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美多汁的南匯水蜜桃、又甜又爽的8424西瓜、生脆水潤的浦東翠冠梨……上海浦東如何有底氣打造“市民放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和“市場歡迎”的農產品品牌集聚區兩塊招牌?信用監管是不能不提的法寶。
上海浦東已構建起覆蓋所有規模化生產主體(農業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的信用體系,建立了科學的立信、評信、示信、用信機制。通過線上、線下并行的信用評價體系,廣泛獲取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信息和數據。
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瞿文學介紹,基于農用地GIS信息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新區開發了農業主體信用監管平臺,“目前,全區1255家生產主體的基本信息全部納入平臺管理,這些生產主體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
在完成信用信息采集的基礎上,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全面開展農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信用評級工作。具體分兩步走:一是固定評信。依托鎮監管員,按照一年一評一表的人工打分辦法對生產主體進行等級評定。二是動態評信。隨著“一網統管”應用場景綜合性信息監管平臺的建設和運用,在形成量化評分評級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的網格化監管、生產主體生產行為(如農藥農資的購買、生產檔案信息的記錄上傳等)、監測檢測數據、評優獲獎情況等,在平臺上實現動態智能化的實時行業信用評級和信用修復。
同時,系統平臺及時抓取公共信用信息,讓行業信用評級更具時效性和實效性。目前,浦東新區農安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已納入全區大數據中心管理。信用等級評定結果會在相關媒體和政府官網等平臺進行公示,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評信的作用和價值在于用信。浦東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著力運用好農安信用。“在線上,農安信用與合格證開具是掛鉤的,對于D級單位,合格證打印后臺將自動關閉打印功能,待信用恢復后再自動開放。”瞿文學介紹。
在線下,依據信用評級結果,實施動態的分類監管和精細化管理,對守法經營信用好的A級經營單位減少執法檢查頻次,強化服務;對信用較好的B級經營單位的監管堅決不放松,強化宣傳和管理;對信用低的C級和D級經營單位,實行“重點監管”,增加執法檢查頻次,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信用等級還將作為“放心基地”創建、推優評獎、加入農協會品牌聯社、享受涉農財政扶持等的前置性條件。
為助力農安信用建設,浦東還聯合太平洋安信農險研究開發了一個新險種——“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新區農業農村委農業處一級主任科員管閃青介紹,該保險2019年12月13日正式通過銀保監會審核,在全國屬于首創,為農安信用建設全面推進提供了安心保障,“投保的浦東農業企業,遇到產品退換貨、質量檢測等問題,符合規定都能夠得到相應賠償,這也為企業加強質量建設打消了成本方面的后顧之憂”。
新區農業農村委農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多年探索實踐,新區農安信用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近5年來,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為浦東新區打造成為“市民放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和“市場歡迎”的農產品品牌集聚區夯實了基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