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飼草業發展要做好“三不爭”
時間:2022-07-21 14:52:36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侯向陽 字號:【

  飼草是草食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飼草產業,是加快補齊我國牛羊肉和奶類供給短板的前提條件,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飼草產業發展,2015年起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大力發展飼草產業。2022年農業農村部制定發布《“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對指導我國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草食畜產品和強化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在當前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舉國上下狠抓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協調解決飼草產業發展的土地、水等資源問題,如何卓有成效地抓好《規劃》的落實和落地問題,如何解決飼草在哪里種和如何種的問題,仍面臨許多現實的挑戰。筆者認為,依據我國國情,要切實解決飼草產業發展難題,促進飼草業和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認真打好六張牌,努力做好“三不爭”大文章。

  所謂“三不爭”,就是指“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糧爭水”。事實上,由于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的危機感和緊迫性,在不少領域已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共識,比如,在生物能源、稻漁共作、菌草開發、木本油料、藥食同源開發等多個領域,都先后提出了“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策略。2007年農業部出臺《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年)》,明確提出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農業發展的第一任務,開發能源作物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亞洲開發銀行基于亞洲區域尚有5.6億人口處于饑餓狀態,占到全球饑餓人口的2/3左右的認識,明確提出不支持將可以種植糧食的土地用來種植最終生產生物燃料的作物。隨著我國草食畜牧業的發展,飼草需求缺口將越來越大,但考慮到我國人口基數大、糧食安全特別是口糧安全居頭等重要地位的國情,應當明確飼草生產“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策略。同時,考慮到我國還是一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確保水對糧食生產的保障和支持。因此,堅持“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糧爭水”應是我國飼草產業健康永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

  要做好“三不爭”文章,關鍵要打好如下六張牌:

  一要打好糧食分賬牌。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定義,糧食安全是指保證人類能夠得到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近年來我國連年糧食豐收,已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占有量達到480公斤,遠高于國際糧食安全400公斤的標準線。但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2021年進口大豆、油料和肉類相當于9億畝土地的糧食生產量。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是口糧絕對安全、飼料糧缺口較大。現在仍然存在的“人畜共糧”問題使我國糧食安全戰略陷入很深的困境。將口糧和飼料糧分賬管理、分級保障,是有效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對于口糧,要確保絕對安全,包括考慮極端氣候、國際政治等因素波動下的絕對安全,確保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自給率達到100%。對于飼料糧,則要多途徑最大限度地確保安全,充分利用“四荒資源”,優化生產結構,提高保障的力度和質量,且不與糧爭地。

  二要打好閑田資源利用牌。我國地大物博,生態氣候類型復雜,各地每年約有農閑田地4億畝。這些空閑的土地資源要生產一季成熟的糧食作物比較困難,但其水、熱、光等自然資源足以生產一季優質牧草。因此,如何利用好農閑田地種植優質牧草,是解決我國糧食和飼草料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已對閑置農田種草展開了系統研究。將牧草引入當地農作物系統中,可以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率,提升牧草產量,推進農業綜合發展;在全國各地不同的農閑田地中,通過合理的時間與空間構建,引入飼草種植的新模式,建立新型的草田輪作制度,可以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和變革;利用閑置土地作為牧草種植區域,有利于牛羊產業的提質增效,促進草食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充分挖掘農作物種質資源潛力,選育和利用飼用玉米、飼用大豆、飼用高粱、飼用稻、飼用谷子等資源和品種(系),可以有效擴充飼用作物資源和品種庫,有效提高草田輪作模式的多樣性。

  三要打好中低產田和邊際土地資源利用牌。據農業部《關于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的公報》統計,我國耕地超七成以上屬于中低產田,面積達13.28億畝。我國擁有各類邊際土地11.7億畝,其限制因子包括干旱、寒冷、貧瘠、鹽堿、酸度大等。中低產田和邊際土地種植糧食的單產能力不高,但種植牧草因以收獲莖葉等營養體為目的,對生長期內氣候和土地資源的時間匹配性要求相對不嚴,能更充分地利用氣候、土地和生物資源,可使單位面積的生物量大幅度提高,可以有效解決飼草料的缺口問題。要加大力度,依靠技術攻關和集成,培育和推廣適應不同類型中低產田和邊際土地制約條件的飼草和飼用作物新品種,研發示范可持續改良不同類型制約條件的綜合治理和利用技術,建立不同地區高效節水、節肥、節地的飼草種植模式,持續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打好優質抗逆鄉土植物利用牌。鄉土草種在當地起源或在當地長期馴化過程中,具有極強的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環境的特性,在畜牧業發展和生態修復過程中是抗逆性和適宜性最強的草種和非常珍貴的種質資源,但一直以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開發和利用則更少。面對當前草品種主要以國外進口品種為主、在當地適應性和穩定性較差的“卡脖子”問題,亟需有計劃地加強不同地區鄉土草資源的搜集、評價和選育利用工作。要系統開展鄉土草核心基因資源重要性狀的精準鑒定,鑒選、挖掘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等優質資源供遺傳研究和育種應用;利用基因芯片、基因組重測序技術,開展種質資源基因型精準鑒定,結合表型,挖掘育種關鍵基因位點;利用有性雜交、EMS誘變、分子標記輔助、轉基因育種等技術,發現優異等位變異基因,開發關鍵功能基因分子標記,選育適宜不同地區鄉土草產業發展需求的新品種(系);以引種理論為基礎,有計劃開展鄉土草的區域擴種引種試驗,加大鄉土草擴繁和應用力度。

  五要打好飼草高效加工和綜合利用牌。首先,要重視飼草的收獲和加工,依據不同地區和時期的氣候和飼草生產條件,合理規劃安排,加工制作高質量的飼草干草、草粉草粒以及青貯飼料等,有效降低飼草營養損失率,提高飼草產品等級和動物適口性及消化率。同時,要高度重視非常規飼草料資源的開發利用。 我國非常規飼草料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農作物副產物類(秸稈類、非主食的莖葉)、糟渣類、麥麩類、食用菌的菌渣類、餅粕類、林業副產品類(木本飼草料資源、木材加工下腳料等)等,但開發利用遠未得到足夠重視,開發利用技術也遠未成熟,加工和利用的標準薄弱,資源利用率很低。要加大力度加強對非常規飼草資源的營養價值評價、菌解加工技術、安全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示范,切實拓寬飼草料資源的生產和利用渠道。

  六要打好統籌管理效率牌。飼草種植、收獲、加工和利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像種植作物一樣管理飼草種植,加強各個環節的系統管理,通過環節耦合出效益。要加強區域布局管理,合理進行飼草種植的時空布局,合理進行種草和養畜的空間布局,減少飼草遠距離調用的費用。建立飼草種植和養殖的數據庫,依托大數據技術高效管理飼草的生產、收儲和調配利用。

  為了保障“三不爭”真正落實到位,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完善糧食統計口徑。按照人畜分糧的原則,建立新的口糧和飼料糧以及飼草料的統計體系,合理核算各類糧食的自給率和保障率,探討保障各類糧食的方法和途徑。

  二是建立長期穩定的糧食安全宣傳體系。開展系統的全國糧食安全戰略研討,正確定義既符合國際規定又符合國情的糧食安全概念,有效引導全國各地保障糧食和其他作物的生產。

  三是加強糧食和飼草生產科技體系的建設。加強種業、草田輪作技術、收獲加工和利用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保障糧食和飼草料的安全供給。

  四是科學規劃,算好土地、水等資源賬。以節水、節肥、節地等技術突破為基礎,在保障糧食生產供給的基礎上,統籌飼料糧、飼草等作物生產的用水、用地分配,提高土地和水資源利用的整體效益。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