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于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意見》編制起草的有關背景、總體考慮、主要內容等問題,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
《意見》編制起草的背景情況是什么?
遠洋漁業是我國依照國際法賦予的權利和有關雙邊合作協議,對國際海洋生物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的戰略性產業,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遠洋漁業對豐富國內優質水產品供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多雙邊漁業合作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以來,遠洋漁業規范有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產業規模有效控制。遠洋漁船和遠洋漁業企業數量基本穩定,捕撈產量產值及運回比例穩中有增,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遠洋水產品供需格局不斷優化,全產業鏈建設初見成效。發布“中國遠洋魷魚指數”,批準建設多個境內外遠洋漁業基地,初步形成重點區域產業聚集區。三是漁船裝備持續升級。更新建造了一大批專業化漁船,首次自主設計建造了專業南極磷蝦捕撈加工漁船。四是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修訂發布《遠洋漁業管理規定》,實施更完善更嚴格的管理措施。開展遠洋漁業企業履約評估,發布從業人員“黑名單”,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五是支撐體系基本建立。完善了以捕撈技術、資源調查與探捕、漁情海況預報、漁用裝備研發、水產品加工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支撐體系,建成遠洋漁業數據匯集、國際履約等研究平臺。六是國際合作持續深化。深入參與8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事務,試行公海自主休漁,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積極拓展雙邊合作,發布中國-南太平洋島國《楠迪宣言》,援助非洲國家開展漁業資源調查。
“十四五”時期,遠洋漁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全球海洋漁業治理持續變革,全球經濟受貿易保護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陷入衰退,遠洋漁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企業招工難、漁船檢驗難、人員輪換難等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與此同時,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等深入實施,以及國內外市場對優質水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等,也為遠洋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總體來看,“十四五”是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意見》編制起草的總體考慮是什么?
制定印發《意見》的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促進遠洋漁業規范有序高質量發展。所以在《意見》編制起草時,我們首先是堅持對標對表農業農村現代化及漁業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始終與漁業的發展定位及工作原則一脈相承。同時在區域布局、重點任務等方面充分體現遠洋漁業的產業特色,保證了《意見》的基礎是穩固的,方向是正確的。
在定位方面,體現了新時代對遠洋漁業的新要求,一個關鍵詞,就是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漁業發展規劃提出,要鞏固提升漁業綜合生產能力,扎實推進漁業綠色發展,強化漁業風險防范,深化漁業對外合作,健全漁業治理體系,全面提高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此,《意見》立足促進鄉村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圍繞在加快漁業現代化建設中找準遠洋漁業定位,強調要始終牢牢把握遠洋漁業穩中求進總基調,穩定扶持政策,強化規范管理,控制產業規模,促進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與國際規則制定,加強多雙邊漁業合作交流,促進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在原則方面,強調了新階段遠洋漁業發展的新方向,也就是要實現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堅持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合理調控船隊規模,科學布局作業區域,持續強化規范管理,嚴厲打擊IUU漁業活動,主動參與全球漁業治理,切實履行國際責任義務,樹立負責任國家形象。二是堅持合作共贏發展,深化遠洋漁業對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互利共贏合作,進一步鞏固多雙邊政府間漁業合作機制,提升“走出去”水平,帶動合作國家和地區漁業發展。三是堅持全產業鏈發展,以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為核心,拓展水產品加工、儲藏及漁船修造等領域,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構建遠洋漁業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四是堅持安全穩定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涉外安全事件的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輿情應對,壓實企業和船員安全生產、風險保障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提升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這就是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四個方面的要求。
《意見》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意見》包括六個章節,分別為總體要求、優化遠洋漁業區域布局、推進遠洋漁業全產業鏈集聚發展、健全遠洋漁業發展支撐體系、提升遠洋漁業綜合治理能力及加大遠洋漁業發展保障力度,其中后四個章節明確了“十四五”遠洋漁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在發展目標方面,突出“穩”和“升”兩個關鍵字,穩,是穩定產量產能、不再追求擴大漁船數量和企業數量;升,是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裝備智能化水平及遠洋漁業企業的整體素質。經統籌考慮,提出了“到2025年,遠洋漁業總產量穩定在230萬噸左右,嚴格控制遠洋漁船規模,穩定遠洋漁業企業數量,區域與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遠洋漁業企業整體素質和生產效益顯著提升”的總目標。
在產業區域布局方面,一方面要鞏固提升大洋性漁業,對金槍魚、魷魚、中上層魚類及極地漁業的區域布局進行細化;另一方面要規范優化過洋性漁業,精細化管理西非和東南亞等傳統合作區,積極開發東非和南太等新興合作區,穩步拓展拉美、西亞、南亞等潛力合作區。
在重點任務方面,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一是推動遠洋漁業全產業鏈集聚發展。鼓勵遠洋漁業企業加快向產業后端發展,打造聚合捕撈、養殖、加工、冷鏈、配送、市場和品牌建設的新型全產業鏈經營形態;以遠洋漁業基地建設為依托,打造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的區域性遠洋漁業產業集群,最終目的是提升產業的質量和效益。二是健全遠洋漁業發展支撐體系。鼓勵科技創新、裝備研發與技術應用,加強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設,加快提升遠洋漁業科技創新能力;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依托遠洋漁業科教單位和培訓機構,探索遠洋漁業人才“訂單式”產教融合培養模式。三是提升遠洋漁業綜合治理能力。著力推進以船位監測、電子漁撈日志、遠程視頻監控、公海轉載監管、產品溯源為重點的遠洋漁業綜合監管體系建設;加大遠洋漁業安全生產和安全保障設施設備投入,加強安保防護,推進遠洋漁船、船員安全保險全覆蓋;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事務,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漁業治理秩序。四是加大遠洋漁業發展保障力度。在政策支持、監督管理、海外保護等方面,優化頂層設計,合力推進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穩定完善遠洋漁業相關支持政策,加強遠洋漁業國際履約能力建設,提升遠洋漁業企業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組織協調遠洋漁業生產、規范企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組織市場開發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作用。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