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棗到加工棗,從棗類食品到含棗食品,為適應消費者需求,新疆紅棗正從外到內不斷變身,產品包裝從簡單粗放到時尚新潮,產業發展從“產供銷”轉變為“銷供產”,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歡迎。
說到紅棗,必提新疆。多年來,新疆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產業,紅棗產量連續多年在全國居首。特別是南疆環塔里木盆地晝夜溫差較大、光熱資源豐富,十分適宜棗樹生長,已培育形成了一條紅棗產業帶。
紅棗兼具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但這并不是所有人的日常必需食品,隨著產量、市場供求關系波動,近年來紅棗收購價起起伏伏。為應對市場變化,新疆紅棗主產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引導果農、加工企業、果業銷售公司等,堅持提升質量、強化創新,提升消費黏性。
眼下,從原棗到加工棗,從棗類食品到含棗食品,和著消費市場的節拍,新疆紅棗從外到內不斷變身,正演繹著“七十二變”。
“著裝”趨向新潮
筆者在喀什、和田、阿克蘇和巴音郭楞等地發現,與以往不同,如今紅棗產品包裝更加多元化,其中不乏兼顧顏值和實用性的新潮包裝,一款便攜易帶的小罐裝紅棗,品牌標志醒目、產品辨識度高,讓人一眼就能記住。
“包裝不僅要美觀、方便,還得向消費者呈現賣點。”洛浦縣是和田地區最早種植紅棗的縣,該縣支青紅棗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德振坦言,“原來不重視包裝,多用粗粗的袋子,去年專門設計了系列包裝,棗子身價也跟著漲了”。
喀什地區麥蓋提縣以種植灰棗為主,面積達50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筆者在這座“中國紅棗之鄉”看到,這里既有1公斤的紅棗禮盒,還有0.5公斤一袋、200克一袋、五顆棗一小袋,甚至一顆棗一袋的獨立包裝。麥蓋提縣林草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種得好更要賣得好,實用、亮眼的包裝是產品的第一印象,必須要下功夫。
紅棗樹,綠銀行。從簡單粗放到時尚新潮,紅棗包裝上的變化,折射出新疆紅棗產業發展從“產供銷”到“銷供產”的轉變。處在種植端的果農,越來越重視紅棗的質量、果型、色澤,琢磨銷售端的需求。“種好紅棗能掙錢,打扮好、包裝好紅棗能多掙錢。”麥蓋提縣紅棗種植戶買合賽提·艾買提說。
阿克蘇格林凱生態果業有限公司以銷售新疆農特產品為主要業務,根據紅棗市場需求,將原來2.5公斤的大包裝換成了500克的小包裝,并增加了罐裝和禮盒包裝。“今年設計更新了包裝,加入了地域文化元素,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新疆產品。”企業負責人黃金枝說,新包裝產品受到更多消費者歡迎。
“搭檔”更加多元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筆者見到一款奶棗產品,打開包裝袋,棗香撲鼻、奶香濃郁。新疆且末小宛有機農產品有限公司副經理古麗扎·玉素甫介紹,奶棗已成為“網紅食品”,牛奶和紅棗都是新疆優質產品,將兩者結合的奶棗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青睞。
近年來,紅棗產品越來越豐富,其“搭檔”更加多元。除了奶棗,棗夾核桃也一度爆紅。北京市西城區廣內街道居民陳平表示,單吃棗太甜,單吃核桃又有點澀,兩種食品混合在一起吃,口感就非常好。這類產品走紅的背后,是棗類產品向創新化、健康化轉型的實踐。新疆一些紅棗加工企業立足創新、瞄準健康,適應消費者口味,產品越來越豐富。
以紅棗為原料,主要有紅棗加工類和含棗類兩大類產品。紅棗加工產品包括紅棗汁、紅棗干、凍干棗等,主要成分是棗;含棗產品則有紅棗粥、紅棗奶、紅棗茶、紅棗生姜飲料等,產品中含有紅棗,紅棗可能只是配角,奶棗、棗夾核桃就屬于這一類。目前,這兩類產品為消費者所熟知,高品質的產品市場反響良好。
除上述兩類產品,另一類含有紅棗元素的產品,也開始在消費市場嶄露頭角。比如,一些主產區發揮紅棗種植優勢,將次等級紅棗和紅棗碎末加入到飼料配方中,養殖“紅棗雞”“紅棗鵝”“紅棗羊”向餐飲店和超市投放,提升了養殖業附加值。入冬后,洛浦縣居民馮衛疆每周都會買一只“紅棗雞”煲湯,“味道確實不一樣,有點甜”。
此外,和田地區洛浦縣還深入挖掘紅棗文化,積極宣傳支邊青年開墾荒地、種植紅棗,帶動各族群眾致富的歷史,建立了紅棗主題公園,連年舉辦紅棗文化節、采摘節等,通過推進文旅融合,延伸了紅棗產業優勢。
“內涵”重在有機
新疆紅棗產量高、品牌多,同質化競爭嚴重。突出綠色、邁向有機,以質量撬動市場,近年來,新疆紅棗主產區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實現了從重產量到重質量的轉變。
作為“孤懸”的綠洲,且末縣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劣勢,在紅棗產業發展方面,他們卻將這種劣勢轉化為優勢,堅持打造“有機綠洲”。在近年來紅棗市場略顯低迷的情況下,該縣連續3年成為新疆紅棗種植區中銷售最快、價格最高的縣。
“提高質量是抵御價格波動的利器,這在全縣果農中已形成共識。”且末縣委書記徐凱表示,他們引導果農發展有機紅棗,應用生物有機肥,倡導科學種植,全面提高紅棗品質。“這兩年有機紅棗供不應求,有多少就賣出去多少。”他說。
且末縣雪山果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永紅介紹,安全是食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原棗質量好,下游產品的品質才有保證,這對食品行業來說尤其如此。“雖然有機棗產量低一些、投入高一些,但價格翻倍往上升,我們會堅定不移走好高品質之路。”
同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與且末縣一樣,把紅棗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培育優質紅棗。截至目前,全縣紅棗種植面積已達23.4萬畝,其中綠色棗果面積就達11萬畝,有機紅棗面積達10萬畝。
若羌紅棗皮薄肉厚,深受消費者喜愛。“我們將持續以優質紅棗為基礎,打造高端品牌,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消費升級中貢獻企業擔當。”坐落在若羌縣的新疆羌都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娟說。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