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開江:“稻田+” 打造魚米之鄉
時間:2022-09-07 15:02:12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李傳君 字號:【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的地形地貌,呈東北往西南逐步從深丘、淺丘向平壩過渡,絕大多數鄉鎮地勢相對平坦,且境內河流眾多,各種水利工程4200余處,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

  開江素有“川東小平原”之稱,近年來,開江著力打造“稻田+”,建設川東魚米之鄉,稻魚、稻蝦、稻蛙、稻蟹等稻田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民收益也相對較高。

  開江縣稻漁現代農業園區,涉及講治、甘棠、任市、廣福、長嶺5個鄉鎮、67個村,轄區面積46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8.9萬畝,其中稻漁綜合種養規劃面積11.6萬畝,目前已完成7.6萬畝,園區綜合產值達26.2億元。園區2020年躋身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經過多年發展,開江縣稻魚綜合種養產業不斷提檔升級,逐步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單一走向多元,產業鏈不斷延伸,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農民、業主和村集體收益也不斷提高。

  種稻又養魚 效益翻幾番

  “你看,這700畝稻田水稻長得多好!”講治鎮燈塔村黨委書記劉江川說,“過去都是些田塊細碎的田,今年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部變成了方方正正的大田塊,完全適宜機械化耕種了。”不僅如此,這些田里,還放養了鯽魚,等稻谷收割的季節,魚也能捕撈賣錢。

  2019年起,開江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惠及燈塔村,當年實施了500畝,連同今年初實施的這700畝,全是按照稻魚綜合種養的標準建設的。稻田從原來最小一分、最大兩三畝變成了最小兩三畝、最大八九畝,而且田塊一邊或兩邊開溝養魚,溝寬1.8米,溝深1.5米。

  “如果說采用一季魚加稻油輪作,那么3月往溝里放五厘米長的鯽魚,稻子生長的季節,魚可游到水稻區域;稻谷收割前將田中水放干,一邊收割稻谷一邊捕撈鯽魚。”劉江川說,這樣算來,水稻每畝可產1200斤,鯽魚可捕撈200多斤。秋季稻田翻耕種油菜。

  還有一種模式就是兩季魚加一季稻。同樣是3月往溝里放鯽魚,然后種稻,但是水稻收割、鯽魚捕撈后,須重新往田里灌水,投放花鰱或白鰱等魚類,養至春節前后捕撈出售。“因今年糧食安全尤為重要,這種模式相對較少,主要還是第一種模式。”劉江川說。

  綜合效益怎樣呢?以第一種模式為例:水稻每斤1.25元,每畝產值為1500元;油菜每斤3元,每畝產值六七百元;鯽魚每斤12~15元,每畝產值2400~3000元。一季油菜收入可抵全年糧食生產成本,養魚成本除去1200~1500元,每畝綜合純利潤可達3000元。

  農民最高興的是,種田比以前輕松了,效益還翻了倍。“以前靠手工勞動,辛苦不說,每畝頂多能賺1000元,現在全程機械化,從育秧到機插,或者直接無人機直播,后面的飛防、收割都是機器,農民根本就費不了多少勞動,養魚也費不了多少工夫。”劉江川說。

  借潛江經驗 走開江新路

  湖北潛江人劉進,2019年通過開江縣招商引資來到開江,在任市鎮觀音閣村進行稻蝦模式示范種養,目前共帶動全縣1000余畝,農民從種稻、養小龍蝦中獲取了更高收益。“這種模式在湖北潛江已廣泛發展,開江我是第一人,開發潛力很大,前景很好。”劉進說。

  劉進的種養基地是幾塊經過精心整理過的方正田塊,每一塊田四面開溝養蝦,中間種稻。與眾不同的是,種稻區域采用的是無人機直播,比當地機插秧差不多晚一個月,6月初到6月中旬播種,國慶節前后收割。“因為小龍蝦捕撈季節是4—6月,捕完后才能種稻。”

  每年3月,按每畝80斤的量投放蝦苗,大約8000尾,每天傍晚喂一次專用飼料,到4月份就可長到每尾4錢左右,體重是投放時的4倍,每畝可捕撈200斤左右,留100余斤讓其潛入四面開的溝里,作為種蝦繁殖,第二年便可不用投放蝦苗,然后以此循環發展。

  “稻子收割后,基本上沒啥事了,只是做一些下一年的準備工作。”劉進說,等翻了春,得把潛伏的種蝦引出來,讓他們繁殖,頭年沒捕撈完的種蝦繁殖力很強,蝦苗除了自己養,還可大量出售。“200畝總共還可賣一萬斤蝦苗,每斤12元,蝦苗都可賣12萬元。”

  因此,這種稻蝦模式綜合效益是比較高的。劉進給筆者算了一筆賬,800斤稻谷可賣800余元,除去成本純利近600元;200斤小龍蝦,每斤15元以上,就是3000元,除去土地流轉費和其他成本1200元左右,純利1800元;200畝稻蝦總純利潤可達到60萬元。

  “除了每天投食和捕撈時用工稍大一點外,其余時間我一人都可以忙得過來。”劉進說,200畝一個家庭完全可以勝任,因此這種模式很適合家庭農場來做,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跟他一起發展這個產業,把湖北潛江的成功經驗借鑒過來,在開江走出一條又寬又大的新路。

  依靠高科技 延長產業鏈

  在任市鎮靖安社區,有一種“121”尾水循環利用模式,體現了一定的科技含量。主要是對淡水魚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養殖富營養水體進行循環利用,通過合理分配水體的營養物質,分階段養殖不同的水產品,最終將水體的營養物質轉換成有質量的高價值水產品。

  “1”是指養1畝田的“鱖魚、鱸魚”,投餌產生的肥水和富營養水體,進入“2”畝的四大家魚加“珍珠蚌”二級過濾凈化養殖區域,使養殖水指標符合三類水要求,再進入“1”畝“稻蝦、魚、大閘蟹”終端凈化養殖區,最終使養殖水體的排放達到地表水三類。

  來到任市鎮黃瓜店村1270畝智慧水產基地,全縣智慧水產平臺建設于此,可現場指揮調度、實時監控、無人機巡航、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等。能打通線上線下數據鏈,對各個生產環節實時直播,還可自動生成二維碼,便于消費者追溯產品生長地塊、塘口和環境。

  進入任市鎮三清廟村全國健康水產養殖示范場,該場總體規劃面積1.2萬畝,現已建成面積1.1萬畝,其中,標準化蝦苗基地1800畝。基地建有博士工作站1個,擁有以上海海洋大學馬旭洲博士為組長的專家服務團隊,并派駐3名研究生常駐基地開展技術指導。

  在講治鎮高速公路出口,正在打造的“田城·稻漁之窗”主題微田園綜合體,是開江縣稻漁現代農業園區的起始站,是農旅融合的展示窗口。綜合體占地320畝,由現代化工廠養殖區、“稻田+”種養模式展示區、農事綜合服務區、農創文創中心四大部分組成。

  據介紹,現代化工廠養殖區主要推廣鱸魚、巖原鯉魚缸體高密度養殖技術,“稻田+”種養模式展示區主要展示開江“稻田+”綜合種養各種模式,農事綜合服務區主要包括烘干中心、育秧中心、農機展示及維護中心等,農創文創中心兼具游客接待、電商銷售等功能。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