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紫陽村,臺青楊詠安的制茶車間里香氣撲鼻,炒茶聲與工人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春茶豐收的序曲。
“這份榮譽對我是很大的認可,說明臺胞扎根大陸、投身農業大有前景。接下去我會加倍努力,堅持做好茶葉、參與鄉村振興、服務社會。”對于獲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楊詠安喜上眉梢。
成功接棒
“今年春茶產量超過10噸,收成比去年足足多了三四成,又是一個豐收年!”楊詠安剛一開口,就忙著跟筆者分享喜訊。
作為漳平九德茶業有限公司“掌門人”“90后”的楊詠安已經算是一位“老茶人”。從學茶、種茶,到品茶、制茶,他與茶結緣的故事,跟這片熱土密不可分。
來自臺灣臺中的楊詠安,出生在一個茶葉世家。聞著茶香長大的他,自小就有“臺灣茶源自大陸”的認知。楊詠安尚在幼年時,他的父親楊瑞騰成為最早一批到漳平種茶的臺灣茶農,一手創辦了九德農場,推廣種植臺灣高山茶,事業發展得有聲有色。2008年,乘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18歲的楊詠安決心“登陸”,到茶葉發源地“闖蕩一番”。
天福茶學院(現漳州科技學院),是楊詠安求學的第一站。為了系統學習茶文化,他報考了市場營銷專業,還跨學科學習茶葉加工技術、茶文化等課程,識茶、制茶、評茶本領與日俱增。畢業后,他又進入福建農林大學,進修茶產業經營管理相關知識,為接棒農場作準備。2014年,楊詠安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農場2.0時代”自此開啟。
“父輩認為只要把茶種好就行,我們現在不僅要種好茶,還要會包裝、懂營銷,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楊詠安坦言,與老一代臺商相比,“臺二代”的思維更活躍,創新力也更強,“但父輩敢拼會贏的精神不能丟”。
保持一腔熱情的楊詠安,很快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如今,九德農場擁有茶園面積超千畝,生產的臺灣高山茶、東方美人茶等備受消費者歡迎,屢屢在兩岸各類茶比賽中獲獎。
享受紅利
“跟著惠臺利民政策走,錯不了!”事業的紅火,讓楊詠安感念政府的“護航”。
作為漳平臺創園“臺二代”接棒創業的第一人,楊詠安在惠臺利民政策落地過程中常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政策紅利,讓他頻頻嘗到甜頭。
剛開始接手農場,有個難題困擾著楊詠安。原來,自父親退休后,農場產權一直無法過戶,導致楊詠安的很多計劃不能落地,農場發展受阻。“父親一直想將林權過戶給我,但因為臺胞身份,就是沒法辦理過戶手續。”楊詠安介紹說,農場項目一旦涉及林權方面,簽約必須父親到場,費時費力非常不便;由于沒有過戶,他去銀行無法辦理貸款等。
這一“絆腳石”,可愁壞了楊詠安。2018年,好消息傳來:大陸“31條”、福建“66條”相繼出臺,“臺二代”關心的林權過戶問題迎來了解決契機。當年底,楊詠安順利拿到了5本、合計面積1000多畝的林權不動產登記證書,這也是大陸首位臺胞獲得林權不動產證。
有了“紅本本”,楊詠安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干。次年,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楊詠安急需向銀行貸一筆款。很快,在當地部門對接下,楊詠安憑林權證順利貸到200萬元。“土地是農業的根,林權問題解決了,融資難題迎刃而解,發展更有后勁了。”
楊詠安嘗到的政策紅利遠不止于此。2018年開始,福建省級財政每年安排數百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臺創園內臺農貸款貼息補助,受惠項目涵蓋茶葉、水果、花卉等。
楊詠安給筆者算了一筆賬:2020年,他向銀行貸款200萬元,用于購買農資材料和茶山日常管理,貸款期限一年,原本光利息就要付9萬元。根據貸款貼息政策,他向臺創園提交貼息資金申請,最終拿到8萬元左右的補貼款,貼息比例高達85%,相當于一年下來僅支付1萬元利息。去年,他又向銀行貸了300萬元,并領到12萬元的補貼款,企業資金壓力大大減輕。“多虧這些好政策,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大家的干勁更足了。”
憧憬未來
身著采茶服,腰系小竹簍,跟著茶農學采茶,手工DIY一份高山茶,再給父母沖泡一壺好茶……一群群“小茶人”鉆進茶園體驗農耕的畫面,時常在九德農場上演。
“2019年,我們開始做研學,主要針對12歲以下的小朋友,項目主要包括采茶、制茶、認識動植物、茶文化課堂等,希望透過自然農耕教育,更好地推廣和傳播茶文化,加強青少年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為此,楊詠安和妻子親手打造了一間充滿禪意的茶室,經常舉辦“我是小小茶藝師”等研學營,頗受歡迎。
“研學熱”讓楊詠安嘗到新甜頭,也讓他看到了三產融合的商機。截至目前,九德農場累計推出數百場主題研學活動,接待小學生2萬余人次。“一次研學營四五百人,省內外報名的都有,不少福州、廈門等城市家庭的孩子還多次參加。下一步,我們打算提升研學基地景觀,進一步豐富采茶、制茶觀摩與體驗感。”
近年來,漳平興起賞櫻熱,當地十里櫻花漫山開的盛景吸引了無數游客,既帶來人氣,也帶來經濟效益,更帶動成千上萬農戶增收。“農林22條”明確支持臺胞臺企發展鄉村特色農業、鄉村休閑旅游等產業,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看到了商機的楊詠安開始廣植櫻樹。他將150畝荒山翻墾為櫻花園,專門面向景區、鄉村及觀光業者供苗。“去年賣了2000多棵櫻花樹苗,銷售額達200多萬元,客戶遍布全省各地。”楊詠安說。
櫻花樹下,茶園深處,楊詠安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位敢闖敢干的“90后”臺青今年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龍巖新農人協會副會長,“做個新農人,扎根鄉土大有可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