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讓肉菜市場有煙火氣和文化味
時間:2022-05-10 01:19:37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肖歡歡 字號:【

  肉菜市場建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是最傳統、最廣泛的“菜籃子”工程。隨著市民消費習慣和社區團購、電商的影響,如今肉菜市場的市場份額明顯下降,面臨的競爭也更大了。“過去出租率有90%以上,部分旺鋪甚至需要競價搶購,現在檔口出租率只有70%,肉菜市場的蔬菜檔都是免費送給菜販來經營。”過去20年在廣州升級改造了100多個肉菜市場的廣州市左鄰右里市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宗輝說。

  不過,也有不少肉菜市場經過重建或改建后煥然一新,迎來“第二春”。陳宗輝也對廣州肉菜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在他看來,肉菜市場要進行轉型升級,首先要在硬件上進行提升,讓逛菜市場就像逛街一樣舒適;其次必須推動智慧化肉菜市場建設,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買菜。

  20年間經歷兩波升級

  他見證廣州肉菜市場繁榮變遷

  上午9時,陳宗輝準時來到菜市場和商戶們聊天,了解市場行情。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過去這20年,陳宗輝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升級改造肉菜市場。在進行肉菜市場建設之前,陳宗輝曾有過十多年的超市生鮮經營經驗,從2003年開始,配合廣州市菜市場升級改造的要求,在原廣州市經貿委的支持下,他和團隊開始在廣州推廣標準化肉菜市場建設。先后建設了大大小小約150家肉菜市場及農貿市場。“可以說,廣州肉菜市場的升級、變遷,我是全程參與者。”陳宗輝自豪地說。

  陳宗輝還是廣州市連鎖經營協會監事、廣州市中介產業協會副秘書長。他介紹,過去20年間,廣州肉菜市場經歷了兩波建設熱潮。第一次是從2003年9月起,廣州市計劃分3年完成全市289個室內肉菜市場的升級改造,從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底完成全市肉菜市場、農貿市場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陳宗輝說,那時他給自己定下一個標準——走進菜市場,除了蔬菜葉子的味道和海鮮的腥味,不能有其他異味。經改造后的肉菜市場經營環境都有了很大改善,市場內燈光明亮、通風排氣好;排水排污系統設置三級過濾設施,符合環保要求;排水溝和攤檔臺面統一用不銹鋼制造,場內墻身貼拋光磚,地面鋪防滑磚,耐磨損、易清洗、不易積污垢。昔日“臟亂差”的菜市場,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并且,陳宗輝在廣州首創要求燒臘檔口強制裝空調并安裝新風系統。

  陳宗輝表示,那是廣州市近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肉菜市場升級改造。其中,廣州市首創的活體家禽儲存、加工、售賣區分隔的“兩室一廳”做法在防治禽流感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還將“三類市場升級改造廣州模式”作為民心工程的亮點向全國推廣。

  陳宗輝介紹,廣州市肉菜市場第二波升級改造是從2017年開始的。2017年7月11日,原廣州市商務委印發了《廣州市肉菜市場升級改造建設指引(試行)》,用于指導廣州各區開展市場規范化升級改造工作,肉菜市場第二次升級改造拉開序幕;2018年初,廣州市將“全面加強肉菜市場環境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納入十件民生實事范圍。隨后,廣州打造出一批品質標桿肉菜市場。如今廣州的肉菜市場格局,就是在這一次市場升級改造后形成的。

  “老師傅”遇“新問題”

  但仍是不少街坊“心頭好”

  生鮮超市、社區電商、網購……如今,在各種“互聯網+”消費方式的沖擊下,肉菜市場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

  作為廣州肉菜市場升級、改造的推手,過去20年間陳宗輝一直在跟肉菜市場打交道。讓他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獵德肉菜市場競標,豬肉檔中位置最靚的1號檔投出了18萬元市場配套設施費的高價,而塘魚檔的“入場費”也達到21萬元。

  而如今,肉菜市場投資成本越來越大,收益卻不成正比。“老師傅遇到了新問題。”陳宗輝說,以前肉菜市場改造成本大約1500元/平方米,現在改造成本上升到3000元?5000元/平方米,改造一個2000平方米的肉菜市場,投資一般都在500萬元以上。盡管單個檔口的租金由過去的500元?1000元漲到目前的2000元?3000元,但還不足以彌補成本。

  陳宗輝分析,因為當時出租率高,肉菜市場的利潤率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現在利潤率能有百分之十幾就很不錯了;而不論大小市場都需要配套保潔、檢驗、保安等人員,一個菜市場起碼要配備10人以上的管理團隊,這兩年陳宗輝承建的肉菜市場中也有幾個因為空置率高而虧本。“過去出租率有90%以上,部分旺鋪甚至需要競價搶購,現在檔口出租率只有70%,像蔬菜檔口都是免費送給蔬菜經營者用,主要是提升人氣。”陳宗輝說。

  最近兩年,即便是租約到期的肉菜市場,陳宗輝所在公司也沒漲過租金。“作為運營方,我們的經營壓力其實很大,但肉菜市場是市民生活中的剛需。”陳宗輝介紹,2020年疫情期間,不少租戶找到他要求免租,陳宗輝都對其進行了免租。

  陳宗輝的合作伙伴、廣州市林鮮生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海清也有同感。林海清在廣州經營著幾個肉菜市場,現在蔬菜檔口也都已經實行免租。

  陳宗輝和林海清感受到的挑戰,在廣州市肉菜市場行業協會副會長林映坤那里也得到了印證。林映坤介紹,截至目前,廣州市各類肉菜市場、農貿市場共約有820個。而根據2006年底的數據,當時廣州共有肉菜市場、農貿市場980個,也就是說過去15年來平均每年約有10個肉菜市場退出競爭。

  林映坤坦言,肉菜市場是公共配套設施,很多市民到小區超市買菜是因為周圍沒有肉菜市場,但對年齡稍大的長者來說,肉菜市場依舊是他們的“心頭好”。

  和傳統菜市場相比,開在小區的生鮮超市離家更近,但在林映坤看來,這些社區生鮮超市無法代替肉菜市場。因為廣州街坊對食材新鮮度要求高,并且對于很多老人和家庭主婦來說,每天到肉菜市場買菜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買菜的街坊聊天,甚至是與熟悉的商販討價還價,這是屬于肉菜市場獨有的人情味。

  陳宗輝也認為,傳統的肉菜市場在今天仍然有極強的生命力。首先,肉菜市場品種多,食材新鮮度高,街坊們選擇余地大,比如說買豬肉,市場里起碼有10個以上的豬肉檔口供選擇,而且老板還可以免費幫忙去骨頭、殺魚;其次,肉菜市場是市民尤其是老人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場所,承擔著獨特的功能。“很多老人習慣了逛菜市場,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情感寄托。”此外,肉菜市場也是市民“菜籃子”的重要保障。

  陳宗輝介紹,廣州的肉菜市場一部分是由國有企業經營,一部分是開發商在經營,還有一小部分由街道或村自營。肉菜市場為何競爭力不如過往?陳宗輝分析,第一個原因是受到社區團購和電商賣菜的沖擊;第二是因為檔口租金低、回報慢,開發商或菜市場權屬方將肉菜市場改作其他商業用途;第三是規劃調整。陳宗輝說,有些肉菜市場所在地塊因為規劃調整有了其他用途,或者附近建了規格更高的肉菜市場,一些小肉菜市場就停用了。

  3.0升級改造后

  部分菜市場搖身變成“網紅” 既有煙火氣也有文化味

  在部分肉菜市場因上述原因退出市場外,也有一部分肉菜市場停用一段時間后又原址重建或異地改建,并煥發“第二春”。

  2020年10月,越秀區農林市場完成撤檔工作,到10月31日完成主體拆遷。農林市場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是廣州市第一個室內肉菜市場。當時菜市場的拆遷一度讓周圍的街坊很不習慣,因為買菜沒有以前方便了,不少街坊以為這個菜市場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實際上,因為農林綜合市場是占用了農林下橫路的違法建設,按照8號總河長令的規定須予以拆除,這次拆除后需要在該區域建設雨污分流設施。所謂“雨污分流”就是通過建設獨立的雨水和污水管網來實現污水的高效處理,提升雨水利用效率。

  經過1年多的整飭,近日,修葺一新的農林市場以“農林新街市”的方式重新出現在社區居民們面前。筆者近日在即將營業的農林新街市看到,整個肉菜市場的面貌煥然一新,與一般的商場相比環境也絲毫不差。經過雨污分流改造后,該肉菜市場在地面上再也看不到排水暗渠,也聞不到臭味。農林新街市招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其中豬肉檔租金最高,為5500元/月,三按一租,外加2萬元進場費,也就是說4.2萬元即可進場賣豬肉,而塘魚檔口的價格為5000元/月。“這幾天已經有很多之前在農林市場經營的商戶過來看場。他們之前一直在這里賣肉、魚,對這個區域的街坊也有感情。”招商辦工作人員介紹,盡管租價比裝修前上浮了一些,但重修后的肉菜市場的確變得“高大上”,這里不僅安裝了新風系統,可以確保菜市場沒有異味,各項施工也完全按照升級后的肉菜市場建設標準來執行。

  不只是農林新街市,在廣州像這樣重新煥發新活力的肉菜市場還有很多。看到這樣的場景,陳宗輝對廣州肉菜市場的前景又充滿了信心。他表示,這幾年廣州的肉菜市場通過升級改造,不僅顏值高,還加入了電子支付、智慧化管理等元素。“廣州的肉菜市場已經進入3.0時代。”陳宗輝說。

  2019年3月,珠江新城獵德新街市升級改造后正式開業。經過改造后的獵德新街市煥然一新,這里不像傳統的肉菜市場,反倒像是干凈整潔的百貨商場。走進改造后的新市場,燈光明亮、貨品齊整,中央空調、無障礙通道、公平秤、違規失信檔位公示牌等設施齊備;而這里所有的蔬菜品種都有商品流通追溯二維碼,當天市場所有的產品來源都會在電子顯示牌上公示。經過改造后,獵德新街市的攤位從以前的80多個增加到152個,還引入超市、藥房、花店等新業態。

  獵德新街市場長蘇偉超介紹,改造特意針對街坊們反映的如通道過窄、檔口臺面過高等問題進行改進。在管理上,街市聘請了保潔公司在營業時間內輪班進行保潔,確保環境衛生,這里也設有母嬰室,帶著孩子的街坊也可以逛菜市場。筆者在現場看到,母嬰室布置溫馨,內設洗手臺、沙發、護理臺等設施。

  而經過改造后的東山肉菜市場不僅有煙火氣,更有文化味。菜市場的入口處是仿騎樓的長廊,獨具嶺南特色的花式地磚,并搭配了頗有時尚氣息的彩色玻璃天花,此外還有拱形的紅磚結構檔口、復古招牌等,濃濃的嶺南風撲面而來。

  說起廣州的這些“網紅”肉菜市場,陳宗輝娓娓道來。他說,廣州是率先在全國進行肉菜市場升級改造的一線城市,在升級改造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具有特色的經驗:三元里瑤臺的興隆肉菜市場是全省首個設立母嬰室的肉菜市場。作為老城區中面積較大的肉菜市場,該市場改造后又專門設置了母嬰室和兒童游樂場;東山肉菜市場是廣州較早進行藝術設計的肉菜市場。改造后的東山肉菜市場增加了能折射陽光的透光頂棚,不少檔口還被設置了紅磚造型,仿騎樓長廊也頗有幾分嶺南風味。

  在林映坤看來,作為廣州“菜籃子”工程的最重要載體,肉菜市場建設事關廣州市民能否吃上菜、吃好菜,是一項“民心工程”。而除了硬件的提升和改造外,廣州肉菜市場也正在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讓買菜就像逛街一樣成為一種享受,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消費,讓逛菜市場不再是“老年人專屬”。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