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位于吉林省東南部,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綜合體,是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長白山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良好,特殊的氣候有利于干物質積累,是黑木耳生長的理想環境。黑木耳屬木腐菌,長白山黑木耳符合它的自然屬性,中國北方長白山黑木耳與南方產品相比,干時肉厚色正,營養非富;泡開有彈性,富光澤;食用時圓潤、細膩,在全國黑木耳產品中名列前茅。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在吉林省政府的高度支持下,黑木耳產業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20年全省黑木耳栽培規模28億袋,鮮品產量116萬噸以上,產值突破103億元。
2020年11月,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品牌聯盟正式成立,為做大做強“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品牌貢獻智慧力量。
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團隊長期致力于對黑木耳的研究,團隊從國內外收集各種黑木耳野生菌株和栽培品種等種質資源,通過對千余份資源的拮抗培養、菌絲生長特性、同工酶電泳、RAPD、ISSR等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菌株遺傳特性,根據不同培養基通過菌絲培養及栽培特性研究,根據不同培養基胞外酶活性對產量、品質的影響,優化高產參數,為科學管理提供了依據。引入“有效積溫”描述品種特性,改造創新出不同溫型品種搭配,小孔出耳,無公害生產等6項新技術,改善了黑木耳全日光間歇彌霧栽培法,降低了污染率,提高了黑木耳產量,在國內率先通過黑木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雙認證。選育黑木耳新品種吉AU1號(國審品種)、吉AU2號(國審品種)、豐收2號(國審品種)、吉雜1號(國審品種),創新了無公害黑木耳等栽培上的9個標準技術體系,在我國東北部進行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在省內首次通過《吉林省黑木耳無公害代料地栽生產技術規程》的審定,通過“五位一體”模式進行推廣示范、培訓技術,推進了規范化栽培系。通過設施化技術的發明創造,實現了自動化菌包廠完成了技術集成,為食用菌規模化發展提供產業化技術體系支持。
盡管吉林省黑木耳產業發展比較迅速,但仍然存在著如原材料資源緊張、可替代物研究進展緩慢、菌種市場管理混亂、專業人才匱乏、科技創新能力不夠、生產管理不規范、產業標準有待提升和環保形勢嚴峻等問題。為此,筆者認為吉林要推動全省黑木耳產業持續高效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還須在幾個方面下功夫。
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加強種質資源基地建設。按照“一區一館五庫”食用菌資源保育技術體系高位推進。加快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黑木耳品種,實現高產優質抗病,適應社會需求。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引進和開發菌種保存技術和馴化選育技術,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和培訓工作,培育出可大面積栽培的優質黑木耳品種。
培育打造黑木耳菌種企業
從市場規律出發,在黑木耳主要生產區培育1?2家黑木耳專業化菌種企業,選育適宜寒地氣候和資源特色的新品種,提高菌種質量,形成集新品種研發、菌種保藏、菌種測試與推廣、菌種檢測為一體的黑木耳菌種企業,確保標準化黑木耳菌種有效供應,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保障黑木耳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按照標準化、清潔化生產要求,建設一批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成果突出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加快土地流轉,進一步加強種植基地基礎設施改善升級,推行“五統一”,即統一種植標準、統一管理、統一供水、統一供電、統一指導培訓。改善更新栽培技術,大力發展大棚吊袋,進一步提高黑木耳生產標準化水平。
建設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
鼓勵企業加強標準研究,開展黑木耳機械設備創制、生產研發,力爭實現黑木耳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包括黑木耳原料加工、拌料、裝袋、滅菌、接種、上架、自動掛袋、自動起壟鋪膜、打孔和自動采收的設備。
加強產品監管體系建設
加強對黑木耳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突出產地環境監控、投入品監管、生產技術規范、市場準入、市場監測等關鍵環節,做到“三個不出廠”:不符合質量安全的菌包不能出廠、不符合質量安全的黑木耳不能出廠、不符合質量安全的黑木耳加工產品不能出廠。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可控、運轉高效、反應迅速的黑木耳產品質量監管體系。
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產業重大關鍵技術協同攻關。整合科研資源促進科技創新,借助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省重點項目等支撐,重點在野生黑木耳資源調查與鑒定、育種與栽培研究、新品種引進、黑木耳精深加工等方面合作攻關,產業集群區內建設比較完善的研發、檢測、產品展示等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加工龍頭企業有專門的研發和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開發應用高新技術、設備和工藝,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探索科技型企業培育新模式,培育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型種子企業。
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
構建靈活的人才培育機制,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站、行業協會、龍頭企業有機結合起來,讓黑木耳專家能夠到一線傳播新知識和新技術,讓基層技術人員不斷接受函授、短期技術培訓等形式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支持黑木耳企業(機構)面向國內外重點高校院所和行業領軍企業,通過顧問指導、項目合作、技術入股、機構共建、離岸服務等多種方式,靈活引才用才,在科技項目立項、科技成果獎勵、人才項目評選等方面,與全職引進人才、本土人才同等對待。
在未來發展中,應該以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為目標,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控制規模、穩定產量、綠色發展帶動結構優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整合優勢資源,按照黑木耳產業和旅游產業相互促動、共同發展的模式,突出基地建設、品牌建設和龍頭企業建設,積極推進黑木耳產業化進程,構建產業多元化、產品多元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黑木耳產業發展新格局,促進產業發展、企業壯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面實現建設北方特產業大省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