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餐桌上每10條海鱸魚,就約有7條產自白蕉鎮,白蕉海鱸品牌也因此揚名全國。這個距離澳門特別行政區20余公里的小鎮,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被稱作“中國海鱸之鄉”。近年來,在多方努力下,白蕉海鱸的招牌不斷被擦亮,白蕉海鱸已成為了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魚”、鄉村振興的“希望魚”。
千里珠江水,醉美白蕉鱸
海鱸學名七星鱸,也稱花鱸、白鱸,是東北亞特有種類,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黃海、渤海、北部灣海域和臺灣海域。
海鱸養殖的經濟效益良好,能夠在海水、半咸水及淡水水質下養殖,在有咸、淡水資源的河口池塘和網箱養殖產量更高,是我國半咸水土池塘和海水網箱的重要養殖對象。近年來隨著海鱸自然資源的日趨減少與消費需求的日益增加,且海鱸具有生長快、病害少、適應廣、價格高、效益好等特點,國內外海鱸養殖產量都呈上升趨勢。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光熱資源豐富,夏長冬短,降雨豐沛,境內有磨刀門、雞啼門和虎跳門三大水道,江海交匯,餌料豐富,水溫長期處在海鱸生長最適宜的范圍內,所養海鱸比其他產區生產期更長。
自20世紀80 年代開始海鱸人工養殖以來,斗門區通過白蕉海鱸文化節、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亞太水產養殖展覽會、亞洲海鮮展等平臺及媒體不斷宣傳推介,將白蕉海鱸打造成斗門區對外展示的金名片。2009年,白蕉海鱸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7年,白蕉海鱸入圍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21年白蕉鎮特色品種白蕉海鱸養殖面積3.2萬畝,全年總產量達12.31萬噸,約占全國海鱸養殖產量的七成,其所在的斗門區也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海鱸產區。
產學研合作強化本地良種繁育
斗門區以河口漁業研究所及本地種苗企業為載體,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以黃渤海白蕉海鱸原種為對象,重點突破白蕉海鱸繁育與選育核心制約環節,解決了斗門區苗種長期依賴外地種苗的被動局面,形成具有規模效益的本地良種繁育體系,探索黃渤海—廣東珠海良種培育新模式,解決苗種因多代繁育種質退化、成活率低、抗病力弱、運輸成本高等問題,進一步提高白蕉海鱸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通過加大養殖技術培訓力度,斗門區推廣白蕉海鱸健康養殖模式,試驗示范白蕉海鱸淡水養殖技術,提高了白蕉海鱸產品品質和效益。建立水產(白蕉海鱸)共性技術平臺,制定《無公害食品白蕉海鱸養殖技術規范》和《白蕉海鱸地方標準》,指導白蕉海鱸科學養殖生產。
斗門區還建立網絡信息技術服務,開設“農漁通”信息網絡,為養殖戶提供“斗門區水產品安全預警系統”和“水產專家系統”信息化服務,推進白蕉海鱸產品價格、產品信息網絡化,實時向養殖戶提供技術、市場等資信,發展網上營銷,提高白蕉海鱸營銷信息化水平。
農民增收“致富魚”,鄉村振興“希望魚”
經過多年發展,白蕉鎮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海鱸生產基地、交易集散中心,還是全球最具規模的海鱸加工基地。近年來,海鱸銷售市場遍布全國各大城市,還出口到日本、韓國和歐美等國家,成為中國漁業的一張閃亮名片。
斗門區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全區成立了169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其中區級以上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有力輻射帶動周邊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扶持海鱸企業“新型魚塘+新型車間養殖+品牌連鎖”的產業鏈管理模式,由企業出資金,養殖戶出人力和技術,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合作發展產業模式,健康養殖基地由一個村發展到一個片,減少中間流通環節,讓千家農戶走上致富路。
在珠海市斗門區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多家水產企業通過升級加工設備、研發創新、發展深加工農產品、質量監控等措施,打通了白蕉海鱸產業中種苗、養殖、飼料生產銷售、海鱸收購、海鱸加工、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從魚塘捕撈、運輸、開背、放血、冰鮮、冷鏈到成品,產業園研發了一套嚴格遵循國家標準的生產設備用于全產業鏈生產,實現一條魚從捕撈到餐桌只要1.5小時左右。
當前,白蕉新港片區正在建設“以白蕉海鱸綜合加工生產基地、物流集散基地和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的白蕉現代冷鏈物流園。隨著海鱸深加工技術的不斷提升,產品不斷豐富,白蕉海鱸產業將迎來百億元規模,有望打造成為廣東現代漁業最具地域特色、競爭力最強的品牌之一。
擦亮白蕉海鱸品牌
自2017年起,白蕉鎮圍繞白蕉海鱸策劃系列品牌活動,串聯融合海鱸產業、美食特產、文化習俗和旅游資源,將白蕉海鱸形象打造成為白蕉鎮的文化符號。當地建設了集白蕉海鱸文化宣傳、知識科普、產業發展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白蕉海鱸特色展館,推進品牌展示實體化。研究探討海鱸營養價值、品質特點、烹調方法等,并印制和制作相關圖文視頻宣傳資料,利用各類媒體渠道,開展專題欄目制作,加大新聞曝光度,培育和帶動一批海鱸名牌產品成長發展。
近年來,白蕉海鱸也乘上了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作為農產品食品化萬億市場的新產業新賽道,預制菜正引領新一輪的消費潮流。今年初舉辦的白蕉海鱸品牌網絡活動周暨第四屆白蕉海鱸旅游文化嘉年華上,進行了2021中國海鱸預制菜十佳企業頒獎儀式。目前,白蕉鎮有數十家海鱸加工或食品企業,將本地優質的水產原材料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強的預制菜產品,成功開拓了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的預制菜市場,部分產品更是出口到多個國家。
在多方努力下,白蕉海鱸的招牌不斷被擦亮。往年11月至次年1月,珠海海鱸塘頭價格一般為7?9元/斤,但進入2022年1月份以來,珠海海鱸塘頭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海鱸水車收購價基本維持10元/斤以上。業內預計珠海養戶平均賣一斤海鱸能多盈利2?3元,平均每畝至少能為養戶多帶來2?3萬元的收入,預計可為珠海的海鱸養殖增收超6億元。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