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枚小小的紅心獼猴桃,不僅讓四川蒼溪縣25%的農戶吃上“桃飯”,更讓其穩坐蒼溪農村經濟水果支柱產業的頭把“交椅”。2021年,蒼溪縣紅心獼猴桃實現產量12.6萬噸、產值60.66億元,從而使該縣朝著打造“世界紅心獼猴桃之都”“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目標再邁出堅實的一步。
如今的蒼溪紅心獼猴桃不僅在當地農村產業發展的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更在四川、全國乃至世界的獼猴桃產業發展的舞臺上占據重要一席。
產業扶貧 “黃金果”派上大用場
2019年9月1日,全國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在蒼溪縣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參加會議并講話。胡春華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總書記多次就產業扶貧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反復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李克強總理多次對產業扶貧提出要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會期間,胡春華與與會的各省、市、自治區領導們一道,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蒼溪縣紅心獼猴桃產業園。
地處川北的蒼溪屬深丘低山區,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有關科技人員就在蒼溪九龍山發現有野生獼猴桃分布。1980年11月,蒼溪決定大力發展獼猴桃,著手進行人工栽培技術研究,盡快實現獼猴桃從自生自滅到科學發展的歷史轉變。僅僅五年時間,蒼溪的獼猴桃栽植面積達到1.5萬畝。
1986年,蒼溪東溪鄉小龍崗山英明村二組村民李興德,在當地獼猴桃實驗園中發現了三株獼猴桃為紅肉果。從此,蒼溪翻開紅心獼猴桃研發種植新篇章。次年,在四川省科委主持的全省“中華獼猴桃鑒定會”上,蒼溪選育的4個獼猴桃品種受到專家認同,并分別命名為川獼1號、川獼2號、川獼3號、川獼4號,此舉填補了四川獼猴桃研究的空白。與此同時,以“紅陽”“紅華”“紅美”“紅昇”為代表的蒼溪紅心獼猴桃成為世界首個紅肉品種,開始走出蒼溪、走出四川,走向全國、走向海外。
1988年和2005年,廣元和蒼溪相關人員兩赴新西蘭考察,借“它山之石攻玉”,為蒼溪獼猴桃產業走向更大市場打開了思路;1989年9月,新西蘭開提地區水果種植協會常務委員雪利·蓋女士一行赴蒼溪訪問,交流獼猴桃種植、貯藏、加工等技術,助推蒼溪進一步轉變獼猴桃產業發展觀念。
蒼溪縣委書記張世忠介紹,近40年來,蒼溪始終堅持“產業立縣、庭園富民”,經過不懈努力與持續發展,全縣紅心獼猴桃產業年綜合產值超60億元,帶動貧困戶實現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成為蒼溪富民強縣的第一產業和帶動群眾脫貧奔康的“黃金果”。
蒼溪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脫貧攻堅期間,蒼溪縣以獼猴桃產業為依托,緊扣精準扶貧,多舉措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實施自強農場扶貧,圍繞“一人一畝產業園、三年脫貧超萬元”目標,通過“以獎代補”“以購代捐”幫扶貧困戶建“自強農場”8500個,帶動2.2萬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5600元。實施經營主體扶貧,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4家、家庭農場581家。實施資產收益扶貧,“盤活資金”,探索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改革,對貧困戶設置扶貧優先股,由新型經營主體年終按股分紅;“盤活資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試點,盤活農村存量閑置資產1.1億元,試點村貧困戶人均受益150元;“盤活資源”,大力開發“四荒”土地資源,種植紅心獼猴桃2.5萬畝,貧困戶人均獲利115元。
四十年咬定青山不放松 積累五大經驗
蒼溪縣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并最終成為扶貧產業,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歷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咬定青山不放松外”,還在于蒼溪縣在獼猴桃產業發展中積累了五大經驗。
該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局局長辜錫泉介紹:
經驗一:建立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蒼溪縣有獼產局、獼研所,鄉有專職技術員。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縣上就成立有獼猴桃科研協作小組,縣農業局牽頭組建了蒼溪縣獼猴桃食品飲料廠,走加工為主之路,全縣獼猴桃發展到8萬畝。之后,縣上根據獼猴桃產業發展實際,相繼組建四川蒼溪獼猴桃開發總公司、蒼溪縣政府獼猴桃生產辦公室和蒼溪縣獼猴桃研究所,實行三塊牌子、一班人馬運行。
進入新世紀,為促進獼猴桃產業發展,蒼溪縣政府獼猴桃生產辦公室、蒼溪縣獼猴桃研究所和廣元市獼猴桃研究所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各鄉鎮配備專職獼猴桃技術員。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改以加工品種栽培為主為以鮮銷品種栽培為主,紅心獼猴桃主栽品種“紅陽”進入快速發展期,蒼溪紅心獼猴桃產業開始形成。
經驗二:“三包四統一服務,二次返利”小業主經營模式帶動園區發展。本世紀初,蒼溪紅獼王協會與香港日昇公司合作,建立蒼溪紅獼王綠色果合作社。合作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按照“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農戶”的組織形式, 推行“三包四統一服務,二次返利”運行機制,實行訂單生產。縣級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對鄉鎮獼猴桃合作分社包標準化技術服務、包無公害物資供應、包商品果銷售, 鄉鎮獼猴桃合作分社對社員實行技術統訓、物資統配、病蟲統防、鮮果統銷,售后利潤實行二次返利,從而開啟蒼溪紅心獼猴桃產業發展新模式。當年,合作社在亭子園區建立基地200畝,成功帶活了亭子園區,隨后此經驗在全縣推廣。
經驗三:“獼猴桃大王”通過家庭經營模式,成功示范帶動。該縣東溪鎮村民楊正平、沈和平,是全縣紅陽獼猴桃種植先驅。楊正平1992年建園種植紅陽獼猴桃5畝,到1998年,一家僅獼猴桃收入就達30萬元,被蒼溪縣政府授予“獼猴桃大王”稱號。沈和平建成的7畝紅心獼猴桃產業園,近十年來平均畝收入8300元,一舉成為了全縣紅心獼猴桃產業的“領軍人物”之一。
經驗四:發展高端紅心獼猴桃,成功探索出獼猴桃精品發展之路。該縣橋溪鄉為全國最早、面積最大的紅心獼猴桃有機種植鄉鎮,生產的有機紅心果在全國、全省獼猴桃品鑒會上均獲得金獎。“橋溪有機果,品質好生活”成為“蒼溪紅心獼猴桃”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近20年,該鄉在院校科研團隊的指導下,大力發展高端紅心獼猴桃。全鄉獼猴桃種植面積10125畝,其中,生態種植5600余畝,有機種植(已取得有機認證)1285畝,避雨設施栽培555畝;年實現產量1500余噸,其中生態(有機)產量500余噸,產值4500余萬元。在發展精品獼猴桃的同時,該鄉走桃旅融合之路,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建生態紅心獼猴桃產業園21個,科技示范園2個,返鄉創業園6個,體驗園4個。
目前,全鄉有機認證獼猴桃面積1285畝,內含有機示范園3個,有機示范戶39戶(庭院獼猴桃),獼猴桃家庭農場16個。近年來,該鄉成功舉辦五屆“橋溪鄉獼猴桃品鑒活動”,承辦了三屆“蒼溪縣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蒼溪獼猴桃采摘節”。
經驗五:就地加工,實現產品和市場無縫對接。20世紀90年代初,蒼溪縣獼猴桃食品有限公司問世。30年來,該公司專業從事獼猴桃產品加工,著力于品牌“梁公子”建設,最終從本地的小企業發展壯大為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以“中國更專業的獼猴桃加工企業”為奮斗目標。現擁有獼猴桃(雪梨)濃縮產品、獼猴桃果肉飲料、含氣飲料、果脯果干、獼寶康等八條全自動生產線,生產有十大類56個規格的產品,年生產能力突破50000噸。
公司生產的“梁公子”牌獼猴桃果汁產品為“四川名牌”,“梁公子”商標為“四川省著名商標”。2019年12月,公司被農業農村部等國家八部委聯合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20年2月,其參與研發的“地方特色水果深加工”項目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20年8月,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在蒼溪縣舉行。現場會上,蒼溪以獼猴桃產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其“一村一品”興產業、“一戶一園”助脫貧的舉措受到與會人員的點贊。
擦亮招牌 問鼎四川農業標桿產業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精準扶貧收官后,蒼溪縣鉚定以獼猴桃為領軍產業,基地建設再上臺階:2021年,全縣建立50畝以上獼猴桃基地185個,其中1000畝以上園區6個;新建獼猴桃標準化基地11490畝,發展生態(有機)獼猴桃1987.5畝;完成低效園改造4.35萬畝;新增有機轉換證書22張,轉換有機獼猴桃基地面積9670.65畝,待認證基地面積590.85畝;新建避雨大棚4985畝,新建水肥一體化設施1.87萬余畝,新建冷藏保鮮庫5.5萬噸。
眼下,蒼溪獼猴桃產業已經走過四十年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對潰瘍病防控進行技術革新后,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已經步入創新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到2020年底,全縣獼猴桃面積達39.5萬畝,其中萬畝以上現代農業獼猴桃園區17個、鄉鎮自建園區66個,擁有業主(大戶)369個、專業合作社110個、家庭農場138個、種植農戶3.8萬戶。
然而,在蒼溪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看來,這還很不夠,畢竟,在現有獼猴桃面積中,人工種植僅有16.2萬畝,野生獼猴桃的面積遠遠超過人工種植獼猴桃的面積。圍繞“十四五”獼猴桃產業發展規劃,蒼溪縣提出把蒼溪獼猴桃產業做成四川農業中的標桿產業。
辜錫泉認為,蒼溪紅心獼猴桃“十四五”發展規劃,為蒼溪紅心獼猴桃發展提檔升級提供了制度保障,蒼溪紅心獼猴桃產業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
專家指出,蒼溪地處秦巴山區,是我國紅心獼猴桃原產地和獼猴桃最佳適生區。四十多年來,蒼溪縣積累了堅實的獼猴桃種植基礎,1997年選育的世界首個紅肉獼猴桃“紅陽”,改寫了全球以綠肉為主的獼猴桃市場格局。目前,蒼溪紅肉品種獼猴桃栽培面積占全省獼猴桃總規模的60%。蒼溪紅心獼猴桃鮮果集中上市時間為9?10月,具有天然的銷售優勢,正是中秋、國慶佳節水果供應的最好時段。
同時,蒼溪紅心獼猴桃種植也面臨一些劣勢:受地理環境影響,成片種植少,機械化操作難;受山地交通影響,基礎設施配套差,物流成本高;秦巴山區水資源分布不均,果園水源缺乏。
張世忠表示,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世界紅心獼猴桃之都”目標是有底氣的。他認為,蒼溪紅心獼猴桃產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市委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政策支持可期。此外,國產高端獼猴桃品牌形成關鍵時期帶來的市場需求機遇,2019年世界獼猴桃的進口量達158.2萬噸,而中國總進口量達19.32萬噸,占總進口量的12.21%。隨著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獼猴桃產業將開發出“企業+專業合作社+科研單位+家庭農場”等高效發展模式,實現100?300畝適度規模園區的集中管理,這將為產業融合發展帶來機遇。
未來,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蒼溪紅心獼猴桃總面積達到30萬畝的同時,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為手段、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為目標,走精品高端之路,全力打造“世界紅心獼猴桃之都”“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2017年,蒼溪紅心獼猴桃產業納入全國產業扶貧十大優秀范例;2019年,蒼溪紅心獼猴桃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第一批)價值評估榜單,品牌評估價值達80.99億元,品牌影響力指數達72.646;2020年,蒼溪紅心獼猴桃與四川五糧液、郫縣豆瓣同步納入全國首批100家中歐互認互保地理標志產品。
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明天,蒼溪紅心獼猴桃將走向更加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