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經濟的血脈,冷鏈物流在雙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十分重要。
近年來,我國水果、蔬菜等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也推動了冷鏈物流較快發展,隨之其中的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問題也愈發突出。從行業鏈條看,產地預冷、冷藏和配套分揀加工等設施建設滯后,正是現階段癥結所在,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突出短板。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提出,正是為了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這個難題。
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兩年多來,中央財政以“先建后補”的方式,安排100多億元,并直接撬動社會資金400億元,支持了2.7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并支持整縣推進,新增庫容1200萬噸以上……作為貫通“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橋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正在成為供應鏈的“穩定器”“蓄水池”,農民增收的新平臺、新渠道。
農民要富起來,歸根結底要靠產業。產業越發展,就越需要冷鏈。在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脫貧地區,大多山高路遠,優質特色農產品要實現優質優價,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應季蔬菜水果的存儲期限一般能延長幾個月至半年不等,部分中藥材、菌類甚至可以常年存儲。在減少自然腐爛、抽檢查驗過程產生的物理損耗,節約人工成本,降低產后損失的同時,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通過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推動錯峰、反季上市銷售,也增強了主體議價能力和產業抗風險能力,實現增值增效。
提高農戶收益的同時,產地冷藏保鮮設施也打開了一扇農戶與企業合作走向市場的大門。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各類市場主體看好冷鏈物流業發展的前景,紛紛投資建設冷鏈項目。依托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項目,主體可以在產地實現農產品檢測、預冷、分選、加工冷藏、配貨、收儲、包裝、信息等一體化服務,并依此形成線上線下對接市場的渠道。一條冷鏈,把農戶、企業、市場串聯了起來,產業發展之路也必將更加通暢。
前不久,國務院發布“33條”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中,明確提出“在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支持建設一批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其對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從各地的實踐經驗來看,發揮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作用,不僅要“建設”冷鏈,更要“貫通”冷鏈,以冷鏈為線索,構建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加強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與冷鏈集配中心、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有效銜接,整體構建功能銜接、上下貫通、集約高效的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勢在必行。
我們有理由相信,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正成為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難題的一把鑰匙。冷鏈熱起來,產業強起來,農民也必將富起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