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RCEP開啟農業新篇章
時間:2022-03-15 07:40:11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陳秧分 字號:【

  2022年1月1日,備受全球關注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正式生效實施。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為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標志著區域經貿合作邁上新的臺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顯得意義尤為深遠。

  RCEP由來與進展

  RCEP于2012年由東盟發起,初始成員包括東盟10國以及與東盟分別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6個國家。RCEP的核心目標是“共同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以及互惠共贏的經濟伙伴關系合作框架,以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并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從成員構成看,RCEP既有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也有中國、越南等發展中國家,還有老撾、緬甸、柬埔寨等欠發達國家。受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各國的產業競爭力存在顯著差異,相應地,各國的對外合作訴求不一、矛盾凸顯,加大談判難度。以農業領域為例,RCEP成員多為農業生產或貿易大國,由于各自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開放程度和利益訴求相差較大。其中,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農業競爭力較強,主張全面放開區域農產品市場,削減關稅和補貼;日本、韓國經濟發達,但農業缺乏比較優勢,強調較高的農業補貼與市場保護;對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老撾、緬甸等欠發達國家,因為農業發展滯后、財力有限而主張削減補貼,期待特殊和差別化的發展待遇。

  在此背景下,歷經8年、共計31輪的反復磋商、相互妥協,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其中印度在最后時刻宣布退出,但RCEP對印度仍保持了開放的大門,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印度仍可以申請加入RCEP。此后,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率先完成了國內核準程序,達到協定生效門檻。根據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對上述10國開始生效,剩余5國中,韓國將于2022年2月1日生效實施,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待完成國內核準程序之后即可以實施。

  RCEP農業——極具潛力和市場活力

  RCEP是全球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其中東盟、中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均是世界重要的農業生產國,是全球主要的大米、棕櫚油、橡膠、水產品等農產品生產地。據測算,區域內稻谷、棕櫚油產量分別接近全球的60%、90%,小麥、牛肉、原糖等農產品產量接近20%。

  RCEP各成員國的農業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其中,澳大利亞、新西蘭是農產品出口大國,牛羊肉、乳品、小麥、大麥等土地密集農畜產品的優勢非常顯著;日本、韓國是農產品進口大國,同時,在種業、果蔬、高端特色農產品加工、數字農業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基礎;中國、東盟是農產品“大進大出”的國家,農業生產體量較大,是全球具有顯著生產潛力和市場活力的農產品生產地與消費目的地。

  我國與RCEP其他成員已經建立了長期的、緊密的、重要的農業經貿合作關系。從農產品貿易看,2020年RCEP成員占我國農產品貿易額的比重約為1/3,其中,進口占比25.8%、出口占比46.8%,按區域計算,東盟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和第3大進口來源地,按國別和地區單獨計算,日本、韓國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在我國出口市場中分列第1位和第5位,澳大利亞、新西蘭是我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位居第3位和第4位;從農業投資看,2019年RCEP其他成員占我國農業對外投資存量的比例超過50%,其中2019年農業對外投資流量前十位國家中有7個為RCEP成員,占比達90.2%;存量前十位國家中有5個為RCEP成員,占比達56.2%。

  RCEP涉農條款影響方方面面

  RCEP由序言、20個章節(初始條款和一般定義,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自然人臨時流動,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政府采購,一般條款和例外,機構條款,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以及4個協定附件(關稅承諾表、服務具體承諾表、服務和投資保留及不符措施承諾表、自然人臨時移動具體承諾表)組成。

  從章節構成即可以看出,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自由貿易區協定,既包括貨物貿易等傳統條款,也包括服務貿易、投資以及知識產權、電子商務、貿易救濟、競爭、政府采購、自然人臨時流動等高標準議題。主要涉農條款及其潛在影響體現在:

  一是關稅減讓。RCEP的首要任務是促進自由貿易,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將通過立即降稅到零、逐步降稅到零的方式實現零關稅。根據RCEP規則,各成員國采用雙邊兩兩出價的方式,提高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稅目自由化水平(表1)。其中,我國對東盟農產品進口零關稅比重為92.8%、對澳大利亞91.5%、對新西蘭92.0%、對韓國88.2%、對日本86.6%;中國對東盟各國農產品出口零關稅比重在61.3%至100%之間、對澳大利亞98.5%、對新西蘭96.1%、對韓國62.6%、對日本57.8%。通過RCEP,我國與日本首次建立了自貿關系,達成了農產品關稅減讓安排,包括我國出口日本的大部分水產品、果蔬、堅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均可逐漸享受到免征關稅待遇,此外,我國與其他經濟體在部分品種上做出了超過現有雙邊自貿協定的開放承諾。優惠的市場準入可促進區域多雙邊農產品貿易,在帶來更大的國外農產品競爭壓力的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我國優勢農產品的出口。

  二是原產地累計規則。RCEP在確保適用實質性改變原則的同時,突出技術可行性、貿易便利性和商業友好性,實行原產成分累積規則。即在確定貨物的原產地資格時,將RCEP的15個成員國視為一個整體,產品生產中使用的RCEP任何成員的原材料,均可以累計為原材料,享受RCEP相關優惠安排。原產地累積規則,有利于促進中間產品貿易,穩定和強化區域供應鏈,為進口原材料到國內加工的企業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當然,也可能給國內農產品的順價銷售帶來壓力,也可能導致國內農產品加工企業轉移至更具成本優勢的RCEP其他成員國。

  三是服務貿易。RCEP要求削減各成員國現有的影響跨境服務貿易的限制性、歧視性措施,采用負面清單等方式進行市場準入承諾。從當前協議安排來看,RCEP采取了正面和負面清單并存的方式,其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等7個成員國采用了負面清單方式;中國等其他8個成員國暫時采用了正面清單方式,在協定生效后6年內轉換為負面清單。各成員國的服務貿易開放程度總體上高于原有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例如在涉農服務貿易領域,馬來西亞新增了獸醫服務開放,印度尼西亞開放了與農林牧漁業相關的服務業。

  四是投資、技術合作與其他。RCEP在原來的東盟“10+1”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對相關投資規則進行了整合和升級,包括承諾最惠國待遇、禁止業績要求、采用負面清單模式做出非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承諾并適用棘輪機制等,要求加強投資保護、自由化、促進和便利化,提高了涉農行業的投資開放程度和政策透明度,可有力帶動區域經貿合作。同時,RCEP還要求促進從事貨物貿易、提供服務或進行投資的自然人臨時入境和臨時停留,可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人才“引進來”提供便利。RCEP強調促進締約方之間電子商務的使用與合作,有助于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

  五是貿易便利化。RCEP針對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以及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強調創造一個促進區域供應鏈的環境,要求不對其他RCEP成員構成不合理歧視,要求各方在承認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可能情況下,對快運貨物、易腐貨物等爭取實現貨物抵達后6小時內放行。貿易便利化舉措將降低貿易成本,縮短物流時間,提升本地區的農產品競爭力,發揮貿易創造效應,對于果蔬和肉、蛋、奶制品等生鮮產品影響尤為深遠。

  六是規則協同。RCEP整合了東盟10國與5個其他成員國的“10+1”自貿協定,以及除中日、日韓外5個其他成員國之間的雙邊自貿協定。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等方面的協同,壓縮了各國應用技術性措施制造貿易壁壘的空間,有助于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減少農產品尤其是我國蔬菜、水果等優勢農產品出口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以RCEP為契機推動我國農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如前所述,RCEP將促進區域農產品貿易、對外投資與技術合作,帶來分工深化效應、競爭激勵效應與規則協同效應。分工深化效應是指RCEP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與其他成員之間的農業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在更大的范圍內參與市場競爭和資源配置。競爭激勵效應是指關稅削減與貿易便利化將倒逼我國農業發展,FDI與技術合作可帶來技術外溢,重塑農業區域產業鏈和價值鏈。規則協同效應是指RCEP一方面將倒逼國內關稅、海關程序、原產地規則、產品標準等領域的改革,營造良好的農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將整合中國之前與RCEP各成員分別達成的自貿協定,避免“意大利面條碗”效應,確保農業生產要素盡量以最優效率為導向自由流動。

  作為我國入世20年來的又一次全局性貿易開放,RCEP契合了中國在新發展格局下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同時也是“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RCEP成員國多為我國地理鄰近國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凸顯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背景下,RCEP將重塑國際和區域農業經貿秩序,改變既有的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利用方式,影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建設進程。

  RCEP已經落地實施,在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穩定緊缺型農產品進口、推動跨境產業鏈投資布局等利好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更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可能加速的產業向外轉移等風險挑戰。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尤需在RCEP框架下加快推進與成員國的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做好農業國際化人才培訓、農產品國際標準制定、自貿協定實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快建成高標準市場體系和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切實穩定農產品供應鏈、優化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打通要素與市場梗阻,推動國內國際相互促進下的農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和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RCEP對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與應對戰略研究》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