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黨組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部署安排,2021年5月15日,農業農村部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以下簡稱“信貸直通車”或“活動”),針對長期困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開通信貸直通車,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事、煩心事,得到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金融機構的積極響應和一致好評。
創新背景
按照中共農業農村部黨組關于印發《農業農村部黨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農黨組發〔2021〕45號)要求,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聚焦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運用新農直報系統,直接收集受理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需求,經過審核篩選,由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提供擔保服務,對接銀行發放貸款,打造“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直通車體系,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
主要做法
農業農村部全面加強統籌協調,突出抓好“穩、準、深、強、嚴、活”六個關鍵點,指導地方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全國農擔體系、相關銀行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各方面共同推動信貸直通車活動,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生產引入金融活水。
把安排部署思于高處,立足扎實破解貸款老大難問題,推動活動“穩”起步。農業農村部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于2021年5月下發工作通知,適時啟動、穩步推進信貸直通車活動。活動得到中國政府網和國務院客戶端的大力支持,納入了全國政務服務體系,設置了專屬申貸入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需要在家動一動手指、掃一掃二維碼,就有專業人員聯系溝通,大幅提升了融資便捷性。
把組織推廣謀于細處,采取土洋結合的高頻宣傳方式,實現主體“準”覆蓋。為盡快把信貸直通車的好政策傳導到縣域基層、準確覆蓋有融資需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們秉持于細微處見真章的信念,在活動啟動后第一時間,努力克服時空局限,通過網絡會議室,迅速組織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擔保機構、銀行召開視頻培訓班,全面部署推進活動開展,超過5000人同時在線。7月中旬,線上線下結合在活動落地迅速的湖北省舉辦專題培訓,超過15萬人參訓,信貸直通車進入快速發放貸款階段。9月,會同科技教育司,通過科教司云平臺,精準面向高素質農民開展培訓,超過11萬人在線。各地立足實際,大力創新宣傳方式、精細化開展宣傳推廣工作,通過召開會議部署、聯合下發通知等多種方式引導政銀擔三方協同合作。
把擔保服務行于專處,發揮農擔公司的信貸紐帶作用,推進業務“深”融合。協調國家農擔公司建立專項對接聯絡機制,統籌指導33家省級農擔公司創設特色擔保產品、優化專項擔保流程、完善專項擔保服務,按周開展專項業務分析,推動全國農擔體系與直通車活動深入融合發展。如:江蘇農擔制定“新農直通貸”產品管理辦法,將直通車內化到擔保業務流程,與公司自主獲客渠道融合,有效提高活動參與度;山東農擔將自主開發的“客戶直通”平臺與信貸直通車互連互通,融合推進業務,有效提升了辦理效率和服務精準度;安徽農擔第一時間將本省“春風行動”升級對接至直通車活動,與農業銀行第一時間聯動審核、快速審批、云端授信、線上放款。
把試點任務干于長處,激活大型商業銀行下沉重心面向農民,提升服務“強”創新。為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貸款的渠道,農業農村部積極協調六大國有銀行各選擇2?3個省份開展試點,發揮各自所長,不斷推進在線信用評級、實地盡調和信貸產品創新,探索大型商業銀行在線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新模式。如:郵儲銀行對于信用狀況良好、貸款需求30萬以內的客戶,提供“極速貸”全線上貸款服務,分級申請、審批、放款;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在部分省份探索與農擔公司開展批量合作模式,大幅提升辦貸效率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辦貸體驗;建設銀行搭建“裕農快貸”平臺,打造信貸直通車活動“裕農快貸擔保版”銀擔對接專屬產品。
把統籌指導落于實處,圍繞開展直通車“五率”調度,定期通報“嚴”督促。建立“日統計、周調度、月通報”機制,調度分析直報系統統計數據,實時關注各地直通車活動進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活動開展情況提出工作要求,并針對直通車的四個環節,強化“五率”調度,確保服務落實到位。一是“總申請率”調度,指導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強化宣傳推廣,擴大服務覆蓋面;二是“核驗通過率”調度,提升農業農村部直報系統核驗效率和精準度;三是“辦結率”調度,指導金融機構辦貸效率;四是“授信率”和“授信滿足率”調度,督促金融機構提升信貸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
把平臺建設志于遠處,完善運營體系設立工作專班,優化機制“聚”合力。2021年,建立農業農村部牽頭組織,省級農業農村部門統籌協調,縣級農業農村部門協助落實的工作機制,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建立了由計財司牽頭,財會服務中心具體承擔,合經司、政改司、科教司、種植業司、產業司等相關司局,以及大數據中心和各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參與的非常設工作專班,集中攻堅堵點難點問題,分頭落實各項部署安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重點環節、樹立長遠目標,強化新農直報平臺建設運營,優化數據歸集核驗機制,充分調動相關主體積極性,加快形成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推進的強大合力,確保活動取得更多成果、獲得更大成效。
支農成效
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67927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信貸直通車申請,獲得授信18870筆,授信金額137.95億元,筆均授信73.11萬元,平均綜合融資成本(含擔保費)5.68%,平均擔保費率0.68%。
信貸直通車積極發揮便捷迅速的優勢特點,針對不同農時、不同農作物,先后開展了系列專項信貸活動,為河南抗汛救災、臺風“煙花”災后農業復產、全國秋冬種、高素質農民培育、農產品產地倉儲冷藏保鮮設施建設、休閑農業等專項工作開辟專屬信貸綠色通道,加大信貸支持。央視新聞聯播對信貸直通車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信貸直通車活動入選了黨史學習教育官網經驗做法征集,并被推薦編入中央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案例選編。
推廣價值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通過機制創新、信息共享、數據增信、農擔分險,探索形成了“經營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直通車模式,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貸服務。
創設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直報渠道,解決融資服務供給與需求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信貸直通車首創由政府背書搭建平臺,推動實現農村金融資源“點對點”直達、金融機構與新農主體“面對面”對接,有效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跨越“貸款難”的第一關,即缺乏便捷可信的貸款渠道和貸款產品,這一模式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直通車活動提供了專屬的“二維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在線填報相關信息,提出信貸資金需求申請,有關信息直接匯集到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直達金融機構,為有迫切用款需求但獲貸困難的主體打通了直連正規金融機構的渠道。
創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擔保服務機制,解決了貸款農民長期增信不足的難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面臨的另一個困難是缺乏合格有效的抵質押物,金融機構難以直接為其發放信用貸款。針對這個問題,直通車活動引入了農業融資擔保服務。國家農擔公司指導各省級農擔公司建立專項對接聯絡機制,開發配套專項擔保產品,按周開展業務活動分析調度。33家省級農擔公司全部啟動直通車活動,16家農擔公司與新農直報平臺進行了系統直連,積極創設特色產品,優化擔保服務流程。
探索了將大型商業銀行與主體對接的有效途徑,激活了農村金融供給的產品和服務競爭。為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貸款的渠道,信貸直通車在引入農擔體系的同時,協調六大國有銀行各選擇2?3個省份開展試點,創新在線信用評級、實地盡調、創新信貸產品服務,探索大型商業銀行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線服務的模式。六大國有銀行主動申請與直通車通過API的方式進行系統直連,實時交互業務數據。
推動大數據技術有效應用于農村金融服務,構建了農村金融科技的服務場景和生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少合規抵質押物、缺少信用信息的問題,直通車一方面直連了農業農村部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和市場監管總局紅盾系統,匯集了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名錄,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身份真實性、用途合規性以及資金額度與生產規模適配性進行自動校驗;另一方面,也連接了銀保監會直屬的中國銀保信公司農業保險數據,通過共享農業保險信息、土地確權信息等信用評級中高度關注的涉農政務數據,助力金融機構為新主體精準畫像、開展信用評價,實現數據增信。
下一步工作安排
農業農村部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重要講話關于“用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形成的良好機制”的要求,按照部黨組的部署安排,常態化推進信貸直通車活動,朝著主體申請簡便化、系統審核自動化、農擔辦理迅速化、銀行授信線上化、系統反饋及時化的目標方向,擴大覆蓋主體范圍,創設專屬金融產品服務,將其打造成為農業農村部門與各金融機構合力推進金融服務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有效平臺和便捷通道,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入三農工作重點領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