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甘肅漳縣:壯大特色產業 解鎖“富民密碼”
時間:2022-12-29 14:48:10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李紅軍 張春雷 李淑娟 字號:【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但甘肅漳縣武陽鎮柯寨村韭菜產業基地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翻地、平整、搭架,一座座嶄新、整齊的鋼架大棚拔地而起。

  近年來,漳縣深入實施“產業富縣”戰略,把富民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韭菜、沙棘、食用菌等一批新興產業,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朝陽產業。

  “小韭菜”釋放“大能量”

  “以前的竹條大棚,棚里溫度不高導致產量較低。現在我們建的鋼架大棚,不僅種植起來方便,產量也提高了,收益比以前好多了。”武陽鎮柯寨村農戶李銀香說。

  武陽鎮位于漳河川區腹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這里出產的韭菜葉寬莖厚、色澤鮮嫩、口感辛香、營養豐富,頗受市場歡迎。

  近年來,武陽鎮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在董家莊、新莊門、柯寨3個行政村建成韭菜大棚8000多座,畝產量達4000公斤以上,畝產值超過1.4萬元,韭菜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今年準備新建三個棚種韭菜,像往年一個棚能賣一萬多,三個棚就能賣四萬元。”種植戶蘭小林說,以前韭菜收割后要自己拿到集市上賣,費時費力還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村里有了合作社,韭菜還沒收割就被預定了,銷路完全不用愁,價錢還有保障。

  為了確保韭菜的銷路,武陽鎮堅持“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引導農民將韭菜生產向產業化發展。此外,合作社還主動與省內外蔬菜市場聯系,拓寬銷售渠道,并引進真空保鮮膜,確保韭菜在長途運輸中不變質,最大限度保障了菜農利益。

  “酸果果”變身“金豆豆”

  漳縣自古盛產沙棘。據史書記載:“武陽(今漳縣)之沙棘,味甘而汁甜,色艷而皮薄,漫山遍野,堪為一絕。”1995年漳縣被確定為全國30個沙棘產業建設重點縣,2011年漳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沙棘之鄉”。

  近年來,漳縣把發展沙棘產業作為壯大生態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讓沙棘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走出了一條兼具生態效益和農民增收的雙贏之路。

  在位于漳縣三岔鎮的艾康沙棘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車間里,工人正在流水線上緊張有序的作業,經過灌裝、貼標、裝盒、打碼、塑封、裝箱,一盒盒新鮮的沙棘飲品被銷往全國各地。

  “通過網絡促銷,我們的訂單量猛增,特別是沙棘原漿和沙棘飲品都是供不應求。11月以來,我們已經累計接到訂單2000余單,銷售額預計達到40萬元左右。”甘肅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建忠說。

  目前,甘肅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建成標準化車間3500平方米、十萬級清潔車間600平方米,配備低溫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設備、提油一體式生產線,依托漳縣“中國沙棘之鄉”品牌優勢,走出了一條沙棘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助力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之路。

  “我們每年可生產沙棘原漿500噸,產值達700萬元;生產沙棘油12噸,產值達1700萬元,帶動周邊40余名群眾常年穩定就業。”甘肅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沈亞強說。

  “黑木耳”長成“大產業”

  走進漳縣三岔鎮食用菌產業園,菌棒加工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堆料、裝袋、入庫,現場忙而不亂、秩序井然。

  “不施肥、不施藥、純綠色產品,5個月左右出木耳,每個菌棒可產木耳60克左右,每斤干木耳價格在35元左右。”漳縣鑫源菌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木耳種植基地負責人李漢文介紹,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有一百多人,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

  漳縣立足資源稟賦,挖掘地域特色,堅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富民產業重點培育,引進甘肅鑫源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三岔鎮建成金耳智能大棚11座、木耳種植吊袋棚252座、晾曬棚120座,以及年產1000萬袋的菌棒生產線,食用菌產業基地面積達720多畝,年產木耳50萬斤,帶動全縣7個鄉鎮8個村發展食用菌產業,年產值達到6000多萬元。同時,帶動周邊140多名群眾務工就業。

  “自從食用菌產業園建成后,我就在這里務工,每天能掙100元左右,還能顧上家。”在菌棒加工車間務工的村民常霞霞高興地說。

  近年來,漳縣因地制宜,瞄準當地資源和地理優勢,探索“一村一品”“一鄉(鎮)一業”發展路子,不斷壯大特色產業,引導群眾抱團致富。鹽井的井鹽、武陽的韭菜、東泉的土蜂蜜、新寺的甜黃瓜、三岔的黑木耳……一系列“明星”產業,帶動經濟發展,解鎖“富民密碼”,已成為推動漳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