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圍繞長江、嘉陵江和烏江三大流域的冬油菜優勢產區,整合資源落實政策、選育推廣優質品種、輕簡栽培技術,積極提升農戶種植效益,在全國面積、產量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油菜種植面積從2007年的203.06萬畝提升至2022年的404.92萬畝,年產量從23.19萬噸提升至54.64萬噸,全市入統企業年處理油菜籽和年精煉菜籽油能力由2015年的25.65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73.51萬噸,有力保障了重慶百姓的“油瓶子”。
推廣優質品種讓“油罐子”多裝中國油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在有限耕地上多產、優產,種子自然是關鍵。重慶市不斷完善品種審定標準,實施科企良種攻關項目,引導和支持油菜品種選育創新。品種由單純追求高產、抗倒向高產、雙低、優質、抗病、抗倒,再到高產、雙低、優質、高油、多抗、特色等轉變,選育了渝黃、慶油、渝油、萬油系列等30多個黃籽、雙低、高油、高油酸油菜,以及油蔬兼用、不同熟期的突破性油菜優良品種。
5月13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傳來好消息,今年重慶多地小春糧油作物喜迎豐收,特別是重慶大面積推廣的小春作物——油菜,年產量達54.64萬噸,較上年增加2.18萬噸,創14年來新高。
“這主要得益于市農科院培育的油菜新品種——‘慶油’系列的大力推廣。”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糧油處二級調研員安傳林說,近年來,重慶加強油菜新品繁育工作,先后成功培育出“慶油”系列品種,實現了從“三碗菜籽一碗油”到“兩碗菜籽一碗油”的突破。
“相比其他品種,‘慶油’系列品種優勢突出,比如莢果多、長勢健壯、菌核病染病少等。”安傳林說,2016年特高含油品種“慶油3號”誕生,含油量達49.96%,創造了當時我國冬油菜區含油量最高紀錄;2019年“慶油8號”誕生,含油量高達51.54%,再次領跑全國。
“目前,‘慶油’系列在重慶推廣種植面積達200萬畝。”重慶市農科院研究員、市油菜產業體系首席專家黃桃翠說,種植面積較去年增長約40%。同時,全市十多個點的測產結果顯示,“慶油”系列平均畝產量超200公斤,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約20公斤。
在重慶市開州區溫泉鎮縣壩油菜基地“慶油3號”油菜現場測產,除去水分、篩除雜質后,抽樣田塊最高畝產達301.1公斤,刷新重慶市油菜單產紀錄。與此同時,全市油菜平均畝產達到134.94公斤,較上年增加1.2公斤,也創下新高。
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三峽試驗站站長、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徐洪志介紹,慶油3號油菜單產301公斤,是重慶市歷史上的一個最高紀錄,實現了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
據介紹,重慶正在逐步普及“慶油”系列油菜新品種,同時采用條狀撒播,配合合理密植、機械化耕作、秸稈還田等技術,增產效果明顯。
整合資金 提升科技水平
據悉,重慶市每年整合8000余萬元部級和市級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資金,積極發展油料產業。特別是每年中央產油大縣獎勵資金全部用于油菜產業發展,市里根據面積、產量等因素及時全部分解下達區縣,主要用于購買種子、專用配方肥和硼肥等。
“得益于油菜產業穩定發展,每年的獎勵資金增量都在300萬元以上,2021年提高到了7164萬元。”據介紹,2021年重慶市秋播統購發放種子30余萬公斤,覆蓋全市總面積75%以上。31個區縣配套農藥、肥料或綠色防控物資用于發放農戶或開展示范片建設。
正是有了資金投入,重慶市才能在科技上持續加力。
嚴把品種許可關,促良種覆蓋率顯著提高。嚴格品種標準,目前,重慶市共審定登記油菜品種近50個,油菜品種由單一化向綜合化方向發展,油菜良種覆蓋率達96%,比1997年提高了50個百分點左右。實施品種撤銷審定,先后2批次、撤銷大田表現有缺陷審定品種6個,保障油菜生產用種安全。
加大主導品種推介,促優質率顯著增長。2010年以來累計開展品種展示示范和風險跟蹤評價品種2000個(次),充分掌握品種大田表現,并按照含油量高、雙低、優質、推廣面積較大、種子質量好等原則,2015年以來推薦油菜主導品種共7批次、137個(次)。帶動全市2021年雙低油菜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比重近94%,比1997年增加了90個百分點。主導品種種植面積占油菜種植面積70%左右。
高油品種顯著擴大。2021年全市推廣的49%以上高含油量品種28個,雖然個數僅占推廣油菜品種的10%,但推廣面積占全市油菜種植面積的近43%。
農機農藝深度融合。開展整地、播種、收獲環節機型篩選、改裝和技術配套,油菜播種質量全面提升,機收損失率降低到5%以下,種植效率提高十余倍。帶動直接種植效益100?150元/畝。
油菜加工轉化有平臺。重慶市糧食局指導油料加工企業與江南大學、西南大學等“借力借智”共建創新研發平臺,建成重慶市菜籽油健康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健康食用油綠色制造技術創新中心、西南菜籽油營養與健康聯合研究中心等,并成功申報博士后工作站1個。積極開展《油菜籽適度加工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冷榨菜籽蛋白的堿性電解水提取工藝及其結構性能表征》等課題研究,累計取得專利授權43項。
提升品質 打造金字招牌
為滿足人們對糧油安全、營養、健康的需求,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重慶市糧食局積極推進重慶好糧油團體標準建設,填補了當地糧油行業團體標準的空白。印發了《“重慶好糧油”評選辦法》,為“好糧油”的評選制定了客觀標準,為引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生產綠色、有機、無公害糧油,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提供了標準遵循。
為擦亮“重慶好糧油”金字招牌,重慶市投資近5億元,開展油菜籽基地建設、菜籽油包裝加工生產線提檔升級、菜籽油質量追溯系統建設、質檢能力提升、“好糧油”產品宣傳等項目,切實提升菜籽油產品品質。通過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第15屆中國(重慶)新春年貨購物節等展會,宣傳推介“重慶好糧油”生產企業及其產品,展示了重慶糧食行業發展成就,提升了本地優質糧油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重慶好糧油”標識來選購品質過硬、安全有保障的重慶優質糧油產品。
此外,在“重慶好糧油”金字招牌下,重慶大力引進、培育油料加工企業,打造知名品牌,壯大產業集群。各油菜主產區培育當地加工企業近百家,打造出“紅蜻蜓”“紅土地”“金人”等本地知名品牌。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培育大戶、合作社、企業等規模化種植戶超千戶,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9000余個,有效提高了油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到位率。
(本刊綜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