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秋分,我們迎來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更是讓農民得實惠的節日,不僅敲鑼打鼓、熱熱鬧鬧、營造氛圍,更在產業帶動、科技推廣、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讓農民的節日惠農民,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今年的豐收節尤其突出品牌強農。豐收節人氣旺、關注度高,是宣傳推介農業品牌的重要平臺,為全社會了解、熟悉、認可農業品牌提供了重要窗口。各地也抓住機遇,在豐收節期間高調推出特色農業品牌活動:
天津市啟動“津農精品”展示中心直播推介活動,讓更多老百姓了解“津農精品”,消費“津農精品”;
山西省的豐收節主場活動舉辦了“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發布會,擦亮有機旱作山西品牌;
海南省在豐收節期間舉辦全省區域公用品牌成果展,全面展示文昌雞、保亭紅毛丹、海口火山荔枝等1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15個農業企業品牌建設成果……
社會力量也在豐收節廣泛參與農業品牌的打造。金秋消費季期間,淘寶天貓不僅致力于帶動農產品銷售,還表示將扶持1000家農產品企業,幫助土貨變成“牌子貨”,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拼多多投入打造“多多豐收館”川渝專區,帶動蒲江紅心獼猴桃、會理軟籽石榴、攀枝花凱特芒果等川渝農特產品銷售,助力打響品牌。
經過五年時間,豐收節化風成俗,既是農民的節日,又成為全社會的節日,彰顯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屬性,體現了極強的延展性。這對塑造品牌來說是絕佳的機會。品牌與節日的融合,是建立消費人群共識的一條捷徑。豐收節作為三農領域最重大的節日節點,是當代三農的“記憶坐標”,也為農產品品牌市場創造了更強勁的消費勢頭和更豐富的文化氛圍。豐收節+品牌,有助于品牌突破消費環境的圈層化、碎片化,構建消費者共識,從而影響用戶心智,形成品牌的長期價值。
各地在豐收節推介農業品牌如火如荼,也要有的放矢、提質增效。豐收節放大了品牌“提籃叫賣”的聲量,但不能止步于此。節日營銷不只是利用情緒調動受眾進入特定的情境,更要融合品牌自身的特點和豐收節的特性,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在策略上,既要“高舉高打”,通過官方主推,提升活動規格,也要“細致入微”,挖掘品牌與市場的連接,把準消費心理的脈搏,有效喚醒人與人之間潛在的社交關系。關鍵是,突出豐收節特色,結合文化的沉淀,為消費者帶來滿滿的儀式感、營造十足的節日氛圍感,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讓消費者產生對品牌和節日文化的雙認同。
據了解,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首批精品培育名單即將發布,農業品牌領域的首個行業標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指南》也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的農業品牌建設將邁上新的臺階。豐收節為農業品牌亮相展示提供了絕佳舞臺,農業品牌的發展也必將成為豐收盛景中濃墨重彩的一抹亮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