二是強化產業深度融合是鄉村民宿發展的“必然要求”。 要鼓勵民宿業主樹立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行業特色、空間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識;要加強對當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做好“民宿+文化”“ 民宿+農業”“民宿+體驗”等文章。

  三是注重特色品牌打造是鄉村民宿發展的“重要抓手”。重視民宿自身文化品牌建設,依托閑置農房獨特的原始文化,結合現代鄉村文化元素打造新的特色。堅持以黨建引領村莊發展,在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文化復興、生態環境保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治理有效等方面創建鄉村振興新模式,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實踐經驗。

  (作者系江蘇鹽城亭湖區文化館黨支部書記)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