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有利于提高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牽頭,聯合江南大學、寧波大學和深圳標準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編制起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本文結合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前期試點工作的一些體會,淺談一些對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想法。
目的意義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對指導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義。
有利于統一認識,明確目標
盡管各地已經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開展相關探索,但由于各地認識理解差異,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發展不平衡,信用信息面臨著多元采集、交換共享困難、信用結果顯示不統一等多方面的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充分發揮標準本身的基礎性和普適性的價值,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統籌規劃,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流程,有效統一各地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工作系統的認識和理解。
有利于優化資源,指導實踐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是建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積累基礎之上,提高標準指導實踐應用的價值。依據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發展趨勢和任務要求,在廣泛開展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總結實踐經驗,強調方法應用,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優化資源配置和過程管理,指導各地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管理工作落地落實。
有利于規范發展,加快推進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強化頂層設計,規范業務流程,突出重點內容,指導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要發揮組織、引導、監督、協調作用,促進基層充分發揮首創精神,創新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措施和模式,不斷總結推廣,加快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步伐。
主要依據
《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的精神。根據2014年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要求,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
重點內容
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理應在現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以下內容:
統一農安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框架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推動建設,不僅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門為主導的信用體系,還要積極推動行業協會、第三方組織等市場化的信用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共同參與。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應統一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
一是明確職責。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單位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行業協會或其他組織,其職責主要是組織引導建立農安信用檔案、核實歸集信用信息、開展信用評價評級、推動信用結果應用等。
二是人員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工作,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具體執行,并且要熟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相關知識和技能,可以負責信用信息采集、整理、核實、跟蹤等管理工作。
三是技術支撐。在信息時代,信用信息的存儲、交換、應用、服務、安全備份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要建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及系統,實現信用管理的電子化。有基礎的地區可以對已有平臺進行優化升級,其他地區可以整合現有資源,通過共建或第三方服務等方式加快構建農安信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開展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示和應用,為開展信用評價奠定技術支撐。
明確農安信用體系建設業務流程
信用信息是開展信用服務活動的最基本數據,是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數據支撐,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大數據來源?!掇r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應圍繞信用信息,構建起“立信、評信、示信、用信”的完整功能鏈條,完整定義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基本流程。
一是“立信”,即建立檔案。建立主體信用檔案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的基礎和前提。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機構要組織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完整的信用檔案,信用信息要確保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規范性、合法性、必要性和安全性。鼓勵各地要逐步將原有紙質化信用檔案電子化,逐步歸集、整合至信用服務平臺。
二是“評信”,即組織評價。組織開展信用評價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重要內容之一?!掇r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中應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準則》作為信用信息評價的根本遵循,統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歸集的信用信息?!掇r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準則》根據“公正、客觀、科學、公開”原則,既要考慮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又要能夠真實反映出一個主體的綜合信用水平。通過采用綜合評價法中的加權求和法,簡便、快捷,能客觀呈現不同評價指標的權重以及各指標的重要性排名。其中設置了A、B、C三等,A等可進一步細分為三級,用AAA、AA和A來區分,充分細化不同信用狀況的主體。
三是“示信”,即信用公示。信用信息公開公示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信用信息公示是促進信息的不斷交換、分享,鞏固既有信息的同時增加新的信息,進而提高信用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信用信息資源價值的最大化??梢砸劳?ldquo;信用中國”網站、各地本級政府官網或其他媒體渠道,常態化公開主體的信用檔案、主體動態信用評價結果和信用修復記錄等。
四是“用信”,即信用服務。信用服務是信用記錄加工后的增值產品,其應用決定著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要拓展多場景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充分借鑒浙江、山東、江蘇、上海、廣東等地的信用服務案例,提出創新拓展信用服務場景,例如“信用+執法監管”“信用+保險信貸”“信用+項目申報”“信用+產品認證”“信用+品牌建設”“信用+綠色通道”等,充分發揮出信用的作用和價值。
規范農安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法
當前,國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明確視為增強治理能力的基礎路徑,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方面的進展很不平衡,實踐探索快于理論研究。同理,各地也在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由于相關實施工作的組織和開展方式高度分散,很難清晰、完整、及時地展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動態,實踐中出現了所謂“信用籮筐化”?!掇r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制定的關鍵是讓各方明白自己需要干哪些事情,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基本流程。
一是制定計劃。由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部門或組織,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建設原則、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等內容,并且要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階段性目標,明確完成時間節點。從本地區或本行業農安信用體系建設頂層設計方面整體理解建設農安信用體系建構,明確各項工作開展先后順序,各個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事農安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各有關部門和人員都必須嚴格執行實施方案。
二是組織實施。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目標,組織監管執法主體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學習信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檔案建立要點,信用評價指標與方法,信用體系建設技術應用等內容,充分發揮數字化工具優勢,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并結合培訓時長、測評等考核形式,深化培訓成效,打造“人人懂信用,人人用信用”的良好氛圍。
三是評估改進。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和健康發展,以消除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影響因素,完善薄弱環節?!掇r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的制定應規范評估改進的措施。首先是負責的農安信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方案,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內部評估審核計劃,鼓勵將農業信息化、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科研、推廣、產業項目與信用工作統籌實施,提升實施成效,并定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目標和實施效果評估。針對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并在實施方案、職責分工、組織保障等方面對應調整,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不斷優化,不斷循環,快速推進。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