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威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于7月20日正式實施。根據《辦法》,山東威海市將對信用主體實施差異化監管,有效破解基層存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題,用信用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辦法》確定的信用主體涵蓋所有在威海市從事農產品生產和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等相關活動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守信主體,威海市將減少產品監督檢查頻次,給予支持參與農業系統有關表彰獎勵、評先選優、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等守信激勵。對嚴重失信主體,威海市將加大產品監督檢查頻次,并采取擴大抽檢范圍、約談法定代表人、責成直接責任人參加安全知識培訓等失信懲戒。
對信用主體實施差異化監管,既是為了貫徹上級部署要求,也符合威海市農業發展實際情況。近年來,威海市持續加快推進精致農業發展,培育出一批省級乃至國家級叫得響的農特產品品牌,文登蘋果成為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100個中國地理標志之一,乳山牡蠣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中居國產牡蠣第一位……如何把這股“熱度”持續保持下去,關鍵是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這條底線。
“傳統監管方式主要是監督抽查、風險監測,但抽檢樣品數量增加再多,也是被動地驗證終端產品。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能有效改善這一狀況。”威海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采取信用評價機制,意味著威海市正從“管產品”向“管主體”轉變,切實強化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責任意識,讓大家真正對自己的行為和產品負責。
信用評價機制如何落實到田間地頭?據介紹,威海市將根據信用主體表現,從高到低劃分“A+、A、B、C、C-、D、D-”6個信用等級。其中誠信守法類信用主體包括A+級、A級;B級以下分別為輕微、一般和嚴重失信類信用主體等。信用主體原始基準分為A級600分,可以通過自我聲明、自主申報、社會承諾等形式賦分,如利用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開展質量安全追溯即可增加150分。
在常規賦分、扣分基礎上,威海市將嚴格執行對未辦理行政許可超范圍生產經營等“關鍵否決項”,引導經營者繃緊質量安全紅線,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確保全市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