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翁牛特稻米“牛”起來
時間:2022-07-05 14:55:07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劉秀峰 魏龍飛 字號:【

  翁牛特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中部、科爾沁沙地西緣,是紅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該旗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轄16個蘇木鄉鎮街道,總人口48.6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 7.3萬人,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全旗現有耕地515萬畝、林地569萬畝、草牧場356萬畝,正常年景糧食總產35億斤以上,年度家畜存欄260萬頭(只)左右,是全國整體推進有機農業第一旗、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500家產糧大縣之一和自治區33個牧業旗之一。

  2022年5月18日,由翁牛特旗委、旗人民政府主辦的“紅山稻”品牌推介會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舉行,翁牛特稻米正式啟用“紅山稻”區域公用品牌。

  作為傳統農牧區,內蒙古自治區鮮產稻谷。翁牛特旗是如何將稻谷產業做大做強的呢?

  歷史悠久,當地有傳統

  翁牛特旗種植水稻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明代。明代時,今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沿岸到處都是廣闊的濕地牧場,沼澤、水面隨處可見。在朵顏衛統治時期,由于朵顏衛與關里聯系緊密,有人從燕山以南向翁牛特引種水稻,連續引種幾年,水稻只抽穗不灌漿,不能正常成熟,以失敗告終。直到翁牛特左翼旗第四任扎薩克多羅達爾汗貝勒額勒德布鄂齊爾(1687—1730年襲封扎薩克多羅達爾汗貝勒)時期,翁牛特草原上試種水稻成功。

  據白音他拉蘇木鮮興村人講,1696年,三個金姓的朝鮮族人在翁牛特旗東部西拉沐淪河南岸的花都什村,再次種植水稻成功。當時的翁牛特左翼旗第四任扎薩克多羅達爾汗貝勒品嘗后滿口留香,連聲叫好,并賜名該地為“王爺的稻子把”。這一專用地名,一直被沿用到上世紀70年代。

  新中國成立后,“王爺的稻子把”被叫作“鮮興村”,鮮興村現隸屬于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蘇木。因翁牛特扎薩克多羅達爾汗貝勒額勒德布鄂齊爾在蒙古草原上種植水稻成功,康熙特詔:“翁牛特香米可貢內廷食用”。此后,除了清皇宮食用翁牛特“貢米”外,就是在康熙北巡,或駐蹕避暑山莊,或圍場狩獵時,食米也必用“翁牛特香米”。翁牛特草原上特產的“翁牛特香米”遂成為清代宮廷貢米。

  環境適宜,發展有依托

  “紅山稻”的優良品質離不開當地獨特的資源稟賦。

  一是地理。“紅山稻”主產地翁牛特旗地處大興安嶺西南段與七老圖山脈匯接地帶東麓、科爾沁沙地西緣,北面是西拉木倫河,南面是老哈河。地貌自西向東依次為西部中山臺地、中部低山丘陵、東部平原三個類型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高度從2020米逐漸下降到286.6米。“紅山稻”產區為東部平原地區,海拔300?500米,屬于草甸土和草甸栗鈣土,質地為中壤和輕壤,土質肥沃,適宜水稻生長。

  二是水文。翁牛特旗有西遼河兩大支流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大型水利工程有紅山水庫和海拉蘇水利樞紐工程,以及幸福河灌渠和玉田皋萬畝灌渠。

  三是氣候。翁牛特旗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溫差較大。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短促炎熱,秋季氣溫驟降,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6.98℃左右。年日照數為2850?3000小時。農作物生長的4—9月份,日照時數為1550?1650小時。

  晝夜溫差較大、光能資源豐富形成了“白天高溫烈日,光合產物多;夜間低溫,呼吸消耗少”的特點,產出的稻谷干物質積累多,直鏈淀粉含量適中,支鏈淀粉含量較高,造就了當地稻米通體圓潤、色澤晶瑩、香糯軟滑、營養全面的獨特品質。2019年,“翁牛特大米”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因為與紅山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因此得名“紅山稻”。

  措施得當,產業發展快

  約從1925年起,熱河政府在翁牛特東部的大興等地大面積墾荒種稻。新中國成立后,全旗水稻種植面積為9000畝,總產315噸,每畝單產僅35公斤。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翁牛特的水稻生產,扶持當地牧民興修水利,統籌規劃,使翁牛特濕地草原的水稻生產走上了健康有序發展的黃金時期。

  近年來,翁牛特旗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全面完善水稻產業鏈條,打造以“綠色、有機、健康、原生態”為核心價值的“紅山稻”品牌,提升全旗稻米知名度與品牌影響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助力綠色興農、質量強農、品牌富農。

  目前,全旗現有市級以上水稻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注冊水稻產品商標11個,其中著名商標1個(環康),知名商標1個(龍鄉玉品),普通商標8個(聚欣、盤谷四方、弘騰、佳航、玉府和田、轉山渠、翁旗沙米、龍鄉大地),年均銷售水稻產品約1.81萬噸。

  作為自治區第三大水稻生產旗(縣)、赤峰水稻生產核心區域,該旗目前水稻種植面積約25萬畝,占全市水稻種植總面積的83%,年產稻谷12萬噸以上。隨著科學種植技術的不斷推廣與應用,翁旗的水稻產業蓬勃發展,逐步成為翁牛特旗農牧業主導產業之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