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農,天下之大業也。實現中國夢,基礎在三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莊河是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近年來,莊河市委、市政府堅持因地制宜,嚴格遵循農業發展規律,科學把握農業的多樣性、差異性,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逐步形成了以“三化”“三賦能”和“三保障”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現代化創新發展之路。
“三化”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基
路基的穩定性決定了道路質量,基礎牢不牢靠直接關乎農業現代化成敗。莊河市致力于以建設“標準化”綠色農業、“集約化”特色農業、“品牌化”精品農業,筑牢農業現代化基礎。
以“標準化”保障農產品品質。作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莊河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特別注重以“標準化”提高農產品質量,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數量現已超過60個,擁有綠色食品27個、有機農產品5個。正是得益于“標準化”建設,莊河成為了聞名遐邇的“藍莓之鄉”“草莓之鄉”“莊河大骨雞之鄉”“絨山羊之鄉”“柞蠶之鄉”“蘋果之鄉”“ 歇馬杏之鄉”“雜色蛤之鄉”“海參之鄉”“世界蜆庫”。莊河藍莓、草莓、大米、山牛蒡、滑子蘑、雜色蛤、牡蠣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以“集約化”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莊河立足實際,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農業經營主體,現共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2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23家、大連市級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85家、家庭農場206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家,“集約化”初見成效。莊河是全國產糧大縣,耕地面積達207萬畝,其中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20余萬畝。莊河是畜牧業生產大縣,連續15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肉類總產量穩定在21萬噸以上。莊河市設施農業占地面積18萬畝,水果總產量36.2萬噸,逐步形成了一鄉一業的發展態勢。
以“品牌化”提升農產品效益。近年來,莊河農業產業堅持走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轉型之路,規劃新建了18個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園,石城鄉建成全國農業產業強鎮。莊河草莓種植面積10.5萬畝(設施),產量10萬噸。莊河藍莓4萬畝,產量1.2萬噸,產量和面積居全國縣域之首,入選2019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莊河蘋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15萬噸。莊河歇馬杏被譽為“杏中之王”,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1500噸,已開發出歇馬杏果醬、罐頭、酒等系列產品,在遼寧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多次獲得金獎。莊河大骨雞是全國著名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種,主要分布在山區鄉鎮,年飼養量300萬只,“莊河大骨雞”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通過做大做強品牌,提升地標農產品差異化和競爭力,形成特色農產品闖市場的“金字招牌”,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
“三賦能”搭建農業現代化發展快車道
提速與賦能密不可分,莊河市通過科技賦能、金融賦能、數字賦能按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快進鍵”,跑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加速度”。
近年來,莊河全市共建成高標準農田71.2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3%,基本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居全省前列。農業科技貢獻率70%,遴選農業科技示范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4500個。建成鄉鎮動物衛生監管信息追溯平臺21個,實現了省市縣互聯互通。莊河市檢驗檢測認證技術中心的檢驗檢測能力位于全省先進實驗室行列,為農產品質量檢驗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遼寧農業科學院大連分院為莊河農業產業提供智力支撐,引進作物新品種258個,效益超過1000萬元,引進國內藍莓繁育種苗企業1家,培育藍莓新品種種苗200萬株。
在金融扶持精準脫貧方面,莊河市廣泛開展“扶貧貸”業務,發放扶貧貸1865筆8720萬元,獲評“全國農村金融優秀精準扶貧產品”,在全省政府購買金融服務項目評審中排名第一,目前正接續推出惠民力度更大的“興農貸”金融產品。莊河先后與4家銀行開展“整村授信”信貸模式,行政村覆蓋率84%,授信額度8.24億元。
電子商務可以通過網絡和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推動傳統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莊河市現已建成205個村鎮級電子標準化商務服務站、180個益農信息社,讓農戶可以直接與市場進行對接和溝通,打破了傳統中間商采購再賣向市場的結構,形成了“農戶+買賣市場”的直接售賣模式,減少農產品銷售中間環節,提高了農民生產效益,農產品線上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莊河獲評2020年度國家農村電商典型激勵縣。
“三保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保駕護行
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強有力的保障措施。莊河市通過組織保障、要素保障和資金保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保駕護行。
近年來,莊河市堅持黨建引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鄉村振興組織保障。建立市級領導鄉村振興聯系點和定點幫扶制度,選派104名“第一書記”入村工作。開展“百企聯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動,促成13家民營企業與25個原低收入村結成幫扶對子。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221個村按標準完成“兩委”換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成立鄉村振興局,推出鄉村振興“十個一”工程,帶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走深走實。
莊河加快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234個村級組織(含涉農社區)全部完成清產核資,232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三變”改革作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部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共有集體經營性資產6.41億元、資源性資產126.8萬畝,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成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完成確權登記頒證面積154萬畝,頒發權證18.7萬本。全市農村共流轉土地58.8萬畝,占家庭承包土地總面積42.5%。耕地全程托管服務面積超過9000畝。
莊河市堅持優先保障農業支出,不斷加大三農領域資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間,大連市共撥款27.9億元,莊河市本級共投入資金33.6億元。在原有產業幫扶的基礎上,投資5243萬元新建鞏固提升項目13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5個。投入1200萬元完成長嶺鎮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建設,扶持1個藍莓生產基地進行數字化改造。
目前,莊河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已初見成效。盡管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莊河全市農業總產值仍實現9.9%的增長,達到261.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9元,同比增長10.9%。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做好現代農業發展大文章,服務鄉村振興大戰略,莊河市正凝心聚力、全力以赴,以優異成績奮力譜寫莊河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作者系遼寧省莊河市副市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