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產品國際貿易專題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2021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專題報告會上,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宋聚國作專題報告。以下為發言要點摘編。

  黃季焜:國際貿易促進國家食物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黃季焜表示,由于全球水土資源與人口的空間分布差異,長期以來國際貿易不斷增長。國際貿易提升了全球與國家食物安全的保障能力,同時促進了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未來國際貿易在保障食物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領域還將起更大作用。

  黃季焜表示,對外貿易在促進我國農業發展、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國內市場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逐漸整合,促進了勞動與資金密集型農產品的出口,增加了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進口,在緩解國內水土資源壓力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為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由于我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例如大豆、食用油、玉米和奶制品等),其出口國的生產有比較優勢,他們生產每公斤這些農產品所需要的水土資源顯著小于我國;因此,我國這些農產品進口的增長,也為全球節約了大量的農用水和土地,對全球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黃季焜認為,中國未來除了口糧(大米和小麥)需求下降外,其他農產品需求都顯現增長趨勢。雖然主要農產品國內生產也將不斷增長,但食物生產增長總體上低于需求增長。食物自給率將從現在的94%左右進一步下降到2035年的90%左右,但口糧完全能夠自給,進口增長的主要是玉米、大豆、牛羊肉、奶制品等農產品,但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是可控的。

  對于國際貿易,黃季焜認為,應該繼續推進對外開放改革,通過國際貿易進一步改善我國農業生產結構,保障國家糧食等食物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但未來飼料糧(特別是大豆)進口要多樣化,包括進口國的多樣化、進口品種的多樣化,同時發展油料、牧草等替代大豆作為蛋白飼料,下降依賴國際市場的風險。

  從農產品政策來說,未來的增長主要高值農業。黃季焜認為,國內大循環要以高值農產品為主,增加農民收入,在國內提升加工增值部分。國際大循環,一方面要促進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另一方面要適度進口飼料及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進口,通過進口飼料來促進國內畜牧業的發展。

  宋聚國:中國農產品貿易面臨機遇和挑戰

  宋聚國表示,自中國2001年加入WTO以來,農產品貿易呈現四個特點:一是中國農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農產品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二是中國農產品貿易與國際市場緊密程度不斷加深,國際貿易地位顯著提升;三是進口成為保障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加了國內農副產品有效供給;四是出口成為促進農業增值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要看到,在農產品貿易快速發展的同時,部分產品進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國內產業面臨一定壓力,進口來源國的高度集中也給國內供給穩定帶來風險。近年來,在水土資源約束限制下,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農產品出口也面臨增速放緩等挑戰。

  2020年,中國農產品貿易創下十宗“最”,其中進口額、逆差均創歷史紀錄,谷物、大豆、植物油、肉類、食糖、水果等產品的進口量也一一突破歷史最高水平。展望未來,宋聚國認為,有四個機遇:國家層面的支持政策為農產品貿易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愈加密切撬動了農產品貿易新機遇,RCEP等自貿協定的簽署開拓了農產品貿易新空間,而自貿試驗區(港)等為農產品貿易搭建了發展的新平臺。

  2021年,國際政治環境依舊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增速整體上低于預期,而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對正常的國際貿易帶來較大影響。此外,反自由貿易傾向抬頭,各國政府也更多采取自利政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形成不利的外部環境。但受到國內強大的需求推動,我國農產品貿易還將繼續增長,“十四五”后期農產品貿易額或將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